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士兵鸣枪拦中国救援队?回应来了。

松狮 2025-04-03 02:48:41

‍‌‌‌‌‍‌‌‌‍‌‌‌‍‌‌‌‍‌‌‌‌‌‍‌‌‌‌‌‍‌‌‌‌‌‍‌‌‌‌‌‌‍‌‌‌‌‍‌‌‌‍‌‌‌‌‌‌‍‌‌‌‌‌‍‌‌‌‌‌‌‍‌‌‌‌‌‍‌‌‌‍‌‌‌‌‍‌‌‌‍‌‌‌‌‍‌‌‌‍‌‌‌2025年4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于例行记者会,针对国际社会瞩目的“缅甸士兵向中国红十字会救灾车队鸣枪”事件作出正式回应。这场关乎人道主义救援与地区安全的外交表态,映照出中缅两国于重大灾害面前携手互助的“胞波”情谊。

据缅甸国家气象局记录,曼德勒地区 4 月 1 日发生里氏 6.8 级强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中国作为缅甸重要邻邦,在地震发生 12 小时内即启动应急机制,中国红十字会率先向缅方提供总价值 1200 万元人民币的救援物资。这支由 30 辆重型卡车组成的运输车队,承载着帐篷、医疗用品、食品等急需物资,沿中缅边境公路向震中地区疾驰。

当车队行至掸邦北部交通要道之际,突然遭遇缅甸军方巡逻部队鸣枪示警。现场目击者所拍摄的视频显示,枪响之后,车队旋即停车,中缅双方工作人员即刻展开紧急沟通。中国驻缅大使馆于事发2小时内同缅甸外交部构建热线联系。经核查,此事件为缅方部队误判运输路线所引发,并未导致人员伤亡与物资损失。

"目前所有救援人员和物资均安全抵达曼德勒灾区。" 郭嘉昆在记者会上强调,中缅两国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始终保持着紧密的救灾协作机制。他同时披露,中缅边境口岸已开通抗震救灾专用通道,两国海关、边检部门实施 24 小时联合值守,确保日均 500 吨救援物资的跨境运输效率。

针对路透社记者关于 "是否派遣安保力量" 的提问,发言人重申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中方充分相信缅甸政府有能力保障各国救援力量安全。我们注意到缅军政府已成立特别护卫队,为国际救援车队提供武装护送。" 数据显示,自 4 月 2 日建立联合安保机制以来,已有 12 支国际救援车队在缅方武装护卫下安全通行。

这场外交风波中的技术细节同样值得关注。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李明透露,运输车队配备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 5G 实时监控设备,所有车辆位置信息与缅甸救灾指挥中心实时共享。缅甸抗震救灾总指挥昂山敏泰中将证实,通信不畅导致的误判是鸣枪事件主因,目前中缅双方技术人员正合作升级边境地区通讯基站。

国际红十字会东亚地区代表马库斯・瓦格纳评价:"中国在 72 小时黄金救援期内完成物资调配、跨境运输和灾区分发,展现了惊人的应急响应能力。" 截至 4 月 3 日 18 时,中国救援物资已覆盖曼德勒灾区 85% 的安置点,2.3 万顶帐篷为 15 万灾民提供临时庇护。

站在人道主义与地缘政治的交叉点,这场鸣枪风波最终转化为深化中缅合作的契机。缅甸外交部 4 月 3 日发布声明,特别感谢中国 "雪中送炭" 的义举,并宣布将与中国建立边境地区联合救灾演习机制。正如郭嘉昆所言:"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命运与共。中方将持续与缅方携手同行,将生命救援置于首要位置,以实际行动诠释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深邃内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