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堂妹今74岁,曾痛斥《甄嬛传》歪曲历史,作品享誉海内外

逗逗娱 2025-04-14 16:41:39

2011年的时候,郑晓龙导演导了一部清宫宫斗剧《甄嬛传》。这剧是吴雪岚(也就是流潋紫)和王小平写的剧本,主演有孙俪、陈建斌、蔡少芬、刘雪华、李天柱、蒋欣、李东学、陶昕然这些人。这部剧先在中国各个电视台播了,后来,又在好多地区和国家播出了。

到现在,《甄嬛传》首播都过去11年。可这电视剧在网上还是特别热乎,网友们老是会重温它,剧里的那些小细节也被翻来覆去地琢磨,真的是经久不衰。

《甄嬛传》这部剧情节特别曲折,逻辑方面也很严谨,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的人,都有好多给它好评的。不过,有好评也有其他不同的看法。这里面最有资格说话的就是爱新觉罗·溥仪的堂妹爱新觉罗·溥杨了,她公开讲:《甄嬛传》把历史都歪曲了,写得乱七八糟的。

【爱新觉罗·溥杨:歪曲历史,一塌糊涂】

《甄嬛传》说的是在雍正元年,四阿哥胤禛在九子夺嫡里胜出,登上皇位,年号雍正,看着是国泰民安,可实际上暗潮汹涌。

后宫里,皇后和华妃,还有朝堂上站在她们背后的两股势力可是旗鼓相当。17岁的甄嬛跟好朋友沈眉庄、安陵容一块儿去宫里参加选秀。甄嬛本来就不想进宫当娘娘的,结果阴错阳差就被挑中进了宫,沈眉庄和安陵容也一起被选进去了。

宫里的情况复杂得很,老是变来变去的。皇后在背地里使坏心眼儿,华妃那叫一个张狂霸道,别的妃子也各个心眼儿多得很。就这么个环境,甄嬛从一个单纯的小丫头片子变成了很会玩心眼儿、得宠的妃子。

皇帝察觉到华妃哥哥年羹尧有野心,就把年氏一族给铲除了。甄嬛,在后宫里也把华妃给扳倒了,可之后却发觉皇帝宠爱自己是因为自己长得和已经故去的纯元皇后像。

皇后瞅准这个机会来陷害甄嬛,甄嬛她爸甄远道也被人使坏给陷害了。甄嬛心里特别灰心失望,就跟皇帝打起了冷战。她生了女儿以后,就出宫到甘露寺去修行。

在皇宫外面的时候,甄嬛跟果郡王允礼两个人心里头就有了感情。后来甄嬛错以为允礼死了,那她为了保住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再加上还得在后宫里把自个儿家给扶持起来,甄嬛就想了个法子重新回到了宫里。甄嬛回宫以后生下了孩子,把皇后给扳倒了,她父亲的冤案也平反了。

可皇帝发现了甄嬛跟允礼之间的私情后,就把允礼给杀了。然后甄嬛和叶澜依一块儿算计,把皇帝给害死了。皇帝一死,甄嬛的养子弘历就当上了皇帝。甄嬛经历了失去好姐妹、被姐妹出卖,还有孩子和丈夫离世这些痛苦,最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导演郑晓龙表示,他打算拍一部“别具一格的清宫剧”,期望能展现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人民在那种环境下的悲惨境遇。

《甄嬛传》一上映就好评满满。琼瑶对它有个评价:“是宫斗剧的登峰造极之作。”

但就在《甄嬛传》快要在美国播出的时候,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堂妹,努尔哈赤的第十一世孙女爱新觉罗·溥杨公开批评道:

咱都爱瞧电视剧是吧,我就单说,像《还珠格格》,还有最近大火的《甄嬛传》,这两部剧可把清朝的历史给严重扭曲了。那些胡编乱造的宫斗情节,把皇帝写成了只知道贪恋女色,根本不管朝政的样子,把清朝后宫那些事儿描绘得乱七八糟。大家为啥爱看?就因为有些情节特别离奇。这可让人产生错觉了。

溥杨表示,秀女入宫时穿着各种服装打扮自己这种情节不符合史实。在清朝,秀女被选入宫中后,不能穿用名贵料子做的衣服,也不能穿颜色艳丽的衣服,因为宫中有统一的规定,她们只能穿统一的蓝色布料制成的衣服。

秀女们进宫以后,就只能把头发梳成一根大辫子,不能有啥点缀或者装饰的。在清朝,这就是少女的标志。只有等皇帝临幸了,秀女才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挑衣服和弄发型。

溥杨觉得最离谱的就是《甄嬛传》的女主角甄嬛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为啥这么说?因为被当作甄嬛原型的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是满族出身,不是汉人。

历史上的甄嬛,就是清世宗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她在1692年11月5日(康熙三十一年九月廿七日)出生,是满洲镶黄旗人,她爹凌柱是四品典仪官。

父亲的官位虽说不怎么高,可她的曾祖是康熙朝四大辅臣遏必隆,高祖,是大清满洲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将巴图鲁额亦都,这和剧中“出身名门”的人设确实是相符的。

钮祜禄氏可不是雍正在位的时候才进宫的。她12岁的时候,在雍正还没当皇帝,住在潜邸的时候就嫁进雍亲王府,当时被称为格格,其实就是个低等侍妾。

这十多年,她一直都被叫做“格格”。她就只有弘历这么一个孩子,看起来好像不怎么受宠。

听人说,钮祜禄氏能得到雍正的恩宠,是在一场时疫之后。当时,雍正染上了时疫,病得特别厉害,整天躺在床上起不来。钮祜禄氏,根本就不怕被传染上时疫,就在雍正身边伺候着。又是煎汤,又是端药的,忙前忙后,连衣服都顾不上脱下来好好休息,就这么没日没夜地照顾着。经过这么一次共患难的事儿,雍正病好之后就开始重视钮祜禄氏了,后来才有了弘历。

《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记着这么个事儿:康熙五十年辛卯年八月十三日,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在雍和宫生下了弘历。

弘历十岁那年,跟着雍正在牡丹台举办的宴会上头一回侍奉康熙。康熙瞅见弘历特别聪明伶俐,打心眼里喜欢,就专门把弘历接到皇宫里养育。就因为这事儿,康熙对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也是赞不绝口。这么一来,钮祜禄氏的地位靠着儿子弘历就大大提升了,也更加受雍正的宠爱。

乾隆帝即位之后,钮祜禄氏就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乾隆对自己的母亲那叫一个孝顺,母亲说啥他都听。每年钮祜禄氏过生日的时候,乾隆帝都特别看重。尤其是钮祜禄氏八十大寿的时候,当时乾隆帝都六十岁了,还“彩衣娱亲”,这事儿被传为一段佳话。

钮祜禄氏这一生,真就像康熙说的那样,是个“有福之人”。

你看,“真”甄嬛和“假”甄嬛的经历,那差别可真是不小。

爱新觉罗·溥杨觉得,这些清宫题材的电视剧特别火,好多人都爱看。可这样一来,那些爱看这些剧的年轻人就容易忽略清朝真正的历史,这对年轻人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可没好处。我自己就认为,应该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清朝的历史。

它可不只是几个女孩子在皇宫里争来斗去的事儿,引导孩子们一分为二地看待这段历史,这才是关键。

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到底该以尊重历史为重,还是以娱乐为主?这个问题可不是头一回被人争论了。溥杨觉得,那些热播的历史剧歪曲历史的情况很严重,这会对观众产生极大影响,让大家慢慢忘记历史原本的样子。

不过,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主任尹鸿说了,戏说类的电视剧在1991年就已经在荧幕上出现。在整个影视发展的历程当中,戏说还有演绎这样的艺术处理方式也是特别常见的,他还说:

文学艺术叙述历史有不同的方式。有一种是正剧,正剧看起来就跟历史差不多,对于这种我们就得要求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不过戏说就不一样,戏说那是以虚构为主的,历史事实只是辅助。

尹鸿觉得,有正确的历史认知确实很重要,不过可别对电视剧太严苛:“有《甄嬛传》之类的剧存在,并不意味着历史就会被歪曲。要是咱们有足够多其他的历史教育或者历史资料,那就能够相互参照,电视剧可没法取代历史教育。”

【名震美国的“牡丹公主”】

爱新觉罗·溥杨借着《还珠格格》和《甄嬛传》这两部剧,说出了自己心里对文艺作品歪曲清朝历史的那种不满情绪。这一下,观众们就忍不住对她提出质疑了。

爱新觉罗·溥杨对于那些挺火的、歌颂清王朝的影视剧,像《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啥的,他一个字儿的评价都没有,既不说人家尊重史实挺好的,也不批评人家偏离史实不对。可到了《还珠格格》和《甄嬛传》这儿,他就可劲儿批评了。

特别是《甄嬛传》都要走出国门,在美国开播了,她这么做,到底是像她自己说的“希望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还是就想蹭个热度?

爱新觉罗·溥杨的身份很特殊,这就是争议的源头。她,是爱新觉罗·溥仪的堂妹,还是努尔哈赤的第11代孙女,并且在国内外都很有名气,是个丹青高手。

爱新觉罗·溥杨是满族人,1948年出生。她还有个名字叫爱新觉罗•漫娘。为啥叫这个名字?原来是她父母把孝庄皇后身边一个女画家的名字“漫娘”拿来给她做乳名了,再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爱新觉罗·溥杨画画时用的笔名。

1912年,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清朝就灭亡了。打这以后,爱新觉罗家族一下子就从皇族变成平民了。

“爱新觉罗”这个姓成了封建社会遗留的糟粕。而且,有一部分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接受不了时代的转变,支持爱新觉罗·溥仪搞复辟,还接受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的拉拢。就因为这样,老百姓对姓“爱新觉罗”的人都很抵制。

漫娘就生在这个充满变革的特殊时候。溥杨这姓氏影响太大了,为了让她能尽量摆脱这种影响,母亲打算把她交给抚顺的亲戚去养。可漫娘身份特殊,两户人家都不肯收留她,没办法,母亲只能把才5岁的她又接回自己身边养着。那时候漫娘的父亲已经不在了,就靠母亲一个人带着她,日子过得可不容易了。

漫娘的母亲每个月就挣30元上下,日子过得可难了。可就算这样,母亲一直坚持给漫娘进行琴棋书画这些家族传统教育。为了能给漫娘凑上学费,母亲常常连菜都不吃,就喝点稀粥对付。在漫娘小时候的记忆里,母亲老是因为太劳累又营养跟不上就晕倒,可对漫娘的教育却从没放松过。

漫娘的妈妈工笔画可厉害了。漫娘6岁的时候,就跟着妈妈学画画,妈妈可是亲自教她的。后来,漫娘跟着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的何海霞,还有花鸟画名家郭西河学画,油画、水彩画她都系统地学了。最后,漫娘成了一所学校的美术老师。

2001年的时候,漫娘就到美国开始旅居生活了。到了2012年,她丈夫突然得了重病。这可咋整?漫娘就把在美国的别墅卖了,跟美国的朋友们告别,然后回国专心陪着丈夫治病。这11年的美国旅居经历,也让她画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爱新觉罗·漫娘的作品,在色墨的运用上可厉害。她把墨的各种变化,还有色彩的多种表现手法都充分地使出来了。她在色彩这块儿,借鉴了花鸟画大师张书旂那些用彩来代替墨、把空白当成黑色(计白当黑)之类的技法,还加进了水彩画的元素,这就使得作品有一种清新又明亮、超有意趣的艺术效果。

她长期在美国生活,所以她的作品一方面很看重传统技法,另一方面还吸收了西方绘画艺术的精华,就这样摸索出了自己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

辽宁国画院曾赠予德才兼备的画家爱新觉罗·漫娘横幅,称她为“荷花皇后”,还赠予她“牡丹公主”的称号。

自2002年起,爱新觉罗·漫娘就在奥斯汀乌德嫩、休斯敦先后办起了个人画展。美国好多媒体都给了很高的评价,艺术界的人也普遍认可她的画展。

她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价值都挺强的。刚开始在美国卖的时候,每平方尺是1000美元,结果没几年就涨到每平方尺2400美元。

爱新觉罗·漫娘现在是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中华分会的副主席,也是中国美协辽宁会员,世界禅佛书画家协会中国国画院的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京津沪画院副院长,辽宁省侨联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东方巨龍书画艺术家研究协会名誉副主席。另外,她还担任奥斯汀中国画画院院长、亚美文化中心中国画教授以及孔子艺术学院理事。

她的作品在中、美、日、韩还有东南亚等国家的展览上都展出过。她有两幅作品可厉害,《春歌图》和《如意》被美国白宫收藏起来了,还有《花中之王》,老布什总统不仅收藏了这幅作品,还颁发了证书。

2008年的时候,爱新觉罗·漫娘第二次拿到了美国国会颁发的中美文化交流荣誉证书,就因为她在美中文化艺术交流里做了不少贡献,还被授予休斯顿荣誉市民的称号。

漫娘在美国居住的时候,不但做过美国奥斯汀中国画院的院长,还陆续担任了亚美文化中心的中国画教授、孔子艺术学院的理事等职位。好多人都劝她加入美国国籍,可她每次都讲:“我是中国人,可不能忘了祖宗。”

回国之后,她还是常常在国内外到处办画展。现在她都74岁了,还当着中国盛京画院的副院长,同时也是太阳鸟杯主委会副主任、鲁艺杯民间艺术大赛副主任,第五届东方之子书画大赛评委会的主任评委,还是沈阳大学翰墨书画院中国画的客座教授。

所以,有这么一位74岁的老人,她可是末代皇帝的堂妹,她的作品在海内外都特别有名。她痛斥《甄嬛传》歪曲历史,可这背后到底是咋回事儿,根本没人能知道。不过,起码她这么一说,让好多对晚清啥都不懂的人,对森严的宫廷有了更多的了解。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