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如果没有被治罪,以他的实力能否威胁到雍正的皇权?

此刻尽是空虚 2025-04-11 10:30:34

假设年羹尧未遭治罪,以其彼时势力,是否会对雍正皇权构成威胁?依据《雍正王朝》之叙述逻辑,此论断似具一定合理性。其中,年羹尧进京陛见之际,所率随从甲士之表现堪称典型例证。彼时,这些甲士在行为举止间,对年羹尧尊崇有加,而对雍正皇帝却未显应有的敬畏,大有唯年大将军马首是瞻之势。

然而,于正史记载而言,年羹尧的权势规模与《雍正王朝》所呈现的状况相去甚远。实际上,他仅能算作一位权臣,尚不具备对雍正皇权构成实质性威胁的能力。

【年羹尧被雍正惯得太狠了】

在清朝统治的历史进程中,可被界定为权臣者,大抵仅有鳌拜、索额图、明珠、年羹尧、隆科多、和珅与肃顺七人。就权势程度而言,年羹尧相较于鳌拜、索额图及明珠这三位权臣,实难望其项背。

实际上,雍正帝与年羹尧之间的关系在特定层面呈现出一种偏离常规的态势。例如,于雍正帝赐予年羹尧的朱批里,便以“朕之恩人”来称呼年羹尧,且言及:

若朕非卓越之君主,实难厚报卿之竭诚事君;若卿非出类拔萃之臣工,亦难不负朕之知遇之恩。君臣二者,当相互勖勉,矢志成为青史留名之典范人物。

此类模糊君臣界限的言论与行为,致使年羹尧愈发骄纵自满。不仅如此,这对整个官僚集团看待年羹尧的态度亦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奠定了双方关系的基本格局。

在雍正帝的恩宠庇佑之下,年羹尧权势渐盛。在此情境下,其下属官员以及诸多封疆大吏、王公大臣,基于对形势的考量,默认了年羹尧一系列逾越封建等级规制的举动。不仅如此,他们为迎合年羹尧,不惜折损自身身份,乃至甘愿承受屈辱。

在年羹尧权势鼎盛之际,其行径极为张狂。彼时,那些本为随侍帝王身侧的大内侍卫,被调遣至西北军中,然年羹尧竟将他们视作供其随意差遣的“杂役”,肆意驱使。

再如年羹尧出行之际,道路以黄土铺就,沿途店铺悉数歇业。各级官员身着正式补服,恭敬跪迎于道旁。其入京之时,朝中公卿亦纷纷于广安门外屈膝相迎,而年羹尧却乘马径直而过,神色未有丝毫动容。诸如此类行径,充分彰显彼时满汉官僚集团的部分成员,将年羹尧奉为地位尊崇、权势通天之人,故而对其致以特殊的敬意。

此外,因年羹尧长久驻留西北,致使雍正皇帝难以深入洞悉其行事作为。这种客观态势,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滋长了年羹尧的骄矜放纵。

从表象审视,年羹尧尽显威严之势,簇拥者甚众。然而,经深入剖析便不难洞察,其根基实则薄弱。究其缘由,各级官员对年羹尧敬畏有加,归根结底,旨在借由攀附他,以达成取悦雍正帝之目的。

在年羹尧备受恩宠之际,诸多满洲王公及文武官员对其礼数周全、敬重非常,不过,这些人并非归属于年羹尧的朋党阵营。待雍正帝着手清算年羹尧之时,亦曾明确宣称:年羹尧门下,向来不乏趋炎附势、奔走效力之辈,此乃人之常情,实因众人冀望获其举荐提拔,同时畏惧遭受其迫害,故而如此。

【年羹尧一党的特点】

年羹尧出任大将军兼川陕总督之际,于西北军政事务中权势显赫,一言九鼎。在此期间,他大力培植自身势力,通过举荐与擢升等方式,使得众多人员汇聚于其麾下,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势力集团。

然而,此群体内鲜见王公贵胄身影,于朝廷权力架构中,其话语权颇为薄弱。仅隆科多与年羹尧经雍正居中促成,稍有联系。不过,隆、年二人之交情并非坚如磐石,难以称之深厚。

其次,尽管年羹尧看似风光无限,然而深入剖析便会发现,于京中各部院衙门,其亲信极为匮乏。此情形充分彰显,年羹尧在朝廷中枢所具备的影响力,远未达到外界所臆想的程度。

年羹尧朋党势力,其构成主体涵盖以下三类人员:

除上述区域之外,部分省份亦存在个别高级官员与年羹尧往来频繁。例如直隶总督李维钧,据载,其行径颇异于常,为雍正帝所诟病,每隔五日便遣使前往西安总督署,且违背惯例行跪接之礼。然而,李维钧这类情况,在众多官员中仅属少数。

其二,中下级官员在数量上占据较大比例,其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甘肃、四川、宁夏等省份。从官员构成来看,涵盖道、府、州、县等基层行政体系的官僚,以及总兵、副将、游击等军事职衔的武职人员。

其三,年羹尧党羽构成中汉族官员占比较高。于年羹尧的势力网络里,除极个别满洲官员外,其党羽主体为汉族官员,诸如前文提及的胡期恒、李维钧等人。

年羹尧为扩充势力、培植党羽,惯于采用向雍正帝举荐官员的方式,通过这种途径,将诸多官员聚集于自身势力范围之下,于西北区域构建起一个规模庞大的关系网络。然而,在这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里,占据核心地位的,仅为甘肃巡抚胡期恒、河东运使金启勋以及直隶守道桑成鼎等人。

与鳌拜、索额图及明珠等人形成鲜明差异的是,年羹尧所结交之官员,大多官阶并不显赫,且以汉族官员为主。此情形之形成,与年羹尧自身的进士出身背景,以及其长期于西北出任封疆大吏之经历紧密相连。

年羹尧所构建的势力集团,因内部成员结构中王公大臣与朝廷亲信的匮乏,注定其难以形成强大且稳固的政治力量。该集团在本质上,不过是借助雍正帝之势而短暂兴起。从政治博弈的角度来看,年羹尧集团无论在何种情形下,皆无法与雍正帝进行正面抗衡,这与鳌拜集团相较,差距极为显著。

年羹尧于军事领域展现出卓越非凡的才能,其个人能力之出众毋庸置疑。然而,从政治层面审视,雍正帝对年羹尧的清算之举,在策略考量上或存在一定欠妥之处。

鉴于彼时西北边疆局势动荡,年羹尧虽在当地有所势力,但从根本上难以对皇权构成实质威胁。雍正若能审时度势,采取恰当策略对年羹尧予以适度警示,促使其安稳镇守西北,便可避免后续陷入被动境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