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导师窃格瓦拉出狱,网络公司开出天价签约费,救赎还是无底线
“窃格瓦拉”原名周立齐,广西南宁人,曾因4次盗窃锒铛入狱,在狱中接受采访时表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会打工,”而走红,被网友“尊称”精神导师;且因其长相与古巴领袖切格瓦拉有几分相似,网友赐名“窃格瓦拉”。
一个4进宫的偷车贼为何会引起社会极大地关注,仅仅是因为狱中那一句不可能打工言论吗,我觉得更多的是由此而折射出的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好逸恶劳、好吃懒做、贪图享受。
周某的话无疑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共鸣,唤醒的是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最原始、最真实又最不愿意为人所看到的一面。
法律为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最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它也扼杀了人们内心那些卑鄙、粗鲁、无耻的欲望。
或者我们都沉曾幻想过干点什么不道德的事来满足自己内心的私欲,基于对法律的敬畏,始终没有践行,周某不仅这样做了,更重要的是,他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另一个更加畸形的社会现象便是网络公司的无底线炒作。
近些年来,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网红” 越来越吃香,这是一个没有任何门槛的全民创业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流量决定一切,流量就是王。
事实上,流量一词最开始是为明星量身打造的,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明星为了制造新闻、制造热点可谓是煞费苦心,因为没有热点,大众可能会逐渐将他遗忘,而直播行业更是将“流量”运动用到了极致。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上开始充斥着大量的网红经济公司,他们专门批量生产网红。如果一个从未出现在大众眼中的素人,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网红,经济公司一开始为为他定IP,造人设,制造各种足以抓住观众眼球的热点,当有了流量,有了粉丝,便可以开始正大光明的赚钱了。这又被称为粉丝经济时代。
而对于周某这样的自身便是巨大的流量,经济公司怎愿放过,周某身上可挖掘的热点太多,而部分网友愿意买单。
在距离周某出狱还有10几天的时候,大量网络公司便蹲在警局门口,他们纷纷开着豪车,或许还随身携带合同,就只等周某出狱签约了。他们励志把周某打造成一名成功的网红,他们甚至开出了200万的天价报酬。
4月18日,也就是昨天,周某终于出狱,他的一举一动立即成为了社会的焦点。有些网友担心他会走老路,毕竟他已经四次因犯同样的罪行入狱,但相关部门表示周某在狱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造教育了,而且他们也会持续关注周某接下来的行为。
而作为一名刚刚接受改造教育的周某,还没有正式踏入外面的社会,便立即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络公司的座上宾,这实在有些讽刺。
不知网络公司是因害怕周某再次偷车给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而想给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还是单纯看中了他身上影藏的巨大经济价值,亦或者二者都有。
但是如此巨大的反差是否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是否会给社会传递一种不正当的价值观。一个行业应该有一个行业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前几日大衣哥被踹门事件上了热搜,不知道那两个人是真的渴望见到大衣哥,还是单纯的想一脚“踹出名”,但这种方式实在让人所不能接受。
事后二人被刑拘10天,10天过后会有经济公司等着吗?或者出狱后直接开启直播,趁着热度没过,赶紧赚一波快钱。
网络经济时代,你想要出名很容易,你只需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明天的热搜可能就是你,且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尝试。
哗众取宠终究博取的流量终究是留不住的,人们关注你只是因为你傻子似的表演一时吸引了人的眼球。或许你可以无限期的“作下去”,作到人们审美疲倦的那一天,与此同时你也赚到了足够多的钱,但你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做人的道德。
歌德说:“无论你出生高贵或者低贱,都无关宏旨。但你必须要有做人之道。”
请务必守住我们内心最基本的做人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