从“996”到“强制下班”,海尔揭开了遮羞布

晴晴亮见 2025-03-12 05:39:04

2025年春天的职场,弥漫着一股反常的气息。

当大疆的员工在晚上9点被主管和HR"赶"出办公室时,有人在社交媒体写下"人生第一次被公司驱逐"的黑色幽默。

这场看似荒诞的"强制下班"运动,正在美的、海尔等头部企业同步上演。

美的严格禁止下班后开会及形式主义加班,同时减少微信群数量,杜绝在群里喊口号、举拳头等形式主义。减少手工报表和作业,全面禁止手工发送日报,利用数字化看板等工具提升管理效率等。

海尔内部发布全面落实双休制的通知,所有部门(包括研发、市场等)实行双休,周六不准来公司,食堂也不提供饭食,特殊情况需要加班的,必须提前一周审批,工作日加班不得超过3小时/天。

这些曾以"狼性文化"著称的企业,为何集体调转船头?

企业的官方理由颇具理想主义色彩。

美的宣称要"杜绝表演式加班",将PPT汇报和微信群喊口号列为形式主义典型,甚至要求员工手写会议材料以杜绝代笔。

海尔强调"工作生活平衡",把双休制度覆盖到常年加班的研发部门。

大疆则打出健康牌,主管在组会上劝说"没有必须完成的任务就该回家"。

这些说辞看似人文关怀,却难以解释为何相同的故事线会在2025年初集中爆发——毕竟在"996"盛行的年代,这些企业正是加班文化的既得利益者。

真正推动变革的力量,或许藏在海尔通知文件里那句轻描淡写的"避免因加班问题导致产品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2024年底生效的《欧盟供应链责任法案》,将企业用工合规纳入贸易壁垒。

该法案不仅要求进口商品符合国际劳工标准,更授权第三方机构核查生产企业的考勤记录。

某家电企业海外事业部员工透露,欧洲客户已开始要求提供连续三个月的工时报表,"超时工作记录超过5%就会触发审查"。

这种穿透供应链的监管,让依赖欧洲市场的企业不得不刮骨疗毒。

正如二十年前中国为加入WTO引入双休制,如今的"反内卷"浪潮同样带着被动接轨的烙印。

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遭遇着微妙抵抗。有员工抱怨白天会议暴增,被迫把工作搬回家变成"隐形加班";

也有管理者担忧效率下降,某研发团队为赶项目进度,将审批过的加班时长拆分成多个"三天工作制"。

更值得玩味的是企业选择的执行方式:美的用数字化看板替代日报,海尔切断周六食堂供应,大疆设置物理清场——这些技术性手段恰好符合欧盟核查的"可验证性"要求。

当福利成为贸易筹码,企业的温情面具下,闪烁着精明的成本计算。

历史总在重演中前进。1995年双休制的推行,源自全球化进程中的规则适配;

三十年后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再次成为撬动职场变革的支点。

那些本该属于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总要假借远方的规则才能落地生根。

或许正如流水线上的机器人终将取代超时工作的人类,这场始于贸易合规的"反内卷"运动,最终会倒逼出真正的管理革命——

毕竟,当加班不再是竞争力的代名词,企业才不得不直面效率的本质。

0 阅读:15

晴晴亮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