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也就是过去的江宁府,太平军已经把它围了十二天了……
天快亮了,四周静悄悄的,整个世界都被黑暗紧紧包围。就在这时,荒野里的太平军营地,猛地冒出几百个人影,喊着叫着冲向西边那座宽大的城墙。
那时候,两边军队正打着仗,城墙上面守着的满清士兵眼睛瞪得圆圆的,特别留神。老远他们就瞧出不对劲了,更别提那些来袭的人手里头举着的几百个亮堂堂的火把,在黑夜里头,他们的动静简直就跟白天一样显眼。
炮火连天,子弹嗖嗖,守城的清军反应超快,对着城下面的敌人就是一顿猛射。刹那间,战马被炮火吓得嘶吼连连,骑兵们也被炸得东倒西歪,摔下马来。看到敌人这样成片倒下,南京城头上的人们欢呼了起来,这是开战以来头一回这么开心。可等敌人再靠近点儿,守城的士兵才发现,原来那些“偷袭者”只是些被绑在马背上、用纸糊的假人。
清军将士在感到失望的同时,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太平军深更半夜地发起进攻,折腾了这么大动静,难道就是为了扔些纸人过来,再搭上几匹战马?
就在大家一头雾水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巨大的响声,轰隆隆地响了三下,就像地底下放炮一样,震得脚下的地都在晃。
城北的那个仪凤门,才是咱们真正要去的地方!
烟尘满天飞,守军们疼得直叫唤,吓得四处乱跑。石头瓦片被一下子炸上了天,然后又像大雨一样噼里啪往下掉。等烟尘散了,一大堆戴着红头巾的太平军战士,就像海浪一样冲进了城墙倒下的那个大口子。
1853年咸丰三年的二月初十,天刚蒙蒙亮,太平军就借着夜色装模作样地攻打城西,接着他们用挖地道的方法,把仪凤门的城墙给炸塌了两大段。这样一来,南京的争夺战,就算是到了最要紧的关头……
【剑指金陵】
1853年,换算成咱们中国老辈人用的纪年法,那就是咸丰三年。那时候,春天又悄悄回到了大地上,啥都开始活泛起来。可你看看那大清王朝,就像个年迈的老头,一天不如一天,满眼的衰败气象,根本看不到啥生机。
新年一到,太平天国就给咸丰小皇帝爱新觉罗·奕詝来了个大“惊喜”。啥惊喜?就是长江中间那块重要的地方,湖广的老大武昌,在快过年那会儿,提前二十多天就被他们给占了!
武昌是太平天国起兵后,首先拿下的一个大省会。打了这场胜仗后,他们的粮食、武器和装备都得到了大大的补充,人数也涨得飞快。挖地道攻城的方法,他们用得也越来越顺手,士气高涨,军力比以前更强了。这支从广西山里一路走过来的农民起义队伍,在武昌城里实现了大变样,从此之后,他们就要开始展现真正的实力,给对手点颜色瞧瞧了。
2月12号,也就是打下武昌后满一个月的日子,太平军稍微歇了口气。洪秀全和杨秀清商量后,决定继续往江南那边打过去,这是他们的新战略。
不管是自己主动参军还是被别人拉着当了兵,武昌城里很多老百姓在这段时间里都加入了起义的队伍。这样一来,太平军的人数就更多了,士兵、家人、亲戚,加在一起成了五十万人的大军,对外宣称有上百万人,声势浩大地从水路和陆路往东进发,目标直指下游的南京。
千里江面上船只连绵不绝,彩旗漫天飞舞。要说长江流域啥时候有过这等壮观场面,那恐怕得翻回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历史,说到隋朝灭掉陈朝那会儿了。
公元588年,南京城下爆发了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大战。隋文帝杨坚,这位天赋异禀的领袖,终结了从东晋开始长达二百七十年的分裂和动荡。此时,坐在三层指挥舰顶端的洪秀全,满面春风,信心满满。他完全有理由相信,身后那百万雄师,定能给这个老朽的王朝,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太平军撤出城池的第二天,咸丰帝发现从武昌到南京的路上兵力不够,江边的防线也松得很。他赶紧让两江总督陆建瀛去当钦差大臣,管江苏、安徽、江西这三个省的防卫工作,还特别吩咐他得在上游的关键地方把太平军给堵住。
这时候,太平军屁股后面跟着的是广西提督向荣,这家伙从金田起义那会儿起就一直追着他们不放。不过向荣在“叛贼”那儿栽了大跟头,根本不敢靠太近,只能远远跟着,装装样子给朝廷看。他还老拿士兵没粮食、江河挡道当借口,故意磨蹭行军速度。
在东征途中,专门负责拦截敌军的钦差大臣陆建瀛,表现得一塌糊涂。一听说鄂东那边军队打了败仗,他立马吓得跑到九江去了。太平军刚到九江边上,这家伙又急着往下游溜。一路上,他既没啥对抗敌人的办法,也没胆量跟敌人硬碰硬,就知道一个劲儿地逃跑,最后直接躲进了南京城里。
看起来前面有敌军拦截,后面又有追兵紧跟,但实际上,清朝军队的阻拦根本不起作用,就跟没设一样。太平军,那是势不可挡,一路打得顺风顺水,进展飞快。
2月12号,我们从武昌出发,仅仅五天时间,就一口气打下了黄石、蕲州、武穴这些鄂东的重要地方。到了2月18日,我们又进入了江西,没费啥劲儿就拿下了九江这个大城市。接着,2月24日,我们又继续攻占了安徽的省会安庆。
1853年3月7日一早,李开芳的队伍就已经冲到了金陵城南边的聚宝门那儿。说起来,他们离开武昌,连一个月都还没到。
【兵临城下】
南京,以前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都市,也是清朝在江南地区政治和军事上的老大。虽然都是总督办公的地方,但南京城比武昌要大得多,足足大了三倍。它东边靠着高高的钟山,西边挨着汹涌的长江,地形就像老虎蹲着、龙盘着一样,城墙又高又厚,护城河也深得很,真是个攻打起来超难,但防守起来超容易的好地方。
现在的情况是,清朝的国库已经空了,手头上也没有能用的兵马。听说南京那边情况紧急,远在千里之外的咸丰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心里都七上八下的,互相看着对方,可就是想不出个办法来应对。
保卫南京的大担子,自然就压在了这座孤城里头那些文武官员的身上。可到了紧要关头,像陆建瀛这样的满汉大官们,不光不团结,还老自个儿斗来斗去,把力气都使在内耗上了。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给自己打算盘,捞好处。
两江总督陆建瀛跑回南京后,连续三天关起大门,不见任何人,但他私下里却悄悄把家里人和值钱的东西都送出城了。江苏巡抚杨文定,他找了个“守住江苏大门”的借口,在太平军大举攻打之前,就脚底抹油溜到了镇江。而负责南京城防守的江宁将军祥厚,对陆建瀛的打法不满,对杨文定的逃跑更是恼火,干脆直接上书朝廷,把这两位总督、巡抚都给告了。
另外,人手不够真是个大问题。因为上游那边打仗,南京已经调走好多士兵去帮忙防守了。现在城里头,绿营和八旗的士兵加一块儿,也就五千来人,真是少得可怜。
祁宿藻藩司火急火燎地搞了个保安局,就是想招点乡亲们和民间武装来帮忙,因为正规军不够用。可没想到,城里老百姓响应的人太少,没办法,他又转头去找那些有钱的大老爷捐款。结果,城里的大户人家和那些小官一听风声,全跑没影了。没办法,他又弄了个筹防局来帮忙守城,结果这里面混进来的那些官员,借着城防的名义到处捞好处,敲诈勒索。
官员不出力,士兵不卖命,有钱的人舍不得花钱,没钱的人舍不得出力,南京城里简直是乱成一锅粥,到处都乱糟糟的。
3月7号那天,李开芳的队伍到了城南,因为对周围防守还不太摸底,再加上队伍也挺累的,所以他就决定先让士兵们在聚宝门外安顿下来,没急着去打城。可南京城里的守军,早就吓得不行了,一看到太平军的大旗飘扬,士兵们吓得腿都软了,只能拼命开枪放炮,想借此壮壮胆。
城头上连个敌人的影子都瞧不见,但大炮小炮却是一个接一个不停地轰击,每天光火药就要烧掉好几千斤。
事情还没完,3月8号一大早,南城外头,那些脚夫、米贩子临时凑起来的团练队伍,跟太平军撞上了。两边就这么僵着,团练的人赶紧朝城楼上的清军喊话,求他们扔点鸟枪、火药下来帮忙。可城楼上的陆建瀛,以为这是太平军的诡计,不光不给武器,还下令开炮。结果,这一炮下去,团练的人当场死了五百多个。
祁宿藻心里头那个气,怎么也压不下去,又怨又恨。他回到官署没多久,就一口气没上来,吐了好大一摊血,人就这么没了。说起来,南京城里头,就这么一个死心塌地、忙前忙后的官,结果也被总督大人那出“窝里斗”的大戏给活活气死了!
那天,太平天国的大部队到了南京,他们马上围着城墙四周建起了二十四座军营。同时,还在城外抢占了好的位置和高地,架上大炮,没日没夜地向城里发起进攻。
清军白天看到太平军满山遍野,心里吓得直哆嗦,晚上又被炮火声吵得没法睡觉,身体受累,心里更慌。他们只能不停地朝城下开枪开炮,想减轻点害怕的感觉。至于祥厚、陆建瀛这些人,除了不停地向朝廷发信求救,对眼前的难题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月12号那天,好几千艘战船浩浩荡荡地顺着江水开到南京那片江面上。这样一来,水上和陆地上都形成了包围圈,太平军的势力变得更加强大。反观南京这座孤城,情况可就不太妙了,随时都有可能被攻破。
【外城告破】
洪秀全和杨秀清一到前线,就赶紧回顾了攻打武昌时遇到的问题,他们琢磨着,南京城墙太坚固,硬碰硬肯定不行。所以,他们打算挖地道炸城墙,还特别选了城北的仪凤门,打算从那儿开始“挖洞攻城”。
从13号那天起,仪凤门外头就开始同时挖三条地道,地面上则派了精兵强将去筑墙布防,给挖地道的兄弟们打掩护。清军探子知道了城外的动静,猜到太平军要挖地道,于是就在城里头埋了好多大缸,缸里头放了些盲人,让他们专心听地下的声音,想用这种“听地法”来摸清挖掘的方向和地道的进展。不过,仪凤门是靠着山建的,离城外头挺远,所以这听的效果也就不咋地,守城的清军最后也没啥好办法,只能作罢。
然而,“地听术”这招失灵后,清朝的将领们就没再对仪凤门外那边搞啥军事捣乱和偷袭了。同时,城里头的人也没想着怎么防范或者破坏那些地道,大家都跟没事人一样,啥也不做,时间就这么白白浪费了,感觉就像是在等着最坏的结果自己找上门来。
17号一早,洪和杨看着隧道快建好了,攻城用的家伙什儿也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就让人往城里射了带火的箭,箭上绑着布告,说“要在十天后,也就是3月19号那天攻打进城”。他们还告诉南京的老百姓,到时候只要呆在家里别出门,等太平军一进城,大家的安全就不用担心了。
接下来的两天,太平军还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出动,但他们没有大举攻打城池,只是在南京的各个城门那儿,轮流搞些小规模的偷袭和捣乱,想让守城的士兵一直累着。
清军虽然收到了“最后警告”,但他们对太平军究竟会在哪里、用啥方法攻城一无所知。陆建瀛和祥厚这些人,心里头还都抱着点侥幸,觉得那个“十天破城”的说法,不过是太平军吓唬人,想让守城的将士们心慌意乱。所以,他们俩白天就在城墙上转悠一小会儿,到了晚上,就各自回衙门睡觉去了。而那些守城的士兵们,白天黑夜不停地巡逻,可是一直也没看到太平军有大动作,慢慢地,也就没那么上心了。
3月19号晚上,大雾弥漫,南京城外面啥都看不清。太平军的士兵们挺机灵,用纸做了些假人,再给马披上红衣服,一匹马挂一盏灯,赶着它们到处跑。好几百匹马就这样趁着黑夜,“偷袭”了南京城西边的水西门。等城上的守军被吸引过去,林凤祥马上发话,让城北那三条挖好的地道里头的炸药,咔嚓一下全给点了。
就在那一瞬间,巨大的爆炸声伴着天摇地动,把熟睡的南京城给猛然震醒了。仪凤门的砖石哗地往下掉,城墙眨眼间塌了好几丈宽。守城的士兵吓得立马四处乱跑,而等着进攻的太平军战士瞅准机会,从塌掉的地方猛地冲了进去。
倒霉的是,三条地道里有一个没来得及把炸药放完。太平军刚冲进城里,地下又炸了一回,一下子炸死了上千个打头阵的士兵。但这帮人没被吓到,林凤祥还是带着几百个厉害的战士,踩着战友的尸体往上爬,从炸开的地方继续往南京城里冲。
【波折再起】
太平军头一波人马打进南京后,立马分成两队,一队占了城北的鸡笼山,另一队占了鼓楼岗,这两个都是城里头的高地。接着,他们就朝着城里头猛冲过去。
两江总督陆建瀛被巨大的爆炸声吓醒,一听说仪凤门失守,心里顿时没了主意。紧接着,又听到太平军前锋已经进了城,他就像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吓得魂飞魄散。他急急忙忙想要坐轿子逃到内城去,可没想到,江宁将军祥厚拦住了他,说:“总督大人,您得把士兵们都召集起来,继续打仗!”说完,祥厚就是不给开门。
陆建瀛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外城,这位总督大人像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在街上东躲西藏地逃命。结果,他撞上了太平军的突击小队,连求饶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他们当场给解决了。
总督去世的消息在南京城里迅速传开,守城的清军士兵心里都七上八下的,特别是城北的防守,直接乱套了。太平军那边,北城门已经被他们撕开了个口子,前锋队伍轻轻松松就进了城,还把清朝的一个大官给干掉了。眼看南京这场仗就要见着胜利的曙光了,可没想到的是,战场上又出了新的变故……
一开始,城里的有钱有势的地主们自己组织起队伍,跑到仪凤门去打仗,其他地方的军队也一个个往城北赶,想要帮忙。但奇怪的是,林凤祥那边并没有再派更多的人进城,他就只是在仪凤门外头等着,看前锋部队那边会传来啥消息。
因为人少力弱,刚进城里的先头部队不得不一个接一个地撤出城外。清军见状,立刻用麻袋装上沙土,把城墙上的破洞给堵上了。太平军没占到便宜,只好撤退,仪凤门上的缺口就这么“没了又出现,出现又被堵上”。
幸运的是,城南的李开芳部队瞅准时机,趁着城北乱成一锅粥,清军到处乱跑支援的空档,赶紧在城南的聚宝门架起云梯,嗖嗖地爬上了城墙。一上去,他们就不含糊,直接向南京里面猛冲猛打。
林凤祥的突击队伍没想到被仪凤门赶了出来,但他们没放弃,立马加了更多人,准备再打一次。到了下午,他们又架起云梯往城墙上爬,守城的士兵全乱了阵脚,最后北城就这么被攻下来了。
到了19号晚上,除了城里面,南京其他地方都差不多被太平军给占了。每个城门的楼上,都飘起了黄澄澄的战旗,这说明太平天国的南京之战,眼瞅着就要到最后关头,要决一死战了……
【屠尽满城】
南京老城,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那会儿建的皇宫地界,又宽又大,城墙高高厚厚的。因为清朝搞民族分开住,老城一直由八旗士兵守着,满族人也都大多住在这儿,所以这儿又叫“满人城”。
现在,外头的绿营军队差不多被打光了,但城里头还有八旗兵四千多人,再加上雇来的四千多汉族勇士。江宁的将军祥厚管着内城的防守,他盯着那些旗兵和勇士,让他们靠着城墙硬扛,甚至还让妇女和小孩一起帮忙守城。
从19号晚上起,太平军就把满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四周布满了大炮,没日没夜地朝城墙上开炮。东王杨秀清自己琢磨出一套攻城法子,他打算在东面和南面佯攻,吸引敌人注意,真正的猛攻则放在城墙相对矮的西面和北面。
3月20日一早,太平军在好多地方一块儿发起了猛攻,大炮打得轰隆隆响给他们打掩护。城头上的清军也是枪炮一起上,拼命地回击。那会儿,整个城里城外都是烟雾,火光冲天,城楼上头箭像遮天的网,炮弹和石头跟下雨似的往下砸。喊打喊杀、往前冲的声音,响得震天动地,老半天都没停。
太平天国老是喊着要赶走满人,复兴汉人,还要杀掉清朝的坏蛋。这下子,八旗的将士和他们的家人都吓得不行。眼看着情况危急,大家为了活命,突然间就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守城的士兵们个个都不要命了,就连很多满族的妇女都跑到城墙上去,拿起枪箭对着进攻的太平军就射,还使劲扔石头。就连那些小孩子也整晚都在旁边大声喊叫,给守城的士兵加油打气。
三次猛烈的冲锋都被打退,城下堆满了太平军的尸体,但剩下的士兵还是不顾一切,一个接一个地往上冲。杨秀清眼看部队伤亡惨重,就下令说:“允许想投降的举白旗”,并且让部队先别攻了。
战事刚有点起色,旗人士气就开始下滑了。但祥厚就是不肯低头,硬撑着指挥士兵继续拼。清军那边,简直是顽固不化。杨秀清一看这情形,立马下令,炮兵火力全开,火箭也一股脑儿往上射。说来也巧,正好把城头上的火药给点着了,一下子火光冲天,烟雾弥漫。守城的士兵本来就心里没底,再加上连打了好几仗,累得不行。这一看,吓得全都撒腿就跑。太平军的战士们一看机会来了,立马冲进城去,把满城的西门给攻破了。祥厚一看大势不妙,没办法,只能在城里自己抹了脖子。
20号晚上,太平军成功攻下了南京整个城市,这是他们起义以来赢得的最关键的一场大战。
南京城被攻陷后,打从武昌那边开始出兵,太平军还真是头一回碰到这种大家齐心协力、全民一起上阵的场面。满清那边,死硬抵抗,攻打内城时造成好多伤亡。这事儿让杨秀清火冒三丈,他下令不管是谁,不管是当兵的还是老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内城里头的满人,一个不留,全给杀了。
那会儿,整个城里都是打斗和杀戮,哭声喊声响个不停,路上尸体堆得满满的,场景真是惨得没法看。好几百老人小孩虽然侥幸没被杀死,但最后也被太平军赶到城外河里,全给淹死了。太平军报仇心切,南京城里那几千八旗士兵还有他们三万多的家人,一个都没活下来。
过了两天,洪秀全带着大批军队风风光光地进了南京城,一到那儿,他就把南京的名字给改了,叫它“天京”,还决定以后都城就设在这儿了。
1853年3月份,太平军从南疆一路往北打,终于不用再过那种东奔西跑、没地儿安身的日子了。从那以后,他们就在天京这块地儿站稳脚跟,把东南大片地方都控制在手里。接着,太平天国就跟清政府杠上了,两方对峙了足足十一年。
太平英雄,永垂不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