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渎里美食街沿着一条不宽不窄的路向西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一条宽阔的大马路上。
马路上两边景色非常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四周并没有几个人。偌大的大洋湾景区里,仿佛只有我们这三两个人。

顺着大马路往前走,遇一重檐圆形小亭矗立于湖水中,小亭檐下匾额上题“宾贤亭”。
湖水应该是来自附近新洋港河,有一条木栈道从小亭通向岸边宽敞的木栈道上。


这让我想起杭州湖滨公园水中的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的集贤亭。只是六角重檐攒尖的集贤亭,飞檐翼然直指天空,看起来更秀气、更有动感一些。
不知道大洋湾里有多少像宾贤亭这样坐落在水中的亭子,集贤亭可是西湖上唯一一座建在湖面的亭子。

杭州集贤亭


从宾贤亭处沿着木栈道一直走,沿途树葱水秀、亭台楼阁。感觉不消一会儿,就来到了一座通衢大桥前。
这就是港湾大桥,不通过这座桥,就进不了樱花园,上不了登瀛阁。
以前对古桥多有关注,或古朴典雅,或断垣残壁,或窄小逼仄;今日所见之拱形五孔桥却高大壮美,弧线流畅自然,有着鲜明的唐代大桥风范。
登桥凭栏,八面临风,四方美景尽收眼底;滨湖绿茵如画,花香鸟语、亭台楼阁,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真是一个"幸福之港湾"啊!







过了桥就是樱花小镇的主入口,有座樱花博物馆伫立于路口。博物馆共两层,建筑面积有2260平方米,外观是一座仿唐的古建筑,看起来颇为赏心悦目。
据说馆内有樱花科普知识,几乎中国所有的樱花品种都囊括其中。可惜那日闭馆,心里不由得暗自惋惜,觉得就这样与一顿关于樱花知识的饕餮大餐失之交臂了。









当我离开时,蓦然回头,一眼就看见了一块木牌上的诗句:“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中的诗句,后一句是: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这位“诗魔”的意思是,小园里新种的樱花树开得茂盛且美丽,闲暇之时绕着樱花树游赏一番就可以当作春游了。何必和朋友骑马踏春,在泥泞路上伴着小雨去江头呢?
想到这首诗,恍惚间似那么点东西契合了我的心意:今日不能进入樱花博物馆,也是天意。凡事不可强求,如若有缘,他日自会再来看过。
不远处是盐渎古镇,盐城文化的发源地。
这是一座充满古建韵味的小镇,处于大洋湾的中心位置,一面依水,两面环路。
古镇里有16栋徽派古民居、5栋安徽或山西四合院,为绿水瀛洲的大洋湾增添了古朴厚重的传承之美。








泡馆子、看大戏、观赏沉浸式演出《盐渎往事》……只要你有时间,这座仿古盐城的小镇就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但是遗憾得很!——我们的确是没有时间,只好沿着马路继续往前走。
走了一阵子,眼前霎时亮了,因为我们看见了大片大片的粉黛乱子草,像粉色的大海一般。






正是夕阳西下时,远处天空的彩霞和地上被夕阳映照得泛着亮光的粉黛乱子草交织在了一起,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霞,——此刻、此景,是上帝和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美好的时光和最美丽的景致,我们流连忘返于此地,都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了!
顺大路向前走,又遇到了一座长桥。








桥名叫“三相桥”,所谓的三相,指的是北宋时期曾在东台的核心之地、海滨重镇西溪担任过盐官的三位宰相——晏殊、范仲淹和吕夷简。
东台市,现在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是由盐城市代管的。
北宋时期,东台为泰州一属地,盐业生产相当发达,年产居淮南之首。
开宝七年(974年),泰州在西溪设盐仓,监管东台境内(老政区)各盐场。
晏殊、范仲淹和吕夷简这三人都做过宰相,他们在政治上的建树自不必说。其实,他们更为人所知,更让人所敬,更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们的文学才华。
范仲淹自不必说,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词句。
不过,范仲淹也是晏殊的门下弟子。
晏殊当年是以“神童”的才名得到举荐,并应召殿试,援笔立成,考中进士的。他任西溪盐仓盐官后,还开创书院讲习教育,慕名前来听他讲学的人有很多,除了范仲淹,还有孔道辅、欧阳修等也是出其门下。宋仁宗时,他不仅是同平章事(宰相),还是集贤殿学士。
晏殊在西溪做盐官,同时也作诗文,他的名作《浣溪沙》就是在西溪作成的,其中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为很多人所熟稔。
吕夷简是继晏殊之后出任西溪盐官的。吕夷简曾连任同平章事十余年,由此可见他的政治才能。
然而,我们同样也不可忽略他的文学才华。据说,他只是赏了一会子牡丹花,就作出来一首七绝:异香浓艳压群苑,何时栽培近海涯?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五侯家?
用这首词,他吐露内心的的怀才不遇之怨,难怪他后来两度任宰相,原来早就胸怀大志。
吕夷简一生写了二十卷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