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河北三河市发生了一件让人看不懂的事情。蜜雪冰城那个大家都熟悉的红色招牌,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被刷成了灰黑色,结果客流量直接掉了12%。更让人想不通的是,这场因为城管口头通知引发的“颜色风波”,现在连招商银行、浦发银行这些大银行的招牌都可能保不住了。

事情要从2025年3月中旬说起。那天,河北三河市燕郊的商户们突然被城管找上门,说门头招牌不能用红、蓝、黑三种颜色。有个蜜雪冰城的店员记得特别清楚:“城管就说这是市里规定,可问他们要文件看,他们又说拿不出来。”
这里头最奇怪的是,《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里明明只写了“普通商户不能用红蓝底色”,但城管自己加了个黑色进去。更气人的是,像肯德基这样的国际连锁店居然可以不用改颜色。眼镜店老板老张算过一笔账,换个门头要多花8000块钱,这钱相当于他两个月的纯利润。现在大家都在问:东亚银行那个红底白字的招牌、浦发银行的蓝色门头,是不是也要跟着改?

三河市城管局给的说法让人越听越糊涂,他们说:“文件还没印出来,你们先改起来再说。”而市政府办公室那边干脆说“我们不知道这个事”。这种“下面的人拼命催改,上面的人装不知道”的情况,搞得商户们都不知道该听谁的。
改招牌要花1600万,这钱该谁出?北京有位姓安的律师说了关键问题:廊坊市的法规从来没说过招牌颜色不能自己选,城管这么做就是越权违法。《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九条写得清清楚楚,行政机关必须把执法依据贴出来,可三河城管连张通知单都没给过商户。

现在经济损失已经摆在眼前了。有数据显示,燕郊2000多家商户平均每家要多掏8000块改招牌,总共加起来要1600万。蜜雪冰城被迫换成绿色招牌后,经常有顾客走错店,店员没办法只能在门口贴了张纸,上面写着“本店正品,请认准绿招牌”。
最不公平的是对待大小商户不一样。有家连锁快餐店的经理偷偷说:“城管说我们是国际品牌,不用改颜色。可隔壁夫妻店的红底招牌就被强行拆掉了。”《反不正当竞争法》里明明说要公平竞争,可三河这个政策就是在搞区别对待——大企业有特权,小商户只能自己认倒霉。

比起其他城市,三河市这种“我说什么颜色就得用什么颜色”的做法显得特别不讲理。深圳2022年出的《招牌设置指引》里鼓励大家搞创意设计,像喜茶的粉色招牌和老字号的金色匾额在街上都能和平共处。杭州改造河坊街的时候,政府还请了色彩专家来帮忙设计,每平方米还给商户补贴500块。
不过失败的例子也有。2016年武汉江汉路非要所有店铺统一招牌,结果商户们集体把政府告上法庭,最后法院判城管部门赔钱。西安回民街曾经要求店铺都改成“黑金风格”,结果被网友骂成“丧葬一条街”,最后只好叫停。

有大学做过调查,发现全国76%的城市都存在“管得太严”的问题,但83%的案例根本没有专业色彩规划。三河市的领导好像忘记了,城市的魅力本来就在于五花八门,而不是全都一个样。
银行的招牌到底要不要改?现在最让人关注的是银行怎么办。招商银行那个“红底白字”的招牌在全球600多个城市都用着,浦发银行的蓝色招牌在上海陆家嘴都挂了二十多年。要是按三河市的要求改,不光要花好几百万,还会让老百姓认不出这些银行。
有意思的是,到4月9日为止,燕郊的招商银行网点还挂着红色招牌。有个银行员工私下说:“我们没接到整改通知,可能银行有特殊待遇?”这种“只管小店铺不管大企业”的做法,简直是把“公平”两个字当笑话。
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有大学教授说得特别直白:“城市的热闹劲儿不是靠管出来的。”三河市这次的事情,让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官员还是老思想——把商户当画布,把街道当调色盘,就是忘了法律才是城市管理的根本。
看看人家深圳用电脑帮商户配色,成都春熙路让商家自己选颜色,这些成功例子都说明:科学管理和做生意本来就不冲突。要是三河市继续这么“先斩后奏”,恐怕连大银行都不想在这待了。
马路上红蓝黑的车是不是要禁止上路?[鼓掌][鼓掌]路边不能有,那路上更不能有呀[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