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留下一遗产,各国都不肯接收,俄罗斯全都接收却成赢家

历史小博主 2022-06-26 19:24:21

《史记》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是说,天下人不仅能为利益聚集到一起,也能为利益各奔东西。事实上,这句话上升到国家层面也是如此,两国建交虽不排除有友好成分在,但更多是多方利益再三思虑的结果。因此,一个国家无利可图之时,面临的不仅是国家分崩离析,更是有些国家的落井下石和冷漠远离。但令人疑惑的是,苏联解体时,面对高额债务,俄罗斯却主动对其余加盟国伸出援手,承揽了大半部分债务,这不禁让人怀疑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实情?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任人唯亲,贪污行贿屡见不鲜,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苏联陷入“停滞期”和“僵化期”。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为改变这种困境,他进行了一系列手段激烈的改革,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反而引起苏联特权阶层的不满和反派势力崛起,一时之间苏联的局面更加动荡不安。1991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宣布解体。

苏联解体是世界史上唯一一次和平解体,整个国家一分为十五,却没有爆发战争,相当不容易。国家解体跟家庭分家一样,免不了要分家产,而当时苏联经济上早就无家产可分,反而外债高企,多达1045亿美元。从某种角度而言,苏联的解体原因也与巨额债务有一定关系。那么苏联为何会欠下这么多债务呢?首先是特权阶层疯狂敛财以及每年大规模的军事费用投入,导致经济进入瓶颈期;其次,苏联在阿富汗的10年战争内背负了高达几百亿的军费债务,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面对负债累累的苏联,谁愿意无故接盘这么大笔债务呢?于是在分家过程中,各国绝口不提分摊债务的事,只是说分财产,尤其是中亚五国这种“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穷国。经过多方协商,最终由俄罗斯继承苏联全部债务的61.34%,剩余债务由其他14个原加盟国共同承担。事实上,当时俄罗斯也刚成立不久,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国家经济并不富裕,外汇储备才几十亿美元,面对将近600亿的债务,俄罗斯几十亿美元的财政显得沧海一粟,为此俄罗斯花了20多年时间才将这笔巨额债务还清。常言道“无利不起早”,俄罗斯为何会心甘情愿接受这一大笔债务呢?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图谋苏联的政治地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仅是债务最大继承国,更是苏联的政治地位继承国,俄罗斯不仅继承了苏联61.34%的债务,也理所应当地继承了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以及其他组织的一切权利,而苏联的其余十四个加盟共和国在推拒偿还债务时,就已经失去了继承苏联政治地位的机会。毕竟权利与义务对等,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是这样。

第二,图谋苏联价值不菲的海外利益。在继承债务的同时,俄罗斯也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苏联宝贵的港口和军事基地,这些港口和军事基地帮助俄罗斯快速拥有成为世界大国的支点,同时也能维持俄罗斯海军在全球地位的基础。此外,这些港口还为俄罗斯提供了进行大量贸易输出的基础,能够支持俄罗斯经济的繁荣发展。可见,继承苏联债务,对俄罗斯方面而言有着实打实的好处,甚至继承苏联债务也应当是俄罗斯一早就想好了的。

第三,有助于建立大国信誉及形象。能否诚实履约偿还债务,是体现一个大国信用的基础,这对于跻身大国行列而言非常重要。俄罗斯为了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大国,即使自身经济捉襟见肘,也还是坚持还清所有债务,向世界各国体现其国家声誉。能够继承并偿还苏联的绝大多数债务,也从某一方面彰显了俄罗斯的实力。不难发现,这也是俄罗斯愿意继承苏联的国际地位和权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苏联解体一事中,俄罗斯才是最大赢家,虽然继承巨额债务,但其随之带来的利益可不是几百亿债务能比的。其他加盟共和国的短视,想来也是正中俄罗斯下怀,若是当年这些债务被分割,俄罗斯能否独吞这些利益还是两说。私下想来,俄罗斯估计也没这么快就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其他加盟共和国或许只能叹一声“时也,命也”。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