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仕赢学》(修身第一)原文及译文,收藏!

厚德生益 2025-04-17 12:23:28

夫上古无官,当时是也,民衣褐而穴居,食则同食,寝则同寝,无以己之私。而三代以下,丰饶日渐,仓有余廪,厩有余畜,民始有私。乃举贤人,设百官,导之以礼仪,威之以刑法。

【译文】

上古时期,并无官职之设。那时,百姓身着葛布粗衣,栖身于洞穴之中,大家一同进食、一同安寝,全然没有私人财产的概念。待到夏、商、周三代之后,社会渐趋富足,粮仓盈满,畜圈有余,人们这才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于是,有人推举贤能之士,设立了各式各样的官职,以礼仪教化民众,以刑法威慑人心。

官者,管也。权者,衡也。所以设赏罚,明诉讼,断是非,辨好恶,检奸邪,消佚乱。管之,束之,导之,化之,衡之,以求其平。盖官不公而民不平,民不平则乱始生。故曰:平则不倾。此系于天下之治乱,社稷之安危,为宦者不可不察也。

【译文】

官,即管理之责;权,恰似衡量之秤。其目的在于确立奖惩赏罚之制,受理民间诉讼,明辨是非曲直,区分善恶忠奸,约束奸佞之徒,杜绝淫乱之行。通过管理、约束、引导、教化以及评定等手段,以实现公平公正之社会。因此,但凡根源之处存在不公,民心便会滋生不满,而民心不平,则社会动乱随之而起。所以说,民心犹如一杆秤,稍有偏颇便会倾斜。此乃关乎天下治乱、社稷安危之大事,为官者岂能不审慎考察、严肃对待?

官者,以修身为要,故立德为先,而立功次之。何也?盖修身以立德,此为体也。立功者,用也。有体,用自在其中矣。不修身立德而建不世之功者,未之闻也。故子曰:吾日休吾身,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修身德方不殆,而功自立焉。

【译文】

为官者,当以砥砺品德修养为首要之务,理应先立德而后立功。何以如此而言?盖因凭借自我修养以确立德行,此乃根本;而建功立业,则为应用。根本既立,应用自含其中。吾未见有未经品德修养而能建立赫赫功勋者也。故孔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易经亦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唯有日日修身养性,品德方能日益精进,功业亦随之水到渠成。

官之德,曰忠,曰谠,曰清,曰廉,曰慎,曰勤。忠而侍君,谠而求直,此为本也。忠谠之下,乃可以曰清、廉、慎、勤而求功。故曰,欲立功,必以德先。然立己德,不若立天下之德,修己之身,不若修百姓之身。立己之德,仅一人而,立天下之德,众生降服,治矣。无德而求功,徒好名者,或难成其事,或为不世之奸雄。此不可不明之。

【译文】

为官者之德行,贵在忠诚、敢言、清正、廉洁、审慎、勤勉。忠诚,乃以赤诚之心侍奉君主;敢言,则秉持正直之态直言不讳。唯有在忠诚与敢言之基石上,方能铸就清正廉洁之风骨,秉持审慎勤勉之态度。故曰,欲立功业,必先立德。然个人之德行树立,终不及天下人德行之确立。独善其身之修养,亦不如兼济天下之教化。个人德行,仅关乎一己之修为;而天下人德行若定,则万民皆从,天下大治可期矣。若未立德而先图建功立业,不过徒慕虚名耳。其或不成气候,或虽成亦为大奸大雄之辈,此中道理,不可不明察也。

然立德者,果必立功乎?曰不然。为官求仕,修身之下,自有道术在焉。官者,诈术也,犹言兵者诡道也。夫人心自有忠奸,事理有曲直,周公公而见谤,屈原自忠而被逐,比干剖心,箕子装疯。此皆有德而忠谠之士,苟无道术,难以求自身之全,矧求功之立乎?况事之成,功之立,不可不以曲求直,以反求正。呜呼,为政之也难也。余每历前朝之得失,未尝不扼腕太息。国之祸乱,民之危厄,皆政之咎也,未可归之于数。

【译文】

然则,德行既立,便定能建功立业乎?答曰:非也。为官从政者,除修身养性之外,尚需深谙其道,掌握权变之术。为官之道,实乃运筹帷幄、灵活变通之艺术,犹如用兵,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需用尽智谋,巧取制胜。人心皆有私欲,有私欲则真假难辨,忠奸难分;世事皆有明暗,有曲直难理。周公旦公而忘私,尚遭谗言中伤;屈原忠心耿耿,却被流放逐远;比干剖心谏言,终遭不幸;箕子佯装疯癫,以求自保。此皆德行高尚之忠臣,然因不谙权变之术,连自身性命都难以保全,又何以建功立业?再者,欲成事业、建功立业,不得不以屈求伸,反其道而行之,方能得偿所愿。嗟乎!为政之难,非亲历者难以体会。吾每览前朝得失,未尝不扼腕叹息。国之祸乱,民之涂炭,皆因政事失时,岂可归咎于天命乎?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