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修路致死十多万人,发生了什么?《桂河大桥》是历史吗?

教老公学做菜 2025-04-21 10:57:32

1957年,美国奥斯卡大奖把最厉害的电影奖给了《桂河大桥》,这部电影绝对算得上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大经典。特别是电影里那段口哨吹的《布基上校进行曲》,到现在都经常能听到,在很多背景音乐里都能碰见。说起来,《桂河大桥》讲的故事,是根据二战时日军在东南亚硬拉着当地人和欧美的俘虏去修泰缅铁路的事儿。这工程因为死了好多人,所以后来很多人都觉得这是日军在二战里干的最坏的事儿之一。那这事儿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到底死了多少人呢?还有,《桂河大桥》这部电影里演的是不是真的历史呢?

【日军为啥修建泰缅铁路?】

说起那条后来被人们叫做死亡铁路的泰缅铁路,其实就是说从泰国北碧府的班蓬一直延伸到缅甸丹彪扎亚的那段路,总共415公里长。这条路修好以后,泰国首都曼谷和缅甸首都仰光之间就能坐火车直达了。而修这条铁路,是因为那时候日本侵略了东南亚。

二战那会儿,泰国原本是想保持中立的。但到了1941年12月8日,情况突变,10万日本军队一下子向泰国的11个城市发起了猛攻。虽说泰国的南部军队也拼死抵抗了一阵子,可泰国的政府没多久就没底气了,仅仅5个小时后,他们就跟日军停了火。接下来,泰国和日本谈妥了,两国签了军事同盟的协议,泰国还允许日军从他们那儿过,去攻打英国在新马和缅甸的殖民地。

后来,日军把泰国当成了进攻的起点,没多久就向新加坡发起了攻击。新加坡那一仗,英军有8万人被日军抓住,这让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全乱了套。因为这,英国首相丘吉尔都说,这是英国军队历史上最惨的一次失败。

日军在拿下新加坡和马来亚后,1942年初又动手攻打英国的另一个殖民地缅甸。他们攻打缅甸,不光是为了抢缅甸的钴矿、大米这些宝贝资源,还想把滇缅公路给断了,好让中国没法从外面运东西进来。所以,没多久,好几万中国远征军就去缅甸打日军了。虽说日军后来一度在缅甸挺厉害,但他们也只能在缅甸留下大堆兵力,守着他们抢来的地盘。

这些军队的给养问题,很快成了日军的一块心病。一开始,日军主要是走海路,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安达曼海,然后从马来半岛给缅甸的军队送物资。但这条运输线,很快就被同盟国的潜艇给盯上了,成了重点打击对象。特别是1942年中途岛海战之后,日军在这条长达3200公里的运输线上,船队被攻击的概率飙升,损失特别大。这样一来,日军没办法,只能琢磨着修一条从泰国曼谷到缅甸仰光的铁路,打算用这条铁路来替代海路,给缅甸的军队送补给。

其实在1885年那会儿,英国人就有想法要建一条从曼谷到仰光的铁路。但他们实地考察后,发现这路得穿过好多山啊、林子啊,还有大河,实在是太难修了,最后就放弃了。到了1940年代,情况还是老样子。那时候日军硬是要修泰缅铁路,说白了就是在战场上形势不妙,急眼了才这么干的。这一系列的事儿,也给后来泰缅铁路被称作“死亡铁路”埋下了根儿。

【泰缅铁路动用的人力与造成的伤亡】

泰缅铁路后来受到那么多国际瞩目,主要是因为日军把好多在东南亚战场上抓到的欧美俘虏拉去修铁路了。1942年6月头几天,日军在中途岛吃了大败仗,紧接着他们就琢磨着要修泰缅铁路,并且火速行动起来,从新加坡樟宜监狱里那些欧美俘虏中挑人,把他们送到泰缅边境,准备修铁路的事儿。

6月23号,头一拨600名英国俘虏被送到了离泰国班蓬不远的农普拉杜克营地,准备动手修铁路。接下来的两个多月,这些俘虏在当地忙活着,建起了机场还有其他一些基础的东西。到了9月16日,泰缅铁路的工程才算是正式开干了。

同时呢,泰缅铁路北边的终点,缅甸的丹彪扎亚也开始动手修铁路了。那边很快从樟宜监狱调过去3000名澳大利亚俘虏来干活。后来,陆陆续续又有61800多名欧美俘虏从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就是现在的印尼,被调到泰国和缅甸来修泰缅铁路。这里面有30100多名英国俘虏,里头还有些英属印度的;荷兰俘虏有17900多名,里头也有荷属东印度的;澳大利亚俘虏13000多名;还有美国俘虏600多人。

但说到泰缅铁路修建,虽然欧美战俘很显眼,但他们可不是人数最多的。真正的主力军,是日军从东南亚各国硬拉来的劳工。那时候,日军从这些国家强行带走了大约18万到30万人去当“苦力”。

工程刚开始时,日本先是从泰国和缅甸找了一些工人来干活。但泰国是因为被日本用武力逼着结盟的,所以他们对建泰缅铁路这事并不上心。结果,没多久,泰国的工人们就开始大批逃跑。日本只能靠着他们在缅甸扶持的那个假政府,硬拉来了9万缅甸工人,这才让泰缅铁路的建设能继续进行下去。

那时候,从1943年年初起,日军就在马来亚、新加坡还有荷属东印度这些地方,大肆宣扬泰缅铁路的建设。他们开出高薪,说合同期短,还给工人提供住的地方,想骗些当地人过去修铁路。可没多久,当地人就看透了日军的这些假话,主动愿意去泰缅修铁路的人数,一下子就减少了好多。

日本人这时候也不装了,立马在新马和荷属东印度大肆抓人去干活。这些被抓来的人啥民族都有,马来人、印度人,还有好多华人。不光如此,日本还从自己国内和他们早就占领的朝鲜半岛,拉来了大约1.2万人,让他们去修泰缅铁路。不过这些人干的活儿可不一样,他们主要是当工程师、看守和监工啥的,所以待遇比欧美战俘和东南亚的劳工好多了。

泰缅铁路是在日军战场形势不妙时硬着头皮开建的,所以建设条件从一开始就相当恶劣。而且,大部分欧美战俘都来自像英国、澳大利亚、美国这些温带国家,他们对热带气候特别不耐受。一到铁路工地,没多久就纷纷患上了疟疾、霍乱、痢疾和热带溃疡这些热带病。

在这种糟糕透顶的环境里,那些战俘还老是被日本和朝鲜半岛的看守折磨,并且经常连饭都吃不饱。这样一来,各种糟糕的情况加在一起,导致欧美战俘里很快就死了好多人。后来欧美各国统计发现,参加泰缅公路建设的61800名欧美战俘中,大约有12600到16000人丢了性命。

根据一份更细致的死亡统计,3.01万英军俘虏里头,死了6900多人;1.79万荷兰俘虏里头,至少有2700人没了;1.3万澳大利亚俘虏里头,死了2800多人;还有600多名美国俘虏里头,至少130多人死了。这么算下来,欧美俘虏的整体死亡率,最少也有20%。在这些欧美俘虏里头,就荷兰俘虏的死亡率没到20%,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里头有很多人出生在荷属东印度,就是现在的印尼,比较适应热带气候,另外,他们对治疗热带疾病也更有经验。

不过,尽管战后很多目光都聚焦在那些死去的欧美战俘身上,但在泰缅铁路建造那会儿,最惨的还是东南亚的苦力劳工,其中还有不少华人。他们被关的营地,跟日本人和欧美战俘的都不一样,卫生条件差到离谱,连个公厕都没有。

在那些地方,东南亚的工人们几乎天天挨打挨骂,只要一生病,很快就会被抛弃。他们长时间饿着肚子,还得干重活。这种情况让他们的死亡率比欧美的战俘还要高。那时候,有些欧美人写的记录里说,在泰国一个叫金赛尤克的劳工营,有个英国战俘小队专门负责埋尸体,他们差不多每天都要埋20个东南亚工人的尸体。战后,有学者研究发现,在修泰缅铁路那会儿,东南亚工人的死亡率大概有一半,也就是差不多死了9万人。

知道了这些数字后,大家就能明白泰缅铁路为啥在战后被认为是日军二战时的一大罪行了。说白了,泰缅铁路就是日军拿东南亚的劳工和欧美的战俘的命,硬生生给修出来的。

另外,日军对当时大量的人员伤亡根本不当回事,所以尽管东南亚的劳工和欧美的战俘死伤很多,泰缅铁路的建设进度还是一点没耽误。到了1943年10月17日,缅甸和泰国的两队建筑工人终于碰头,泰缅铁路还比计划提前了俩月完工。25号那天,铁路就正式开始运行了。

但就算这条铁路一直开到了二战收尾,也没能改变日本军队战败的结局。战后没多久,这条铁路就不见了。1946年1月16日,回到缅甸的英国军队,怕这条铁路让他们的新加坡统治受到陆路威胁,就让日军俘虏把缅甸边上的泰缅铁路给拆了。到了1947年,泰国的交通部长德查提翁在泰缅铁路上出了事故,不幸去世,之后泰国也开始拆掉自己地界上的泰缅铁路,这么一来,泰缅铁路就差不多没了。

【《桂河大桥》与真实历史】

1946年的时候,有个叫约翰·考斯特的家伙,他以前被抓去修泰缅铁路,后来成了战俘。他写了一本自传,书名叫《死亡铁路》,里面讲了很多修铁路的战俘和劳工遭的罪。这事儿一传开,欧美那边就开始出好多书写泰缅铁路修建时候的苦难,有的是真的记录,有的是写的小说。到了1957年,有个电影叫《桂河大桥》,可以说是讲这事儿最出名的作品了。

《桂河大桥》这部电影,它背后的确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但电影里的故事细节嘛,大都是编出来的。特别是那段讲英军中校尼柯尔森,他为了所谓的绅士“面子”,非要帮日军建大桥,结果到最后,快死的时候又莫名其妙地把桥给炸了,这部分纯粹是作家想象的。

实际上,电影里那座英国战俘建的桂河大桥,是根据泰国西部夜功河上的277号桥改编的。那时候,管这个建桥活儿的是个英军中校,他叫菲利浦·图西。不过啊,图西并没像电影里那样,为了什么“荣誉”就拼命帮日军建桥,他倒是想了很多招儿来拖慢工程进度。还有,那座桥也不是一建好就被炸了,它实际上用了一年多才被拆掉,时间是1945年2月13日,炸它的是英军。

其实,那部电影里提到的“桂河”大桥,名字还闹了个乌龙。这座桥原本横跨的是夜功河,但夜功河和桂诺伊河离得不远,两条河在那附近交汇。那些欧美的战俘因为对那边地理不熟悉,错把夜功河当成了桂诺伊河。再加上他们不懂当地话,把桂诺伊河的名字也给念歪了,叫成了桂河。这一错再错,桂河这个名字就传回了欧美,后来还拍成了那部有名的电影《桂河大桥》。

电影火了以后,泰国人索性就将错就错,把277号大桥那片的河段,重新起了个和“桂河”读音差不多的名字,叫奎艾河(Khwae Yai)。他们还把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热门旅游景点,让人们可以缅怀泰缅铁路那段残酷的历史。所以说,尽管《桂河大桥》这部电影里的故事不是真的历史,但它对让大家了解二战时的那段残酷过往,还是挺有帮助的。(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