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在即却出现业绩变脸,首航新能会是下一个首航高科吗?

能源双碳场 2025-03-25 16:14:34

3月24日,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航新能)正式启动发行申购,公开发行4123.71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发行价格为11.80元/股。申购上限为0.75万股,市盈率15.88倍,属深交所创业板。

据悉,首航新能专业从事新能源电力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核心产品涵盖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及光伏系统配件等。

上市在即,公司业绩却已然“变脸”。根据本月14日签署的招股意向书,预测2024年度,首航新能营业收入271,273.30万元,同比下降27.53%,与2022年度相比,下滑近40%。预计2024年度,首航新能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490.75万元,同比下降25.25%,与2022年度相比,大跌约70%。

首航新能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业绩下滑的背后,是过度集中的客户结构和对海外市场的高度依赖。

招股意向书显示,2021-2023年度,首航新能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00%、65.20%和49.40%。

而在海外市场方面,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1-6月,首航新能境外销售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01%、89.61%、75.57%和83.19%。根据招股意向书,2022年度,由于乌克兰危机给欧洲带来的能源供给冲击叠加全球通货膨胀,欧洲主要国家的电力价格上涨较明显,欧洲主要国家客户对电力价格经济性的考虑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亦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拉动了国内具有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光伏、储能等新能源相关产品出口。202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乌克兰危机影响趋缓,欧洲天然气供应量、储存量逐渐回升,欧洲主要国家电力价格有所下降,使得居民及工商业储能市场需求有所放缓,公司2023年度及2024年1-6月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出现下滑。

与此同时,首航新能的应收账款也在不断攀升。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1-6月,首航新能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41,775.72 万元、99,359.32万元、122,404.41 万元和 132,835.47 万元,占各期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8.10%、20.00%、24.91%和 27.98%根据招股意向书,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境内业务规模较期初增长,相关客户账期较长。未来,如果境内客户收入进一步增加,或境外光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及计提的坏账准备可能持续扩大。

一系列风险背后,更多股民的担忧还源于首航新能背靠的“首航系”。

首航新能股吧中的股民留言

首航新能股吧中的股民留言

去年8月26日,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航高科)结束了12年的A股之旅,因触及面值退市指标正式摘牌退市。在2023年财报中自诩“国内领先、技术一流的光热发电企业”的首航高科,在退市当日,股价仅为0.37元/股,而在曾经的“高光时刻”,首航高科的股价一度逼近80元/股。

自2020年开始,首航高科的净利润便始终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度,首航高科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8.6亿元、2.2亿元、2.6亿元和3.2亿元。然而对于亏损原因,首航高科并未在相应财报中给出解释。

退市背后,除行业发展状况的宏观因素影响外,“黄氏家族”难辞其咎。

自首航高科成立以来,黄文佳长期担任公司董事长。直至2023年11月9日,首航高科发布公告称,黄文佳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职位,由其弟弟黄文博接任。

而就在黄文佳辞职一个月内,证监会便对首航高科及黄文佳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行为展开立案调查。而此前,黄文佳就已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和甘肃证监局警示函,其间指明黄文佳“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后通过司法拍卖过户减持首航高科股票6,777,268股,减持比例0.27%”。除减持套现外,黄氏家族还在2019年成功把手中的“烂摊子”甩给了甘肃国资,换来近10亿元的对价。此外,黄氏家族还先后多次将早已质押的股权送入司法拍卖,由自身控制的关联公司接盘。

有网友调侃:“黄家人赚得清清楚楚,国资接得糊里糊涂,股民亏得明明白白。”

有了首航高科的前车之鉴,加之当下诸多风险因素,首航新能此番上市之路也更显扑朔迷离。华金证券分析指出,首航新能的主营业务与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上能电气、艾罗能源以及德业股份具有相似性。2023年度,上述可比公司的平均收入为 170.98 亿元,平均销售毛利率为 32.17%;相较而言,首航新能的营收规模及毛利率均未及同业平均水平。

0 阅读:2

能源双碳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