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肖飞的出轨瓜,背后牵扯出的“跨专业医学门阀”才是王炸吧

是成小羽呀 2025-04-30 03:35:49

作者/池鱼

01

这两天不停刷到很多医学生,发的一个关于董某的瓜,吃完以后真的是既震惊又难过啊。

这个瓜,是由一个医生的出轨瓜引出来的。

最开始,是一个叫肖飞的医生,因为婚内出轨多名女同事,被自己的妻子举报了。肖飞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截止4月27日晚,医院也发布了通报,说举报基本属实,已经解除与肖某得聘用关系。

医院的处罚结果,基本坐实了这件事。

这个出轨瓜真的没有很让我吃惊,说个说实在话,有点见怪不怪,但是这个董某的经历,应该会让不少学医的朋友彻底破防:原来还可以这样啊?

董某,就是这个医生肖飞的出轨对象之一。

而抽丝剥茧下去,网友发现这个出轨对象董某的学历可以说是疑点重重,成长速度不但跟坐了火箭一样快,也不符合大众认知。

她本科学的是经济学,然后直接进入协和医学院的4+4模式。

而她本科读的哥伦比亚大学,已经被很多人揭露,是一种镀金的模式而已,先是进入纽约的一家社区大学,然后转校进入一所私立大学巴纳德学院。

巴纳德学院是格伦比亚大学的一所二级院校,毕业证是由哥大发布,但是会注明是巴纳德学院。

就相当于很多国内重点大学门下,挂靠的一些三本或者是专科院校吧。

不但如此,她还跨领域发表多篇医学论文,包括消化内科,胸外科、神经内科,肿瘤等。

随之暴露在大众眼前的,还有一个很多人之前应该都没听过的关于医学的4+4模式。

02

这是协和近些年出来的一个创新模式,叫做4+4模式,就是前面四年的学习内容,可以跟医学完全无关,你可以学经济学,政治学,或者其它什么都可以,然后再申请去协和读四年的医学。

要是在四年以后,能够顺利毕业的话,就能立马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不得不说,这种坐火箭的速度,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以至于我看了不少医生的科普,才敢写出来,生怕自己收集的资料错了,毕竟实在是不符合我对学医的认知。

我也有不少的朋友学医,大家基本都是苦哈哈地读书,一路过关斩将,读得一个头两个大,正常来说要想拿到博士学位的话,一般都是先5+3这种模式,也就是5年医学本科,3年医学硕士,然后再读3到5年的博士,基本要用11到13年,如果还要规培的话,需要14到17年。

因此一直以来,医生给人的感觉都是门槛高,专业性高,苦是真的苦,累也是真的累,要是不努力学习的话,真走不上这条路。医生工资高,我相信多数人都认为是应该的。

这真的是我的一贯认知,我学医的同学全部都是学霸,不然的话门槛都进不去,读书时忙的时候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非常正常,工作以后也是兢兢业业,忙得不得了,经常不是在上夜班,就是在上夜班的路上。

我看网上有很多医生科普,说这种4+4模式,是学习美国的模式,但是美国的模式,这个入学标准是非常高的,也是非常专业的,需要通过全国统一的医学入学考试才行,体系跟标准也比较成熟,并且考过以后,需要作为住院医师培训三年,过了以后还需要通过美国的执业医生资格证考试,这才意味着有资格当医生。可以看出来,这个时间也是拉得比较长的。

但是协和却是自主招生,就是说没有任何正规性的全国考试,只需要申请协和的一些面试还有笔试,这样一来的话,正常人都能想到,其中的弹性肯定相当大。

具体有没有什么猫腻,或者会不会另有隐情,作为局外人,也不敢去妄加揣测,毕竟我不是专业人士。

不过依旧不得不感慨,这番操作留给人的想象空间太大,简直是比众所周知的“萝卜岗”还要精细的操作。

根据媒体报道,本来董小姐这个4+4模式,也是要规培3年的,但是她的规培被减到了1年,轮转到骨科的时候,她也可以想方法不去骨科轮转,自己想怎么走就可以怎么走,原先的既定模式,大众都必须遵守的模式,在她这里就失效了。

背后的能量,引起的怀疑不得不让人感慨。

为了这碟醋,特意包的饺子。

03

普通人除非重新高考,不然本科经济经济学是跨不了临床的。

我看有不少人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医学门阀。

真的是蝼蚁难知通天梯啊。

在这之前,我知道的医学门阀也不过是一脉相承,父辈或者家里都是医学专业,事业上升跟前途会被定制好,专业技能好的往技术方面发展,技能差的往行政发展,但是这种跨专业的门阀,我真的是第一次听说。

如果你深扒董小姐的履历,会发现她到目前为止,关于人生的诸多安排,没有经过任何重大考试,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高难度考试,她都完美避开了,然后用最短的时间,拿到了国内最顶尖医学院的博士文凭。

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医学生,多数人都是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地学,最后考来的成绩,要是不努力的话,中考,高考,考研,读博,规培,任何一项稍有不慎,都可以被淘汰掉。

然后,才能开启职业生涯的一步步升级打怪。

用一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绝对不夸张。

董某的瓜,掀起如此波澜,大概还是在于不管是作为何身份,听到这样的事都很容易破防吧。

学医的会崩溃,家长会崩溃,旁观的普通人会崩溃,病人也很崩溃啊。

试想一下,可能某一天普通人生了大病,怀揣着大半辈子的积蓄,以及最后的希望,去往国内顶级医学资源处寻找一线生机,结果碰到了这样的关系户,结果会如何呢?

看到一个网友感慨:我宁可天天在电视台看到勇闯娱乐圈的二代们,也不想在医院碰到他们。

我想说我也是一样的心态。

至少勇闯娱乐圈的二代们,他们不致命啊。

不过按照董某的规划路线,她最后肯定不会止步于医生,只是用来镀金的吧。只是这个期间,会不会出现用普通人的生命来刷履历这种情况,谁说得准呢?细思极恐。

-END-

0 阅读:1

是成小羽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