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的“四问”让你与孩子更亲近

良心者言一 2024-03-31 22:31:09

放学后的“四问”让你与孩子更亲近

好多家长都在为如何与子女沟通而苦恼,特别是面对上了中学以后的孩子,让家长更是头疼不已,觉得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很难走进孩子的心里。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家长缺少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内容、方法和恰当时间的选择。

做家长的尤其是母亲,特别爱唠叨,往往讲个不停、问个没完,导致孩子越听越厌烦。家长该不该问?当然要问了,而且还要勤问,天天问,但问什么、怎么问,大有讲究。从接送孩子的那一刻到回家的路上,甚至到饭桌前,都可以问,大家不妨遵照以下“四问”来与孩子进行交流。

第一问:孩子,今天有什么好玩或者有趣的事吗?如此一问,就能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即使是中学生,但毕竟还是孩子,在学校里总有有趣的事情发生。家长这样一问,孩子会立马进行回忆,在脑海中搜寻一天的课堂学习、课间娱乐等给自己深刻印象的片段,孩子可能会眉飞色舞地与你讲个不停;即使平时不大言语的孩子,也会讲上那么几句的。家长经常这样问,让孩子能养成讲述的习惯,更能培养和引导孩子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觉得在校的学习是有趣的、有味的,甚至读书是好玩的、幸福的,就不会产生厌学,自然会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天。

第二问:孩子,今天有什么做的好的或者值得自豪的地方吗?别小看这一问,其背后隐藏的价值巨大。就算成绩再差的孩子也有其闪光的一面,家长眼里不能光有成绩。这样问是从正面引导,带领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形成阳光的心态,不断地肯定自己、暗示自己、激励自己。那些成绩平平的孩子也会觉得原来自己在父母眼里不是一无是处的,父母是在时刻关注着自己,为了第二天能更好地回答父母的问询,那就必须要有新的亮点。每天发现自己的一个闪光点,表现会越来越好,也就会朝着老师和父母期望的方向步步迈近。

第三问:孩子,今天你还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吗?前面两个问题是引导孩子发现美好和亮点,这个问题则是在启发孩子查找不足、正视困难。学习本就不轻松,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不仅有学业上的,也有情感上、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困惑等。这问题初看平淡无奇,但实则大有深意,它意味着家长是一直站在孩子的背后的,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孩子把困难讲出来,家长可以与其一起分析,能解决的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寻求他人。这样让孩子感受到,学习路上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爸爸妈妈永远是自己最强有力的后援、最温馨的港湾。有难题不可怕,因为学习本就是一件苦差事,每天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怎么克服,怎么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才是“硬道理”,“拦路虎”把它赶跑就是了,成长路上不孤单,学习路上有陪伴。在征服一个个困难中前行,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第四问:孩子,那么接下来的时间你打算怎么安排呀?聊了当下,自然过渡到未来。昨天的有趣好玩、取得的进步、遇到的难题都已成为了过去,关键是怎么面对接下来的日子。如此发问,是在提醒孩子学会时间分配,学会制定计划,学会管理自己,学会有章法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休息、娱乐与旅游等。每天有总结,每天有计划,不轻易浪费时间,不忽视每一个细节。现实中,很多孩子没有好的习惯、没有规划自己的观念,上课找份试卷或者一本书都要花费好长的时间,这都缘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效率自然不高。在读书时代能够掌握统筹方法和系统思维,走上社会之后工作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处理难题也会游刃有余。

“四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既是理念,也是缜密的逻辑思维,这样问,孩子一定不会反感,亲子关系自然不成问题。问孩子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尽可能从正面来引导,千万不要问一些消极、负能量的内容,比如:今天你作业是不是又没做对?食堂的饭菜是不是很难吃?你们老师是不是又批评你了?班里哪个同学欺负你了……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慎问、少问,甚至不问。问的时机一定是在孩子放松状态下的,在孩子最需要倾吐的时候,同时不耽误孩子学习与吃饭的时刻。要让孩子阳光、健康,家长就要有阳光的心态,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自己的孩子也还是“孺子可教”的,不要给孩子过早贴上“坏”的标签,即使贴标签,也一定要是一些美好的字眼,每天发现一点,孩子在你的鼓励、暗示下,才会每天进步一点。

0 阅读:4

良心者言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