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读余秀华的作品,是《摇摇晃晃的人间》。那时候,还不知道她是微博上嬉笑怒骂的犀利姐。
不了解她这个人,先读了她的文字,喜欢上她的诗。
喜欢她笔下承载着诗意的细微之物。
麦子、蓝天、狗尾巴草、刮过的南风、翻动的树叶,都能引起她的凝视和深思。
“下午,我散步的时候,一只鸟低低地悬在那里
承受天蓝的蛊惑,不停地从翅膀里掏出云朵去挡那样的蓝
而稻子抽穗了,一根一根整齐而饱满,微微晃动
我多想在这样的田边哭一哭啊
它们温柔地任凭时光把它们往九月深处带
一根稻子就能够打开关于田野所有的想象,它的沉默和高傲
忧伤和孤独”
这个时候的余秀华还未走向远方,还未时不时卷入舆论的漩涡。她摇摇晃晃地生活在她的村庄里,一支稻穗,就能触动她的一段忧愁。看这样的文字,会想要用“干净”两个字来形容:大地是干净的,忧伤也是干净的。
喜欢她诗歌坦率、直白的语言。
不加任何矫揉造作的粉饰,不卖弄文才,不故作高深。
一段简单的话,就能勾画一个诗意的场景。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1)
余秀华因为脑瘫,打字吃力,所以她选择了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因为诗歌是字数最少的。诗歌于她而言,用她自己的话说,
“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因为太爱,所以她不舍得拿诗歌当武器,所写之字,必是出自内心的。
很多人拿她和美国诗人迪金森做比较,说她是“中国的迪金森”。
余秀华对这样赞美式的相比是不屑一顾的,她公开地说,她就是她,她是第一个余秀华。
因为坚定不移地做自己,所以她的诗歌也格外透着“真诚”。
就像最早在博客发现她的诗并帮她出版诗集的编辑刘年所说的那样,她的诗是,
“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她的“真诚”不仅体现在文字上,也体现在后来她出名后的言行上。
她敢于把一个人隐秘的欲望付诸文字并公开。
所以才有了那篇引起众议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才有她写诗表白李健。
她是出了名的怼人犀利姐。
她醉酒、骂人,别让劝她要正能量,她回敬,“去你da爷的正能量”。
其实这些她从未掩藏。再读她的早期诗集,她把这些行为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在《摇摇晃晃的人间》里,她对她酗酒的事多次提及。
“拎一瓶酒,走到半路上,天就黑了”
“昨天的酒在我肚里摇晃了半宿”
余秀华就差说,姐我就是爱喝酒,就是一个彻底的酒鬼。
她也从不避讳她泼妇骂街的作风。
“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
即使在她成名,身份更多是诗人、是网红,而非一个农妇后,她也不美化自己的形象。她泼辣毒舌,她早就是这样的一个她,从未变过。
(2)
凡是“真诚”必能打动人。
因为现实中有太多的虚伪,太多的粉饰。
作为女人,有几人能无所顾忌地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示于众?
在朋友圈里,大家晒的不都是岁月静好,有几人晒一地鸡毛。那些能在朋友圈嬉笑怒骂的人,都是真性情人。
而相比一个正常的女人,余秀华遭遇了太多的不公。
她脑瘫,导致走路一瘸一拐、吊着肩膀、手指不伶俐、面部表情僵硬、口齿不清。任何一项,放在任何一个女人身上,都是严重的打击。
何况她还是这样一个细腻、多思的诗人,而非一个真正对生活、对苦难麻木的农妇。
她的灵魂是高于很多人的。
“在人到中年的小心翼翼
而我,还是那个身披霞光的人”
这样的诗句,如果是在她成名后写出,终究不会这样动人。但她写这句诗的时候,她还在农村割草,她还是一个被贫困、残疾双重压迫的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的这句诗,就像王尔德的那句,
“我们都身处阴沟,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它们都是如此打动人。
(3)
臣服于命运是件很容易的事,就好像《甄嬛传》里甄嬛曾说过的一句话,
“死是最容易的,一脖子吊上去就好了。”
是啊,低头是件多容易的事,与命运抗争才是难的。
而在命运面前,余秀华从未屈服过,她说,
“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
上天赐了她才华,却给了残缺的身体;给了她多情的灵魂,却给了她丑陋的面容。
她不甘心,她要抗争。她唯一的武器就是她的文字。
没有文字,她还是什么呢?她什么也不是。谁能听到她的声音,谁会去讨论她?
诗歌让她站立了起来,但是她却不想把诗歌当武器。
她说:“因为太爱,所以舍不得。”
(4)
她梦寐以求爱情,她为了她这一追求沦为多少人的笑话。
如果有一天,在爱情和诗歌中选其一,我相信她一定会选择诗歌。
爱情是她的奢望,诗歌里才是她自己。
即使现在各种负面评论纷飞,她也一定有办法拯救自己。
因为诗歌可以承载她的爱,还有她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