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民中有一种说法:"四川人的聪明才智有一半用在了吃上,一半用在了打麻将上。"
这句分明是四川人的自我调侃,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四川人好吃、会吃和喜欢闲适的特点。
说到吃,四川人民可是能把酸甜苦辣咸五味做成十八种口味出来。甚至更多种口味!
要问为什么有这么多?那是因为四川人民的数学学得好,5种味来个排列组合。
比如,酸甜组合变成糖醋类;花椒辣椒变成麻辣类;花椒和盐变成椒盐类,以此类推,再添上葱姜蒜,又变成了更多口味,比如鱼香,海味,葱香,蒜香等等。
在如此诸多的口味中,个人认为四川美食最具创意的是怪味系列。

外地朋友可能一听"怪字",就将其拒之门外。
个人觉得只有这个怪字才能突出四川人的气质。从来都能从平凡中找到神奇。
我第一次,接触怪味美食是在崇州的个老旧古朴的馆子里,不知道是不是四川人口中的"苍蝇馆子"。
这家馆子只做早晨和中午生意。他家的一大特色是鳝鱼面。每到吃饭时间,他家门前便停满了大小私家车辆。看上去场景特别壮观。
因为有很多人是从几十里以外赶过来的,专门为了一碗面。
我和同事也想去凑个热闹。

于是我们就找了个客人不太多的时间去了这个小店。因为我和同事两个都是不喜欢等位的人。正是用餐高锋等上半个小时都是常事儿。
时近下午2点这家店都还在陆续来人。我和同事找个靠门口的位置坐下。
就是这次,四川的生意人真让我刮目相看。我发现虽然这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但是,店老板的记忆力惊人。
那么多客人来去,有等位的,有正吃的,有结帐走的。他单凭记忆,点单,送餐,结账准确无误。从来没有出现一次。抱着碗,满屋子大喊谁的腰片,谁的脑花这种场面。
老板多数时候,站在门口,食客一进门儿就点餐,老板边报单,边帮忙跑堂。就没有一次张冠李戴过。
我至今都没弄明白,到底那家老板是个天生过目成诵的人,还是他有一套专门的程序。让整个店合理运转,忙而不乱。

我印象中的饭店服务员,都应该是左手菜单右手持笔,客人点啥记啥才能保证不弄差。
像这个小店老板能做到全凭记忆不出错,以后我也再没见过。
由于,我不吃鳝鱼,老板推荐了怪味抄手,我同事吃的鳝鱼面。
一开始,听到怪味两个字,我也没抱希望。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说了句随便吧!
可是,当那碗怪味抄手端上来,事态可不一样了。真是一股酸甜辛香混合出来的味道扑面而来。再尝一口,还有些麻辣鲜香五味俱全,又再次升华为另一种味道。
目前我也没找到个合适的词语来恰如其分地形容这个滋味。
只记得,我和我同事两个,把最后一口汤都给喝完了。若不是顾及形象,可能会舔一下人家的碗,最后还是忍住了,只悄悄地舔了下自己被香味浸润了的嘴巴。
之后,接连几天我和同事都要去这家店吃面。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360天,能天天杀的馆子。
最后,我们不得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崇州。主要是我同事舍不得她的鳝鱼面,而我舍不得那碗怪味抄手。
恋上一座城先从爱上一家店开始。
不过,我悄悄地告诉外地的朋友一个秘密。

成都周边的小县城市的美食要比成都的好吃一点点!比如新都,温江,崇州,大邑等。
成都人不会告诉你的,因为他们怕你去了又要排很长的队。他们都是悄悄去的。
我知道,四川人民的怪味美食是一个系列。不仅仅是怪味抄手,还可以是怪味面和其它。
四川的小伙伴儿,四川美食怪味的还有哪些呢?
我突然想到,我昨天在红瓦寺那边的街上看到一家叫"勾魂面"的小店。
这个勾魂面名字都取得奇怪。它会不会是怪味系列的?

这要是我年轻的时候,非得等到饭点儿去吃一碗看看是不是面如其名。
只可惜,昨天赶时间没去上,可惜了机会。人年纪大了,也没有年轻时的心情了,不会为了一碗面再折返回去了。
喜欢吃勾魂面的小伙伴,这面真有那么神奇吗?
看来吃在四川,味在成都这句话真不假。我算是领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