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自强:英名永存

鹿鸣新闻 2025-03-31 10:28:42

在共和国诞辰75周年的前夕,“全国三八红旗手”、被誉为“当代女包公”的刘丽英女士,因病在北京不幸逝世,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深切缅怀。

刘丽英16岁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前,只有17岁就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共和国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胸怀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忠于党、国家和人民。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奋斗的一生。

她坚持原则,勤勉敬业,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对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她的革命精神和工作业绩永远被铭记在广大人民的心中。她的高尚品德和非凡事迹,“高山仰止”,令人敬佩!

时代的记忆

四十年前,笔者在著名作家田流主编的《报告文学》杂志上,看到了由记者王兆军采写的一篇题为《毕竟东流去》的报告文学作品。编委会还在刊物首页撰文介绍:《毕竟东流去》尖锐地揭露了山西省运城地区一度甚嚣尘上的不正之风,生动地记叙了中纪委和山西省委工作组依靠运城广大干部群众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事迹。作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向我们展示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过程,并且以富于哲理的议论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在文章题目《毕竟东流去》的左上方还配上了刘丽英同志在台上讲话的照片。从照片上看出她当时还年轻,外貌端庄秀丽,衣着朴素,平易近人。我收到这份杂志后,一口气就把这近三万字的《毕竟东流去》读完了。看过后感慨万千,特别是主人公刘丽英同志在我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决定重新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 随后由陈云同志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刘丽英同志从沈阳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岗位上调入中纪委,任纪委委员,后增补为中纪委常委;党的十五大当选为中央纪委副书记。

1982年前后,山西运城地区刮起了一股违反政策、背离民心的干部非法建私房的歪风。很快,数百亩良田沃土被侵占,一栋栋崭新漂亮的私人楼房拔地而起,大批的国家和集体资产被贪占、被侵吞,党的形象被损害,党风被污染,一时间真可谓浊浪排空,大有不可遏止之势。1983年2月,山西运城地区纪委副书记张戈因查处干部违纪建私房受到恐吓、威胁,住房遭一伙歹徒打砸破坏,影响极坏。刘丽英同志便带领中纪委两名同志赶往山西运城。从3月10日到12月29日,一连驻了9个多月才回单位。那时主要歪风是建私房,特别是在农村,好多干部都用公家的材料,公家的钱,公家的人,建完以后自己得利益。当时中纪委查建私房是一项重要任务。他们到山西去,就是从这儿打开局面的。

中央纪委工作组和运城地委的同志以及公安人员进驻以后,就讨论侦破暗害张戈同志的砸玻璃案。中纪委工作组的同志去后当天彻夜未眠。他们一直守候在指挥部里,不断询问各侦查组的工作情况,解决破案中随时出现的问题,并亲自找有关犯罪嫌疑人谈话。可是有关人员不仅不交待,反而暴跳如雷,气焰嚣张。斗争处在这样一个关头,刘丽英觉得,要认真地找到法律依据,法律之外,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刘丽英在指挥部里漫步。她想:现在是法律程序问题。自己是中央来的工作组长,更是该按法律行事。她翻开那一本本熟悉的法律条例,仔细地推敲着,沉浸到工作中去了。然后她向工作人员指出,如果不收审,全案就会有夭折的危险。她承担责任:“错了,怪罪下来,撤我的职!”如果要说她有什么“尚方宝剑”,那么,“宝剑”就是党纪国法。这就是无限忠于党的一个共产党员的胆略和风度。在刘丽英同志的指导下,开展有序的工作,经过取证、化验,印证口供无误。这案一破,工作组站住了脚。刘丽英兴奋地对全体办案人员说:“经过一周的努力,一个顽固的堡垒被我们攻克了,这是全体同志的决心、毅力和智慧的胜利,我代表中纪委工作组向你们祝贺!”侦破“砸玻璃案”之后,运城地委对工作组真正佩服并且愿意和工作组一起收拾运城这个烂摊子了。

运城地区干部利用职权非法建私房问题十分严重。截至1982年底,全区有900多户干部建了私房,其中县级以上干部71户。有的贪污教育经费,有的侵吞水利拨款,有的盗窃建筑材料,有的不仅盖房子不花钱,而且还靠此赚钱。如河津县委书记晋文兵盖私人楼房一栋,上下14间,建筑面积386.4平方米,贪占公共资财计13931元(不含地基费4488元)。真是触目惊心,不查不知情,一查吓一跳。

如果要知道不正之风给人民群众带来什么灾难,从一个被凌辱的妇女的遭遇,你会看到同是共产党员,而他们的思想品德和作风是多么的不同!你也会看到,邪恶是多么嚣张地开场,法律是怎么严峻地做了总结……

1983年3月25上午,一个被丈夫虐待,受法官蹂躏的年轻妇女又一次走进了运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办公室。她叫杨艳菊,她已经流干了眼泪,只有满肚子的苦水。

杨艳菊和张林曾经同为芮城县农村民办教师,双方于1970年结婚,婚后生一男一女。1980年张林考进运城地区师范,便要同杨艳菊离婚。杨艳菊念及孩子,不同意离婚。张林屡次毒打不愿离婚的妻子,封了杨艳菊母子三人的房门和窗户,断了他们的口粮,出租了她赖以生存的责任田,使母子三人无家可归,四处乞讨。杨艳菊以张林犯虐待罪告到陌南法庭。法庭负责人吴超俊曾表示同情,声言要帮杨打赢官司。谁知,这个人竟在企图奸污杨艳菊被拒绝后,以仇相待,把犯有虐待罪的张林搁置一边,受理并判决了张林提出的离婚诉讼。对此,杨艳菊不服。她找到师范学校,学校偏袒张林;找到妇联,妇联偏向张林;到中级法院喊冤,院长不管。从1981年到1983年,杨艳菊跑了上百次公社、县和地区,行程数千里,结果得到的仍然是维持芮城县法院原判的一纸裁定。

1983年3月25日上午,已经失去信心的杨艳菊,觉得这个世界似乎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她打算和孩子一起趁夜里吊死在中级人民法院门前的大树上……就在这时,她听说来了个女“青天”,于是她迈着疲惫的步子,抱着最后一点希望,来到地区宾馆门口。

刘丽英同志热情地接待了她,要她慢慢讲,像大姐姐对待小妹妹似的……

杨艳菊深情地望着刘丽英,心里想:“这回可是遇到清官了。”心酸和喜悦的泪花夹杂在一起,顺着她的脸颊流淌……“别难过,慢慢说。”刘丽英边听边记,受害者的冤情和共产党人的强烈的责任感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杨艳菊一说完,刘丽英就问:“此事还有谁知道?”“报上登过。”杨艳菊拿出了一张陈旧的《运城报》。

刘丽英看过1983年1月8日的这份《运城报》,上面有该报记者张首斌写的一篇标题为《一个弱者的呼喊》的报道,被深深震撼了。她从一个受苦受难的女人身上看到了党风如此不正,法制被践踏得这样残破。她要过问这个案子。刘丽英马上就找到这个写报道的记者张首斌同志,并交谈了有关情况。她对这位认真负责、敢于坚持正义的记者的行为,感到很满意,并邀请他在第二天参加案件的汇报会。

3月26日晚,“杨艳菊案情汇报会”开始。在会上,记者张首斌以大量的事实,证明张林犯有虐待罪、遗弃罪。

刘丽英同志没有直接表态,她只是严肃地提出了一些问题:为什么杨艳菊先控告张林虐待她的刑事问题不予处理,却先判决了张林后提出的民事问题?五次毒打,17个月不给杨艳菊母子口粮,是不是虐待?吴超俊知法犯法,为何无人过问?……这次案情汇报会议一直进行到深夜1点半。最后刘丽英同志提出两点意见:第一,请运城地委保护杨艳菊母子三人的安全,安置好他们的生活;第二,28日晚7点半召开第二次会议,通知芮城县法院汇报此案,请芮城县委、地区教育局、运城师范、张林工作单位的负责同志,地区公、检、法、司等单位的领导同志都来听汇报。

第二次案情汇报会上,当堂把杨艳菊这个案子和记者写出的题为《一个弱者的呼喊》的有关情况的问题当着有关当事人的面问清楚后,刘丽英站起来严肃地说:“院长同志啊!你们是执法机关,你们的门上挂着庄严的国徽,报告上盖着大红的印章,你们应该对人民负责啊!”……

记者张首斌在会上宣读了证据,把早已向芮城县法院领导汇报过的吴超俊企图强奸杨艳菊等罪行再次提出来。

中纪委工作组的同志继续说:“在这次汇报会上,还有人当场耍权术,幕后策划让院长讲假话,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张策林、陈江林等人诽谤记者和报社,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依法办理。”第二次汇报会,从头天晚上8点半开始,到第二天清晨5点半,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们在为黎民百姓苦斗着。运城专署副专员代表地区政法领导小组宣布:杨艳菊一案,重新审理;中级法院党组要向地委写出书面检查;芮城县法院党支部,要向地委写出书面检查。

6月12日,正是麦收开镰时节,人们放下镰刀、扁担从四面八方涌向县城公开审理张林的祠堂里,座无虚席。经法院重新审理,决定判处犯有虐待罪和遗弃罪的张林有期徒刑六年。张策林等犯罪嫌疑人也得到应有的制裁……

两个月来,工作组对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在大量的事实面前,刘丽英觉得有必要静下来好好想一想,理一理这堆乱线团。归纳,分析,推敲,对比,找出问题的症结。

她看到在我们的队伍中产生了那么一批人。这些人掌握着党和人民给他们的权力,却像狼一样啃党的骨肉,像贼一样偷窃人民的财产。这些人有一双奇特的手,能在任何文件里取出自己喜欢的并且塞进自己的私货,真正裨益于社会的却不去执行,甚至公然宣扬“说归说,做归做”的“两面人”谬论。他们的手能把任何一件好事推向反面,而自己却在钢丝的弹跳上得到升迁。但只要检查一下他们的任所,留下的是怒愤、落后和贫困。

1983年4月下旬,刘丽英同志专程向中纪委领导汇报了他们的工作情况、运城的问题和关于通过案子抓党风的意见。中纪委听取以后,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决定把这件事当作大案抓下去,要下大决心进行处理。如果中纪委一年抓上这样几件大案子,肯定会发生很大的震动和影响,对各部门的工作会有很大的推动,处理好抓三件和三百件的关系,把点上经验推广到面上去。

刘丽英多么激动啊!从运城到北京,她看到人民群众是那么信赖中央;从北京到运城,她听到中央是这样关心着人民的利益,关心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她觉得自己好像一架桥梁,火车正从她的两肩上双向驰过。

刘丽英多么高兴啊!工作组关于通过办案抓党风的建议,被中纪委领导肯定了。此一去回运城,她要大刀阔斧地大干一场,一定要和党内外的仁人志士一起,把党风抓好。像时任省委书记李立功说的那样,给人民以希望。

1983年5月26日,在运城地区县团级以上干部会议上,人们从刘丽英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中,看到了共产党员的胆量和信心,而那些被揭露出来的肮脏和黑暗,又不容许任何人盲目乐观,掉以轻心。刘丽英真想大声疾呼:“共产党人就是在荆棘中开拓道路前行的……我们的事业是不会休止的。”

山西省委将运城地区作为全省整风试点,先行一步。山西省委书记李立功同志正在运城对运城地委班子进行调整和充实,改变了以前那种软弱涣散的状态。为了认真搞好整治,地委决定先把地、县两级领导班子整好。运城地区13个县的各机关负责人集中在运城开民主生活会。中纪委和省委工作组也一起参加这里的民主生活会。先把这层人的问题搞好,全区的整风工作就全面展开。那些为非作歹的坏人已被依法惩处。那些违反纪律大搞不正之风的干部已经或正在被处理。全区查房工作基本已经完成。都分别作了处分,新盖私房或没收,或征收,或退赔贪占资财。全区共收回干部盖私房贪占资金130万余元。

工作组准备把这几个点继续抓好。他们计划把主要素材进行整理分析,从几十位犯错误的干部身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在实践和理论上找到纠正不正之风的钥匙。

…………

运城全局搞活了,端正党风的工作抓好了,浑汤浊水就澄清了。

运城人民从自己居住的地方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全国人民从运城的变化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中纪委书记李昌同志在总结运城地区的经验时说:“从抓严重违法乱纪事件入手,端正党风,尔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再狠抓违法乱纪的查处,使之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回天之力,这就是希望之所在!

没有硝烟的战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刚刚经历了“十年浩劫”,这支新成立的纪检队伍最紧要的任务就是拨乱反正,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许多案子时间跨度长,牵涉人物多,案情复杂。刘丽英同志直接参与了审理林彪、“四人帮”相关案件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刘丽英同志负责办理了无锡邓斌案、沈阳“慕马案”、河北李真案等案件。老百姓熟悉她也是因为这些大案要案。沈阳慕绥新案,对刘丽英同志是一个特别的考验。慕绥新时任沈阳市长,马向东当时是副市长,两个人各自形成了腐败团伙,利用权利做交易,牵涉了沈阳数十个领导干部。刘丽英说这是“窝案”的典型样本。法院院长、检察长都进去了,共有几十个。刘丽英又是沈阳出来的,查老家的案子,熟人多,打招呼的人多,挺难的。党组织给的任务,必须认真查,坚决判,处理了一批人。都说法理不外乎人情,但在断案过程中,刘丽英严格审慎地把握着情和理的分寸。慕绥新患病,刘丽英给他找了好医院、好大夫治疗。刘丽英说:“虽然犯了错误,该治得治。”

刘丽英办案子很低调、稳妥,取证谨慎,调查深入,强调实事求是。她要把经手的案子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用刘丽英的话说,“我的名言‘板上钉钉带拐弯儿’。就是你这个案子查完以后,你钉钉还不行,还得拐弯儿,你钉钉能拔出来,拐弯你拔不出来啊,脱不了。”

“李真案”震惊全国。

这个自称“河北第一秘”,能量和权力大于职务的秘书,在监所里顽强抵抗了108天,百般辩解,拒不交待问题。但是在109天,他心悦诚服地交待了。

为什么?因为碰上了两个检察官:一个是“白面书生”的大检察官侯磊,一个是“过目成诵”的高级检察官陈晓颖。更主要是有中纪委副书记、专案领导小组组长刘丽英的亲自指导。自1992年到1999年,李真在任河北省省委办公厅秘书,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国税局副局长、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76万余元,美金16万余元。李真还伙同他人共同侵吞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河北办事处人民币1872万元,秦皇岛中兴电子有限公司股份、尼瓦利斯有限公司股份共计人民币2967万余元。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2002年8月30日,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贪污罪判处李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在审理时,李真与专案组形成僵持局面。虽然牵头的是中央纪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又从兄弟省市抽调了骨干办案力量,但基础队伍还是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作为省检察院的检察长、专案领导小组副组长侯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李真那种等待有人相救的心理一时一刻也没有减弱,一直不开口,主攻目标突不破,一切都等于零。专案组的危机感越来越大了,于是审讯力度不断加大,审讯技巧更加精益求精,然而李真死不开口,开口就狡辩,问题十分严峻。

要“低调稳妥”,这是中纪委副书记、专案领导小组组长刘丽英同志的指示。要低调稳妥,不要高调强攻。急于求成,不断加压,效果不一定好,有时会适得其反。现在李真对强大的审讯攻势已经麻木了,是没有感觉的,因此审讯也就不起作用了。

得换新人去审,去谈。侯磊想到了陈晓颖。但是他提示陈晓颖必须千万重视,那就是证据。哪怕是聊天谈话,证据的运用也是十分关键的,万万不可忽视,但要运用得巧妙。这又是刘丽英同志指示:“重在取证。”

陈晓颖能让李真开口吗?这是个谜。

设计了多少种方案,教育,开导,心理测试,声东击西,突然举证,打他个措手不及,诱敌深入,设计迷宫,生活关心,思想感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108天,办案人员大家都没有闲,可是对李真来讲,是“石狮子灌米汤——滴水不进”。

办案人员什么方式都试验过了,都不管用。案子不能再往下拖了,拖不起了。这时,刘丽英同志召见了陈晓颖。她问:“晓颖,有没有决心?”他答:“有!”刘丽英同志表情严肃,没有显出特别的高兴。她久经“沙场”,知道在这里,绝非是一个“有”字能说明问题的。但她对这个很自信的青年人充满了期待。她接着问:“多长时间能拿下?一个月行不行?”她显出了渴望。形势已经不允许再拖下去了。陈晓颖说:“应该没有问题。”刘丽英同志听后,心里感到很高兴。陈晓颖同志说:“我要求自主审讯,由我自己控制审讯局面。”刘丽英同志点头同意,她希望由此而能创造奇迹,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以前的审案高手都是从全国抽调来的,冠有各种荣誉称号的同志,都没有把李真攻破,现在就能攻破吗?刘丽英书记的期望,侯磊检察长的信任,难道大家能让两位领导失望吗?他们要为“围剿腐败分子”而战,为党的荣誉而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侯磊千方百计做好李真前妻的工作,使她“倒戈”,使专案组取得了主动。她提供的情况,是一个“底”。

侯磊向中纪委副书记、专案领导小组组长刘丽英做了汇报。有了这个“底”,专案组才能下决心。

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主管领导也多次听取专案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在人、财、物各方面给予了及时有力的支持。时任河北省委政法委书记刘金国、常务副书记刘宝宣到办案一线认真检查工作,特别是刘金国同志作了重要指示,使专案组把握方针政策,排除办案阻力。本来3月2日李真就要到北京参加会议去了。到了北京就进退自如有了回旋的余地,一切为应付突发事件而必备的各种证件、物品都放在汽车的后备箱里。在这关键时刻,中纪委的同志,于前一天晚上就赶到石家庄,向省委宣布了“两规”李真的决定。这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专案组与腐败分子争分夺秒抢时间的较量。

省委负责同志严肃地向李真说:“中纪委的同志找你核实几个问题。”他的脸“唰”的一下白了。

经过了最初的一系列审讯,他终于稳住了阵脚。他自以为树大根粗,铜帮铁底。凭着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关系、势力和贵人,他一定能够躲过牢狱之灾。他认为现在腐败的干部不少,只要不彻底暴露,就没有问题。他希望有人来救他,交待了问题就不好救了……

李真中午睡到下午3点后,谈话又开始了。他精神不定,满腹心事的样子。陈晓颖意识到不能盯得太紧,应该随便聊聊,轻松一下。于是先从超声波、黑洞等天文地理和文学知识谈起,又谈信易经、信测字等内容。这时候办案助手李瑛插话说:“我们陈组长就特别会测字。”“那就给我测一个。”他显出发愁和悲观的样子,“我都被押到外省了,河北都不管我了,怕有人救我。那么你就给我测一个‘外’字吧!”陈晓颖思考片刻后说道:“从左边看,你的政治前途已经夕阳西下;从右边看,你的生存命运还是吉凶未卜。”李真垂头丧气地说:“情况很不妙吧?”陈晓颖说:“但这就是你目前的处境,真实处境。”他接着说:“如果外字下面加一个‘口’字,也就是给你一张嘴,让你说,让你狡辩——你108天都在用这张嘴狡辩,那么,这个字念什么呢?”李真说:“念‘咎’,咎由自取的‘咎’。”陈晓颖说:“这就是说,不管你怎么狡辩,也是难辞其咎。坦白,你开口交待问题,说得越多,越彻底,对你越有好处。”陈晓颖还和蔼耐心地跟李真交流许多问题。李真颇为感慨地说:“您的人格、善良打动了我,您的学识、哲理征服了我……唉,我还是说了吧!”李真开始一笔一笔地交待问题,陈晓颖不让助手们做笔录,也不追问,更不提问,显出很严肃、很关心的样子听着,中间很自然地“共进晚餐”。

“共进晚餐”后,又接着来。到17日晚9时,李真一口气交待了1300万余元!当陈晓颖同助手们走出审讯室后,大家看到满天星斗,一言不发。忽然同伴们双臂伸向天空,大喊:“哇塞!我们胜利了!”陈晓颖却感到无比的沉重。

就李真这个具体案例,我们仍然不能说彻底胜利了。谁能保证不会有反复呢?刘丽英同志一再强调:“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她为什么强调?就是担心反复。

但这毕竟是一个决定性的胜利。这一突破,使专案组的领导和同志们欢欣鼓舞。李真108天没有开口,这第109天开口了。

侯磊一块石头落地了,悬着的心放下了。当他向刘丽英同志汇报这一情况时,刘丽英同志舒展眉头,对专案组的工作和陈晓颖的表现,给予了表扬。但紧接着,又严肃地指出,工作并没有完结,说话是虚,落笔为踪,要一笔一笔把问题搞清楚,砸实了,证据、证言一样也不能少,要经得起检验,办成铁案。她担心反复,斗争形势仍然很严峻。

腐败势力不是孤单的。陈晓颖跟李真对上阵,短兵相接了,但那只是整个斗争中的一个主战场。还有全方位、多角度面上的斗争在悄悄进行,或激起疯狂的反扑。专案组有的同志收到了恐吓信,还有“劝降书”。这次查办李真案件,还有随之查办的原河北省副省长丛福奎的案件,对河北省来说,是一次带有决定性质的反腐败斗争。

反方的力量不能小看。光李真一案最后受到司法处理的就达47人,其中厅级干部8人,处级干部14人,被纪委作党纪政纪处理的人更多。针对这张看不见的网,侯磊提出了统分结合,异地办案,变了一个阵势,换一个地点。在中纪委、最高检察院和河北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将案件分成两级:一级由专案组直接组织指挥办;二级案件由省检察院指定有关基层检察院查办。案件实行主办检察官责任制,检察长为第一责任人。还实行异地关押,异地办案。这样案件查处工作便一步步进行下去。

侯磊向陈晓颖传达了刘丽英同志要求他乘胜追击,一笔一笔落实、砸实,办成铁案的指示:“突破并不等于最后胜利,还要一笔一笔地过筛子,任务还很艰巨。这好比挖土,现在土刚松动,还得一锹一锹地挖起来,装到筐里。要在证据的收集、完整、固定上下功夫。”现在他也只是把这2000万元的大块土刚刚松动,还没有最后装到筐里。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

他们到欧洲某国去取证。最后,土装进了筐里,李真与吴庆五等共同贪污的2000万元问题,彻底落实了。

通过一年多的奋力拼搏,由中纪委副书记刘丽英亲自指挥的李真案侦查终结。先后取证21000多份,组装案卷53册,摞起来有一人多高。

没有突破李真案子的时候,形势很严峻。因为阻力很大,谣言四起,老百姓早就拭目以待:到底敢不敢查?能不能查?现在查结了,定罪了,干部群众拍手称快!给河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群众树立了反腐惩贪的信心和勇气。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英模们为巩固人民政权,为伟大祖国民族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深切缅怀

四十年前,年轻的刘丽英同志为国家舍小家,到山西运城,连续9个多月摸爬滚打,在那里为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而战斗的感人事迹以及她高尚的品质、光辉的思想令我佩服。

她在运城看到并分析研究发现:在我们的队伍中产生了那么一批人。这些人掌握着党和人民给他们的权力,却像狼一样啃党的骨肉,像贼一样偷盗人民的财产……这些人就是党内变了质的,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腐败分子、蜕变分子!

刘丽英同志一生始终与那些“啃党的骨肉,偷盗人民的财产”的人作斗争;是反腐尖兵,惩贪先锋!她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一生。刘丽英,英名永存!

诗人藏克家在鲁迅逝世13周年写的纪念诗《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举得很高,很高。”

刘丽英永垂不朽!

(附:此文参考了王兆军《毕竟东流去》,一合《罪犯与检察官》及中纪委网站等作品内容,特致以衷心感谢。)

0 阅读:1

鹿鸣新闻

简介:秉持专业新闻理念,报告时代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