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吴王刘濞(读作bì)建都广陵,古海陵(东台旧属)为其属地。刘濞在海陵"招致天下亡命者以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大力推进了东台地区的经济发展。
北宋,范公堤的建成,使得东台地方免受海潮泛滥,境内粮食丰收,为东台早茶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原材料。
元末明初的"洪武赶散",有四千多户南方移民迁移到东台地区,促进了南北饮食文化的融合,为东台早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明清东台盐业的发展,使得盐商纷沓而来,他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具有地方特色的东台早茶开始产生。
清代,聪明勤劳的东台厨师,利用东台堤西盛产鲫(读作jì)鱼、鳝鱼,堤东海滨盛产文蛤、虾籽的特点,创制出脍炙人口的白汤面(鱼汤面)。
民国时期,东台陆陈行业兴起,市场繁荣,客商洽谈生意、有闲阶级喝茶聊天,使得东台早茶文化进一步完善。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寇入侵,战乱频繁,东台茶馆一度萧条冷落。
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扶持餐饮业的发展,东台早茶又恢复新生。
上世纪六十年代,东台县饮食服务公司派厨师队伍前往南京、泰州等地进行东台鱼汤面展销,盛况空前,传播了东台早茶文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为促进东台早茶文化的传承,东台多次举办烹调技术培训班,传授鱼汤面、面点制作技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台北关中学开办烹调班,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厨师,对早茶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台餐饮业得到空前发展,个体餐厅层出不穷,东台早茶品种得到恢复和增加。
进入新世纪,随着东台鱼汤面成功人选省级非遗,东台鱼汤面馆在全国各地开办连锁加盟店,东台早茶文化已经闻名全国,许多外地游客特意来东台感受这里独具特色的早茶文化。
西乡,即东台范公堤以西的乡镇,这里属典型的鱼米之乡,物产丰盛。
西乡早茶,为东台早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形式多样,每遇生日结婚等大事,乡人待客礼仪隆重,早餐常请厨师专门制作早茶,有"早上六道茶"的说法。
来亲到友喝炒米茶,这是东台特有的风俗。

炒米茶
所谓的炒米茶,就是用开水加糖泡炒米。与西乡紧邻的兴化名人郑板桥在家书说:"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这种感情,是其它地方的人不能领悟的。

果子茶
果子茶也是东台人爱喝的。逢年过节或者操办酒宴,乡人必先提前在家用油"浸果子",以便泡"果子茶"。果子是用面粉或者糯米饭用水调成粉团,切小条油炸而成,入口香甜酥脆,民间有"吃果子茶说果话"(吉利话)的称法。

蛋茶
蛋茶,就是在汤水中养熟的荷包蛋,洁白细腻的蛋清包裹着金黄欲流的蛋黄,圆鼓鼓的,四周如白鹤之羽裳,在汤中荡悠飘舞,宛若霓裳羽衣之舞,动感十足,一般是每人三个,吃蛋茶得小口的咬,轻轻地吸,入口极香,滑溜又黏稠,作为待客的礼俗一直倍受青睐。
西乡人喝茶,是一定要配上佐菜和点心的。
西乡盛产稻米,用糯米饭制作的米团必不可少。做团和做汤圆差不多,只不过稍微大些,一般都是实心的,有的人家还要在里面包一些煮熟的赤豆,有的在做好的米团外面裹上一层涨透的糯米。

米团
青蒜百叶酱生姜作佐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青蒜烫好切段,百叶切丝也用开水烫一下,加自家腌制的酱生姜,倒入麻油、酱油、白糖等调料,就是一道早茶中开胃爽口的美食。

青蒜百叶酱生姜
肉圆下粉丝是乡人待客最隆重的早茶。肉圆做成乒乓球大小和粉丝一起加酱油等调料烹制,每人一小碗,有"金丝钓元宝"的美称。

肉圆下粉丝
至于点心,种类就更多。主要分为肉包、豆沙包、菜包、蒸饺、烧麦……同时,早茶中的点心还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增加新的品种,如春天用野生荠菜做成荠菜包,夏天用马齿苋做成马齿苋包,秋天用捏颈萝卜做成萝卜丝包,冬天用百合头青菜做成菜包,其味道是滑嫩鲜美,清香宜人。
鲜肉包以传统老酵发面,鲜肉剁碎加入调料及打碎的"俏"拌和上劲做馅,做好的包子讲究"汪油离壳,底鼓踮脚",酵面蓬松软绵,馅心肉圆成球。味道咸甜适口,进嘴醇鲜多汁。

蟹黄包
蟹黄包以东台名特产青蒲簖蟹蒸熟剔取蟹黃、蟹肉与鲜肉糜拌和为馅,制作成蟹黃包,包子蟹油金黃,味浓多卤,鲜美异常,若食时佐以镇江香醋,味道更鲜,是秋冬季的美食。
豆沙包用赤小豆煮烂洗沙,用猪油、白糖、桂花、橘皮末上锅熬制成馅,包子包好为防止豆沙受热吐出,将包子收口捏为『一线天』,包子香甜可口,油而不腻,有『咬一口,掌一手』的美称。

豆沙包
萝卜丝包以东台特产捏颈萝卜刨丝,加入胡萝卜丝、肉丁、笋丁、香菇丁、虾米等配料而成。包子出笼后,皮薄馅多,开胃健脾,清香适口。

萝卜丝包
东台菜包的馅心配料多样,以本地产青菜加入肉丁、笋丁、香菇丁、虾米等配料而成。包子出笼后,皮薄馅多,色泽翠绿,清香适口。

菜包
蒸饺以烫面擀皮,包入鲜肉馅而成,俗称“烫面饺”,蒸饺形似月牙弯,不倒边不翘角,外型美观,皮薄肉嫩,咸甜适口。清代蒲松龄曾写过“霍罗压如麻线细,扁食捏似月牙弯……”今日之月牙蒸饺即是清代的扁食发展而成。

蒸饺
小笼包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东台早茶才开始有的新品种,在无锡小笼和南翔小笼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更适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其特点是皮薄汤多,咸甜适口,卤汁鲜浓,原汁原味。

小笼包
三丁包俗称“汤包”,馅心以五花肉丁、鸡丁、笋丁为主料,也有的加入蛋糕丁、木耳丁。做好的包子外壳吸进馅心卤汁,松软鲜美。馅心软硬适中,咸中帶甜,肥而不腻。

三丁包
酱肉包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早茶才开始有的新品种,在广东叉烧包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猪精肉丁为主料,辅以甜面酱、海鲜酱、排骨酱等酱料精心制作而成,外壳呈秋叶状,其特点肉丁鲜美,酱香味浓,咸甜适口。

酱肉包
春喝桑叶茶,可以疏风散热、清肝明目;夏喝大麦茶,可以清热祛湿、生津解渴;秋喝荷叶茶,可以健脾去湿、减肥降压;冬喝蚕豆壳茶,可以利水渗湿、健脾消脂。——东台人喝茶,可真是喝出了智慧!

现在,在东台市的西溪小镇,专门设立了一个东台早茶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可领略形形色色的东台早茶文化。如果有机会,能将这些茶点逐一品尝,也算是做了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