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姑姐给我们打来电话,说婆婆如今年纪大了。一个人在老家居住,她实在不放心,想商量一下几家轮流养老的事。
我还没表态,儿子抢过手机说了一句:“大姑,你和叔叔他们不都在老家么,有啥不放心的?”
老伴也跟着附和,“大姐,咱妈那么大岁数了,左右不过一碗饭的事,就没必要折腾了吧!”
电话那头,大姑姐显然有些不悦,“说到底,你们就是想推卸责任,不想管老人。咱妈今年都80岁了,没几天日子了……”
“同为儿媳,大弟妹做得远不如其他两个弟妹……”
大姑姐以为是我刻薄,瞬间把火气撒到我身上。
我一听,很是生气。
“大姐,你是没长心还是脑子坏掉了?当初是谁出馊主意,非说你大弟接替了爸的工作,所以我们得承担起咱爸的养老责任。至于咱妈,你们三姐弟平摊。”
大姑姐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故意装作不记得,那我也不介意提醒她一下。
我们家已经全力承担了公公的养老责任,现在轮到婆婆了。大姑姐又想耍无赖,像当初公公时那样。把老人放到我们家之后,就彻底不管了。
这次,我们全家齐心合力,绝不会让她的阴谋得逞。

02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我们家就因为当年老伴接公公的班一事,经常被家人拿乔。
“大哥有啥能耐,还不是仗着年纪合适,又是老大,这才有了铁饭碗……”
每次回老家,大姑姐和小叔子他们就拿此事做文章。
可他们明明知道,老伴接班后,只干了不到10年,工厂便垮了。自此后,他一直打零工。
反倒是其他三家,大姑姐虽文化不高,但公公的退休金一大半都补贴给了她。
二弟当年上了师范中专,目前在镇中学教书。
三弟是老小,公婆把他们一家捧在手心里宠,帮他们带娃,整天在大棚里出力。
说实话,老人其实心里都有杆秤,总是会尽量一碗水端平。
相对而言,目前,他们三家的日子比我家的强太多了。
目前,我们一家五口挤在70平的小两室里,小孙女都7岁了,还没有自己的房间。
若是婆婆再住进来,我和老公只能睡客厅或者阳台了。
03
可能谁也没料到,我们家会是如此坚定地拒绝。
本以为,我把话已经说得够清楚了。没想到,第二天,大姑姐还有两个小叔子,像当年对待公公那般,偷偷把婆婆送到我们小区楼栋下,迅速折返回去。
最后,还是婆婆爬上楼敲门,我们才知道她来了。
儿子和老公迅速决定,专门请假把这事火速解决。
“媳妇,你去买点易消化的早餐,让奶奶先垫垫肚子。”
“爸,咱俩收拾些行李,一会儿送奶奶回老家,顺便做好打仗的准备。”
儿子一声令下,全家行动起来。
老伴跟我说,这次他保证不会愚孝,一定把这件事彻底解决,才回家。
记得前年婆婆第一次生重病,大姑姐和两个小叔子全在病房里专门等待老伴来。
“大哥,这是缴费单子,医生催得急,你去交了吧!”
老伴也没多想,毕竟公公当年生病住院,所有的费用都是我们家支付的。
但没想到,后面每次缴费,最终单子都会落到老伴头上。
渐渐地,我便有意见了。
老伴一向忠厚,从没想过这里面的弯弯绕。
直到婆婆醒来,他们装模作样哭诉,要不是他们抢着出钱,婆婆的性命早不保了。
呵呵,真是笑话。

04
婆婆吃饱喝足后,老伴和儿子直接搀扶她上了车。
“老大,咱们去哪儿?”
“奶奶,您也看到了,我家在五楼,上下楼太不方便了。以后我爸就留在老家,专门孝敬您。”
婆婆面露笑容,“那敢情好,你爸心细,也孝顺,我有福了。”
见我们把婆婆送回老家,大姑姐和小叔子们的脸都绿了。
还没等他们开口询问,儿子便迫不及待地拿下行李箱。
“大姑还有二叔、小叔,我和我爸这次专门请假回老家伺候奶奶。等过几天,要是我爸能适应,就让他一直待在老家,给我奶奶养老送终。”
儿子一点也不客气,直接把行李箱放到了大姑姐家。
大姑姐一脸雾水,“孩子,你这是……”
“大姑,你快去给我们做午饭啊,对了,你也知道我嘴刁,就4个菜一个汤就行,先声明,我不爱吃素菜。”
大姑姐看在老伴的面子上,也确实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
到了晚餐,儿子依然提着各种要求,“我爸近来血压高,血糖高,您做饭时少放盐……”
儿子他们在大姑姐家待了一天,她脸色明显很难看。

05
儿子也识趣,第二天他和老伴去了他二叔家,也是各种要求不断。
我们在老家没宅基地,也没房子,只能一家家蹭吃蹭喝。
一周下来,他们全沉默了。
以前,最多就是给婆婆送碗家常便饭,现在多了老伴跟儿子,顿顿都得按要求安排。
“算了,算了,你们回城里吧!我们都不缺咱妈那一口。”他们开始下逐客令。
老伴跟儿子一样识趣,“儿子,收拾行李,走人。”
他们父子俩想通了,以后婆婆的养老问题,他们不会让步。
我们乘着公公的情,顺利到了城里,当然,我们也心怀感激。在公公生命的最后几年,我们一家人都好好孝顺他。并且,老伴还有一年多没上班,他专心照顾公公,每天背着他上下楼。
但对婆婆,是不是其他子女,也有孝顺的义务?
不然,其他孩子岂不是白养了。
所以,这次我们不会大包大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