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虚假、劣质广告的“五卖”
现在是网络时代,每个人每天都会在网上搜索或浏览信息,不管是看文字还是观视频都会遇到弹出的或者嵌入其中的广告,这其中遇到最多的是商业广告。商家为了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并且给媒体支付了一定的费用,面向受众做广告本无可厚非,但是商家或者广告制作方也应该对广告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反复地斟酌,内容肤浅、低俗,格调和品位低下的广告就不应该被传播。事实上,网络上有不少广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五卖”。
一是卖嗲。一些广告也不管推销的是什么商品,也不管购买者是什么人,传达广告词的是清一色的说话嗲嗲的女声,有时甚至是一些有些年纪的女性拿腔拿调地装嫩,让人听了浑身起鸡皮疙瘩。这样一来,不仅没有人买,更因听了这样不舒服的声音而厌恶起售卖的商品来。广告中人物的声音做些改变和夸张是必要的,但也应该有个尺度,可以亲切、温柔,但不能矫揉造作、过分夸大,更不该出现一些充满不良诱惑的声调,因为毕竟未成年网民也不在少数。

二是卖惨。近些年来这些广告颇多,可能是抓住了人们的善良和固有的同情心吧。有的广告说什么外贸订单取消了或者合伙人卷款逃跑了,于是产品积压、清理库存,低价甩卖;有的广告主角则是以贫困地区的农户身份出现的,声称自家产品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请不起主播带货,自己亲自出镜,成本低廉,买到的东西绝对实惠;还有的广告则打的是亲情牌,言说自己的父亲、丈夫或妻子多么多么地不容易,自己可以发誓,这产品绝对正宗、童叟无欺。总之,这些广告都是在以自己的不幸、艰难、为顾客设身处地着想的理由呈现的,博取大众的同情,让一大批购买者为自己泛滥的同情心而大呼上当,反正我是被这样的广告打动了几次,从而冲动地购买了自己其实并不太需要的商品的,即使需要的也并不像广告里宣称的那样好。
三是卖相。或许中国人都爱“以貌取人”吧,于是乎一些广告商就请青春靓丽的美女特别是面容姣好的美女来代言广告。美女似乎是无所不能的,什么广告女性都能代言,服装鞋帽的广告女性适合,男性使用的产品女性也能用。这样的广告还铺天盖地,以这样的方式搏男人的眼球,美女说的话比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婆的话管用。这种广告好多都是低俗的,甚至带有色彩的,除了可以欣赏欣赏美颜,养养自己的眼睛,对其代言的产品万万不可全信的,信了的话,那就是“诱”你没商量,骗了就认栽吧,谁让你的“免疫力”不强呢!

四是卖粗。这里的“粗”指的是粗糙、粗鲁、粗暴,这些广告的设计者都是些无脑者。看到大街上有行走的人,猛然间一把将人家的手机夺过来,把路人手机里的什么游戏或者软件卸载了,再给人家装上什么程序来,难道所有人那么随和,那么不在乎自己的隐私,心甘情愿地任你抢夺?还有的广告里的人物是一个扮做老板,一个扮做员工,什么产品没人买销量低或者什么免费让人用并能给人带来便利的APP没人下载之类,老板生气地呵斥员工,并自己亲自上阵吆喝。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果每个公司均如此的话,那还要员工干什么?广告是给人带来美的,不是用来传递粗俗文化与礼仪的。
五是卖弄。做广告推销自己的产品、宣传优点和使用价值自在情理之中,但决不可贬低、打击同行,这是大忌讳也是广告法所不允许的。可是一些广告就是喜欢踩别人,以显示自己的优势。有的广告说“别的赚钱软件每天只能3毛5毛地赚,还不能提现;自家的软件听书、看小说、睡觉都能几十几十地赚”。还有的广告说自家的诊股工具比其他任何软件都准确,某某某、谁谁谁用了他家的这个软件都买了豪车、大别墅等等。还有一些面孔在好多广告中都出现,或者是一个广告词只是换了个推介的产品而已。而这些广告恰恰都是最为虚假的,如果听了他们的话,大家谁还去上班,谁还需要早出晚归地上学,谁还用努力地去工作?在家躺着,刷刷手机、盯盯电脑,钱就“哗哗哗”地大把来了,恐怕不用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就成为现实了呢!更不用历时5年进行脱贫攻坚了!

广告,广告,广而告之受众的事实应该是真实的、准确的,也应该让人感觉是美的,虚假、劣质的广告就不该出现在大众眼前与耳边。奉劝商家和广告从业者们,将诚信始终放在心中,不断提高广告制作水平,好好学学语文和《广告法》,特别是已于2023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也希望文化部门能够加强监管,让这些虚假、劣质的广告销声匿迹,或网络一片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