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云南元谋火车站杀人案改判,当事人宣告无罪,男子泪流满面

江郷贰的独白 2023-12-29 16:33:24

文/木槿夕先生

“被告人李金无罪”

当这句话从记者口中说出来的时候,男子差一点哭了出来,他把判决书拿在手中,向社会说明他是无辜的。

入狱21年,奔走起诉7年,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李金付出了将近30年的时间。

当判决一经公布,迅速引起大众对关注,这是一次重大的胜利,说明法律正在一步步进步,给予我们更多信心。

这起事件涉及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是极其恶劣的犯罪,在李金被宣告无罪之后,我们不得不想到一个令人窒息的问题,真凶逍遥法外三十年。

按照李金的说法,案件导致两人身亡,为何只是判处他无期徒刑?

深究这起事件,在李金起诉之后,就被称为“隔空劫杀案”,因为李金一直坚称,案发时,他在700里之外的地方休息,根本无法到案发现场。

本案唯一直接证据是李金的有罪供述,李金一直上诉,还请来能够证明他清白的朋友做证,对这份有罪供述,李金解释:“是侦查机关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得来的虚假供述。”

回顾案件的相关情况,被害人姚某某、白某某入住昆明铁路分局元谋工务段招待所,一人当场身亡,另外一人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还被抢走了一些财物,属于极其恶劣的犯罪行为。

另外,经过办案人员的鉴定,认定姚某某是他人用单刃锐器和钝器多次击伤头部致死亡,而白某某是被人锐器刺伤心脏及大血管失血致死亡。

之后,办案人员锁定了普氏兄弟和李金,将他们三人逮捕之后,依法认定他们是犯罪嫌疑人,得到三人的有罪供述,结合现场的证据起诉。

不过反转很快来了,在之后的审讯过程中,普氏兄弟被判无罪,只有李金一人维持原判,一直关到刑满才出狱。

入狱前,李金才28岁,

出狱后,李金已经50岁了。

出狱之后,李金一直申诉,对于某法院下达的有罪推定不接受,曾经引起不小的社会关注。

“此时此刻的心情怎么样?”

“被抓时28岁,如今已经是无儿无女的孤身老人。”

要不是李金一直坚持申诉,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向相关部门反映,或许杀人抢劫的罪名就要一直跟着他了。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枷锁,能够改判无罪,完全是法治社会的进步。

在李金一案改判之后,由于涉及到21年10个月的拘押时间,它牵动的不止是一个人的命运,还有此前经手此案的办案人员。

法治底线需要有人坚守,对一个人的判决应当重视证据和口供的结合,由于原判决无法提供必要的证据,属于证据不足,四川省高院不予支持。

四川省高院认为,原判认定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原审被告人李金有罪。

判决书中指出,现场无客观证据指向李金作案,认为李金伙同他人犯罪的证据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体系。

这个判决还了李金一个公道,也让人看到“疑罪从无”的必要性,让人看到了判决出错对一个人的伤害。

以李金的情况来说,他出狱之后,家里基本上只剩下他一个人,没有伴侣,也没有孩子,孤身一人,很难找到一个相互照顾的人了。

如果那段时间,办案人员可以对李金提供的不在场证据进行验证,那么事件不会演变成“错判”的疑云中,对相关人员是一次警示。

最后的独白

记者问过李金之后的人生规划,他提到如今已经56岁了,改判后就好好过生活,谈到这件事,还是有些遗憾的。

一句“孤寡老人”就足以说明,李金内心的心酸,接下来还会起诉,申请国家赔偿,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不知道,此前经手李金案件的办案人员,会不会后悔,他们的一时决定,耽误了一个成年人的一辈子。

“疑罪从无”原则保护了很多人的利益,虽然加多了办案流程,但是能够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还是利大于弊的。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追剧办案人员的责任,将结果公布,整顿一下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

30年过去了,案件是否能够找到真凶,还得看证据的完整性,结果很难说…

0 阅读:94

江郷贰的独白

简介:文字是尖刀,也是一个温柔乡,在这和你说点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