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皮”青年:那些年纪轻轻就买保险的90后是怎么想的?

寻琴观看商业 2025-04-03 02:21:04

在当今社会,保险正全方位融入年轻人的生活版图,成为他们无法绕开的关键部分。

年轻一代置身于复杂多元的生活场景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职场竞争的激烈、生活成本的攀升、健康风险的潜藏,无一不让他们深感未来充满变数。

而保险所具备的风险保障功能,为他们抵御未知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年轻群体而言,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与必要性。

相关数据来看,2019-2020年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显示,保险在年轻人消费排行榜中位居第六。而90后人均拥有4张保单,其中2.7张为健康险,投保年龄集中在26-28岁。

此外,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5-35岁的用户占比达45.3%,35岁以下占比52.5%,这些数据无不彰显着年轻人与保险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

年轻人开始关注保险,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90后已步入而立之年,人生阶段发生转变,进入婚育期,角色的增加使他们意识到家庭责任的重大。

稳定的收入和积蓄的积累,也让他们有了规划未来、防范风险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让年轻人每天接收大量信息,其中不乏保险与理财相关内容,消费习惯逐渐向互联网倾斜,这也促使他们更易接触和了解保险。

关注身边群体,会发现年轻人在保险认知与购买上存在多种类型。有一类年轻人收入高,如月薪3-5万,他们知道需要买保险,但在筛选和寻找专业保险经纪过程中困难重重。

因为对朋友圈中做保险代理的朋友信不过,网上信息又繁杂,导致他们在做功课阶段就陷入困境,保险购买计划一拖再拖。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他们对保险重要性认知不足,没有将其紧迫性提上日程,缺乏对保险场景的深刻理解,没有意识到风险随时可能降临。

还有一类年轻人,所在公司福利好,有团险。他们觉得公司提供的保障足够,短期内不离职就无需额外购买商业保险。

但他们忽略了公司团险的局限性,如可能只涵盖医疗类报销,且一旦离开公司,就无法享受该福利。届时,若因年龄增长或健康问题,再购买商业保险,不仅成本高,还可能面临买不了的情况。

另外,部分年轻人受理财观念影响,认为自己能通过理财赚到与保险赔付相当甚至更多的钱,所以觉得购买重疾险等险种没必要。他们往往低估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只关注短期收益,没有认识到保险在资产配置中的不可或缺性。

不过,对于资产雄厚、能轻松赚取高额财富的人来说,可能确实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重新审视保险配置,比如重疾险保额对他们而言可能需要更高才有意义。

同时,一些年轻人因父母购买保险的不愉快经历,对保险失去信心。父母可能遭遇过被误导购买不适合产品的情况,导致子女对保险产生抵触情绪。

还有些年轻人在为父母购买保险时,面临父母的强烈反对,这既有父母对保险不了解的原因,也有过去保险市场乱象留下的阴影。

面对这些情况,年轻人该如何选择靠谱的保险从业人员呢?

专业的保险人员应先进行需求分析,了解客户的年龄、身体状况、财务状况、家庭结构等基本信息,据此分析客户可能面临的风险,再推荐合适的保险工具和产品。而不是急于推销产品,对不同客户都千篇一律地推荐同一款产品。

此外,靠谱的保险人员会根据客户经济实力合理设计保险预算,一般基本保障的保险支出占年收入的5%-10%较为合适,过高会给客户生活带来压力,过低则保障不足。

同时,年轻人在与保险人员沟通时,不要只听结论,更要关注其逻辑。

对于刚工作的年轻人,建议重点配置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和寿险这四大险种。

重疾险在被保险人患上合同约定的重疾时,一次性赔付一笔钱,可自由支配用于治疗、康复或弥补收入损失等;

医疗险以百万医疗为例,价格实惠,每年几百元就能获得高达几百万的保额,用于报销住院费用;

意外险保障因意外导致的身故或伤残,同时包含部分意外门诊医疗费用,且杠杆率高;

寿险则是为有家庭责任的人准备,若不幸离世,赔付的钱可保障家人生活。

而对于经济条件有限、对保险不太了解的年轻人,可先从价格便宜的意外险和医疗险入手。

总体而言,年轻人对保险的认知正不断提升,但在购买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惑与挑战。

了解保险知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理性选择保险产品和从业人员,是年轻人在保险规划道路上迈出正确步伐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保险配置,年轻人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风险,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提供一份坚实的保障。



文本来源:@保持通话

0 阅读:0

寻琴观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