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七十岁了,这辈子活到现在,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可有些事啊,真到眼前了,心里还是会像被针扎一样疼。那天,阳光挺好,我坐在小儿子家的阳台上,给自己泡了一壶茶。窗外的风吹进来,带着一点春天的暖意。我看着茶水里的叶子一片一片展开,心想,这不就是人的一辈子吗?一开始是紧紧皱着的,到了后来,总会慢慢舒展开。正发着呆,小儿媳妇从房间里走出来,脸上挂着笑,但那笑看着不大自然。她走到我面前坐下,搓了搓手,似乎在酝酿什么话。"妈,您最近住得还习惯吧?"她开口了。我点点头,笑着说:“挺好的,你们家宽敞,住着舒服,哪儿能不习惯呢?”其实我心里明白,她这话没头没尾的,肯定有下文。果然,她接着说:“是这样啊,妈,其实我和小建商量了一下,觉得......”她顿了顿,像在斟酌每个字,“觉得我们也需要一点私人空间。”我愣住了,杯子里的茶水晃了晃,差点洒出来。我抬头看着她,努力让自己笑得自然一点:“你是说,让我搬出去?”她没说话,只是低下头,手指不安地绞着衣角。我心里一阵发紧,那种感觉就像有人拿了把锤子,轻轻敲在你的心上,但你偏偏不能喊疼。三年前,小建结婚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婚房还差一大截。那时候我没多想,就把乡下的祖宅卖了。那房子是我和你爸一砖一瓦盖起来的,住了快四十年。可小建说,城里的房子更重要,我心里想着,只要孩子们好就行。卖房的钱全用在了他们的新房首付上。我搬过来的时候,小建还挺高兴,说妈来了正好,家里热闹点。可三年过去了,热闹变成了负担,成了她口中“需要私人空间”的理由。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怎么也睡不着。想着自己的一生,怎么最后就变成了多余的人?小建从小乖巧听话,我怎么也没想到,最后伤我心的会是他。第二天一早,我起来收拾东西,动作尽量轻,怕吵醒他们。衣柜里其实也没多少东西,我来这儿住的时候,就带了一只小行李箱。收拾到一半,小建推门进来了,看到我手里的箱子,他愣了一下,问:“妈,您这是干嘛?”我扯了扯嘴角,努力挤出一个笑:“你们不是要私人空间吗?我搬出去,方便点。”他皱着眉头,脸上带着点为难:“妈,不是那个意思,就是......”我打断他:“别解释了,妈明白。”我拍拍他的肩膀,“别为难你媳妇,人家也是为这个家好。”小建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说。他是个好孩子,可他性子软,夹在我和他媳妇中间,难为他了。我不怪他。离开的时候,我没让他们送,只提着行李箱一个人出了门。外头阳光很好,可我心里冷得很。后来我在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一个人住着也清净。白天看看电视,晚上泡点脚,日子平平淡淡的。小建偶尔来看我,给我带点东西。他问我过得好不好,我就笑着说好,其实好不好谁又在意呢?人老了,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麻烦别人。有时候坐在窗边,看着楼下的小孩儿跑来跑去,我会想起乡下的老房子。那房子虽然破,可有根。我和你爸就是在那里把小建兄弟几个拉扯大的,房子里有欢笑也有眼泪,住着住着就成了家。可现在呢?房子没了,家好像也散了。我不是后悔卖房,我只是有时候忍不住问自己,这么多年操心操累,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过话说回来,日子总得过下去。我是个不爱给人添麻烦的人,哪怕心里有再多委屈,也咽下去。我知道他们日子过得也不容易,小建要养家,小儿媳带孩子,压力大,我这个老太婆不能再给他们添乱。前几天,小建带着一家人来看我,吃饭的时候小孙子拉着我的手,奶声奶气地喊:“奶奶,你什么时候回家呀?”我摸着他的头,笑着说:“奶奶就在这儿,这里就是奶奶的家。”说完这话,我心里酸得不行,低头赶紧吃了几口饭,怕他们看出什么来。其实我心里明白,我这一生都在围着家人转,到了最后,成了家人眼里的负担。但没关系,人这一辈子,总会有些得失平衡不了的地方。只要他们过得好,我住哪儿都一样。写到这儿,我突然觉得,自己也算想明白了。人老了,不求别的,就图个心安理得。虽然心里还是有遗憾,可这遗憾,也不是谁的错。或许有一天,小建他们也会明白,老家那个破房子,装着的不只是砖瓦,还有我的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