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咱们国家就动手搞起了大规模的“清匪”行动。
就在“剿匪”行动搞得热火朝天之际,一份万分紧急的电文被送到了毛主席面前。
毛主席瞧完,脸上立马变得严肃起来。
电报上写着这么个事儿:贺龙以前的老长官,他手底下的人闹叛乱了。湖南省委那边请求,说要赶紧把这位老长官给处决了。
看到电报上写着贺龙老上司的名字,毛主席稍微想了想,然后就回复说:不行。
那么,贺龙之前的老领导究竟是哪位呢?为啥毛主席要力保这个人呢?
【西藏之行,陈渠珍险象迭生】
没想到,贺龙以前的老领导,就是大名鼎鼎的“凤凰三杰”里面的陈渠珍。
1882年9月份,陈渠珍在湘西的凤凰这个地方呱呱坠地,他出生在一个军官家庭,祖辈都是带兵的。
陈渠珍因为家里的氛围,从小就学到了不少东西,浑身散发着清末那些老学究的味道。
陈渠珍在十四岁那年,拜了位大名鼎鼎的老师,叫聂明德,他跟着聂老师近身学艺。
过了两年,陈渠珍进了挺有名气的沅水校经堂读书,这为他日后当上“湘西王”铺垫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得说一下,在那座经堂,陈渠珍不光被宋明理学和老庄哲学的理念熏陶,也领略到了新兴的近代湖湘文化的风采。
陈渠珍见证了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的激烈交汇和结合,这让他后来大力推动了湘西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陈渠珍在他的回忆录《艽野尘梦》里头讲了,1909年那会儿,他刚从湖南武备学堂学完出来,就跟着当时的川边大臣赵尔丰混,在队伍里头当了个连长。
那会儿,陈渠珍真心觉得周围的一切乱糟糟的,选择“改进”还是“造反”,是“恢复清朝”还是“推翻清朝”,这些让他头疼不已。他既学过这边的东西,也接触过那边的思想,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大迷宫,怎么也找不到出路,脑子都快转不过来了。
一边是军队里要创新路的念头,另一边是自己投身改革可能惹火烧身的担忧,在两个选择都很棘手的情况下,陈渠珍决定离开湖湘,避开麻烦。
那时候,西藏局势很乱,为了搞定这事儿,朝廷琢磨着得派人去那边探探情况。
第二年,陈渠珍参加了川边的部队,一听说有机会“进藏”,他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猎人见到了猎物,一门心思就想着能在西藏闯出一番事业,带着满心的期待踏上了前往西藏的路。
不过,陈渠珍这次去西藏的经历,远比他预想的要糟糕得多。在西藏的旅途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心里头真是疼得要命,最后还差点没法活着回到湘西。
那时候,刚踏进西藏地界的陈渠珍,心里头美滋滋地以为自个儿是闯进了个人间仙境,跟那“桃花源”似的。可谁承想,这地界儿可不简单,到处都是危机四伏,战事一个接一个,热闹得很。
在四川边境,清军跟西藏的叛军打了好几仗,每次都把叛军打得落花流水。陈渠珍呢,也因为这些战斗开始被人们注意到了。
有一次,川边的清军是钟颖带的头,他们靠近了昌都。一到那儿,头儿赵尔丰立马指示钟颖,让他深入到西藏里面探个究竟。
那时候,赵尔丰听说西藏的堪布登珠相当有本事,能硬是把川兵挡在西藏外面。赵尔丰偏偏不信这个邪,非得要去试试。
没办法,钟颖只好派人过去,但结果并不理想。
这时候,陈渠珍主动站出来说要去,但他毕竟是个新手,还没走多远,就被堪布登珠的手下给看穿了,直接给逮住了。
陈渠珍经历了好多回残忍的毒打和严刑拷问,但他硬是没把情报说出来。在那紧急关头,他突然想到个办法,大声嚷嚷起来,说自己其实是赵尔丰的手下,是奉了朝廷的命令来谈和解的。
因为有了相关的证明文件,陈渠珍被直接放走了,没受到啥处罚。
另外,他靠着自己的直觉,感觉到西藏的那些叛军其实并不是铁了心要反,还是有可能通过沟通让他们回心转意的。
拿着这份重要消息,陈渠珍就赶紧回到了部队里。
但赵尔丰觉得陈渠珍被捕让他特别没面子,就找个“急功近利”的借口,说要按军法狠狠惩罚他。
碰到大麻烦时,陈渠珍把自己搞到的消息说了出来。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劝着,赵尔丰这才罢休。
然而,这事儿让两人之间有了隔阂。
之后,陈渠珍动手抓住了堪布登珠并把他给解决了,这样一来,赵尔丰的算盘全被打乱了,他自己也因此差点丢了性命。
陈渠珍在军队里可是立下了不少功劳,他战场上那叫一个勇猛,啥都敢冲,这种冒险精神让赵尔丰想找个正当理由收拾他都难。
有了这位将领,赵尔丰可真是实力大增,像是老虎长出了翅膀一样。
在这段时间里,陈渠珍靠着出色的打仗本事和周全的计划,把西藏那边给摆平了,让局势安稳了下来。
1911年那会儿,辛亥革命的风潮闹得挺大,连远在西藏的川军都受到了牵连,士兵们心里都不踏实了。陈渠珍呢,自然也没能躲过这股浪潮的影响。
琢磨了好久,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陈渠珍最终打定主意,要回自己的老家湘西去。
经过一番暗中筹划,陈渠珍带着手下百多号人,火速撤出了西藏。可这一路走来,那真是步步惊心,危险一个接一个。
西藏那糟糕透顶的天气,害得陈渠珍的队伍在狂风肆虐、大雪纷飞里找不到北,粮食也吃光了。
一年的光景过去,陈渠珍带着他的人马,一路跟狼群斗智斗勇,饿了就吃野味充饥,更糟糕的是,队伍里还出了叛徒,自相残杀。原本浩浩荡荡一百多号人,到最后,就只剩下九个人活着走出了西藏。
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又见识了人性的复杂多变后,陈渠珍从西藏回到湖南,整个人焕然一新,摇身一变,成了赫赫有名的“湘西王”。
【离藏回湘,“湘西王”陈渠珍崛起】
社会一变化,就闹得不太平,各地军阀就像春天的杂草,一下子全都冒了出来。
1913年,陈渠珍回到了湘西,他在湘西镇守使署里当上了中校参谋。
1919年的时候,梁启超有个想法,他觉得可以让各个省份自己管自己,这就是他提出的“联省自治”的概念。
那时候,湖南省受这种看法的影响最深,变动也最大。
1920年的时候,因为局势太乱,陈渠珍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当上了湘西巡防军的头儿。
陈渠珍在当官的那些年,靠着脑子灵光,还有一股子闯劲,慢慢就把军权抓到了手里,成了那一带有名的大佬。
那陈渠珍到底是怎么个做法呢?
一开始,陈渠珍当上了湘西巡防军的头儿,但手里没啥大权,身边能信得过的人也不多。
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陈渠珍在1920年至1925年这五年里,亲自去考察情况。他发现,巡防军里的士兵大都是附近的人。于是,他就利用自己是本地人的优势,跟那些老乡们套近乎,拉近彼此的关系。
陈渠珍特别看重老乡关系,下功夫栽培那些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这些得到他帮助的老乡,对他都非常感激。因此,有好多高级干部都加入了陈渠珍的团队,成了他集团里的一份子。
之后,陈渠珍悄悄动手,把那些政敌安排在身边的人给剔除出去,让自己的力量一点点壮大起来,给以后掌控湘西铺好了路。
另外,陈渠珍由于经过了不少人心险恶的历练,他不仅在军营内部安排了自己的亲信,还积极去拉拢军营外面的大家族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1922年的时候,赵恒惕掌控了湘西,这让陈渠珍想找个位置坐坐都变得难上加难,他心里头那叫一个郁闷。
要改变这种状况,陈渠珍开始大力宣扬“湘西自己管自己”的想法,并且派了他的得力助手陈伯齐等二十几号人去山西,目的是去看看学学那边是怎么“自己管自己”的。
学了一段时间后,陈渠珍搞出了一些关于“自治”的文件,还弄了个自治保卫联合团。
这次机会,陈渠珍打着“自治”的旗号,跟当地不少有钱有势的人家都搭上了线。
他认真琢磨后发现,好多村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村里大都是同一个姓的人,这些同姓的家族人数众多,而且大家特别团结。
陈渠珍脑子一转,迅速把这些家族分成“大保护”和“小保护”两组,并且那些关键的高管位置,都是他自个儿拍板定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管理起来更顺手了,同时也让陈渠珍能够牢牢地管住当地那些大家族。
后来,到了1927年,陈渠珍搬到凤凰后,他还是老样子,直接定乡长和县长的人选,让自个儿的地盘只听他一个人的。
这样的变化让陈渠珍的权力和地位更加稳固,同时也给当地一直动荡不安的老百姓带来了安稳日子,无形中加快了他成为“湘西王”的脚步。
另外,陈渠珍心里明白,要在一个地方说了算,那就得把控住那里的经济大权。
陈渠珍一上任,就开始对当地的土匪进行严厉打击,并且成立了“商务保护局”。他还积极推动商业发展,大力倡导本地和外地商人之间进行贸易往来。
到了凤凰古城,陈渠珍着手大力推动湘西的水路建设,他积极搞建设开店铺,还设了码头和检查站来多收税,这样一来,当地的贸易经济迅速繁荣起来,他军队的物资储备也跟着充足了不少。
要说之前那些策略帮了陈渠珍大忙,让他走上了成功路,那“以静制动”的生存法则就是让他能持续壮大的关键。这个办法让陈渠珍能够稳稳当当地发展。
革命的道路可不是固定不变的。
陈渠珍在岗那会儿,过得可不太平坦。他靠着那些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一回回找到出路,站稳了脚跟。
那次最棘手也最勇猛的行动,发生在1930年,就是那次大整合。
1929年那会儿,何键成了“湖南的老大”,他想让陈渠珍当个省府的大官,还叫他立马去长沙。但陈渠珍心里明白,自己根本走不开,就没搭理何键的这套。何键一看,气不打一处来,立马下命令,把陈渠珍的独立军团给整编了。
但在陈渠珍的运作下,军队非但没受影响,反而还增加了人手。
后来,红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可把何键急坏了。他心生一计,让陈渠珍和他的对头一起去湘西北打红军,想着能一下子解决两个麻烦,真是狡猾得很。
没想到,陈渠珍识破了他的诡计,并没有真心实意地去“剿匪”。相反,在这次事情里,他意外重逢了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人物——贺龙。
第二年,红军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这事儿传到了何键的对手贺耀祖耳朵里。他立马给陈渠珍发电报,想让陈渠珍投靠他。但陈渠珍心里早有盘算,他回复贺耀祖,希望贺耀祖能在蒋介石面前帮他美言几句,好让蒋介石的部队能收编他的军队。
因为利益相关,贺耀祖点头同意了那事。随后,蒋介石就让陈渠珍当上了新编34师的师长,从那时候起,陈渠珍的势力在一段时间里涨到了最高点。
这次收编,对陈渠珍来说,算是他人生里的一大重要拐点。那他到底是怎么跟关键人物贺龙搭上线的呢?
【陈渠珍三助贺龙,弃暗投明,毛主席力保】
贺龙和陈渠珍,这两个人物,你肯定会觉得他们八竿子打不着,但其实他们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陈渠珍啊,他不光是贺龙以前的顶头上司,还三次帮过贺龙的大忙呢。
1916年那会儿,贺龙和陈渠珍因为都在同一个革命队伍里,所以认识了。
贺龙年仅20岁,就在战场上展现出了超凡的军事才能和惊人的勇气,这让陈渠珍对他刮目相看。
1922年那会儿,石青阳按照孙中山的吩咐,跑到湘西去找陈渠珍。他们碰头主要是为了合计一下,看能不能联手收拾刘湘那家伙。
会上聊过后,陈渠珍明白了石青阳的来意,挺支持他的看法。
陈渠珍为了挺石青阳一把,特地派了自己的得力助手贺龙去给他助阵。
陈渠珍笑眯眯地对石青阳讲:“贺龙这家伙,打过不少仗,经验老到,而且他是本地人,年纪轻,能力强,正好能满足你的需要。”石青阳一听,高兴坏了。
过了阵子,贺龙在陈渠珍的极力推荐下,跟着石青阳去了四川。他靠着自己的指挥能力和谋略,在那里大展拳脚,让部队的规模扩大了不少。
三年支援四川的战斗结束后,贺龙回到了湖南,当上了澧州的守备长官。
1925年的时候,陈渠珍接到了湖南省大佬赵恒惕的命令,让他去跟贺龙打交道。陈渠珍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赵恒惕没安好心,所以他就私下派人给贺龙送信,想跟贺龙联手,一起应对这个局面。
贺龙因为以前得到过老上司的援手,所以很爽快地就同意了,还主动把手里管的四个县城交给了陈渠珍来打理。
陈渠珍心里头特别感动,一个劲儿地夸贺龙讲义气。
那年十月份,赵恒惕因为贺龙喊出了“打倒军阀”的口号,感觉受到了威胁,就下令派兵去攻打贺龙。
陈渠珍一听,心里猛地一惊,不知道该咋办。就在这时,他手下的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说是用“灵官菩萨”的名头,表面上说是去“道贺”,实际上是要去“平匪”。
陈渠珍神情放松了些,马上让人去跟贺龙说明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等敌军准备对付贺龙那会儿,陈渠珍已经悄悄帮贺龙一路畅通无阻地穿过了好多地方。他还大方地给了贺龙好几百杆枪、上万发子弹,外加五千大洋。贺龙心里头那个感激啊,真是没法说。
1928年那会儿,贺龙接到了党中央的任务,让他跑到湘西去发动武装起义。与此同时,国民党那边也探听到了风声,准备布下天罗地网抓贺龙。
关键时刻,陈渠珍递给贺龙一封信,信里头的意思就是,哪怕是蒋介石亲自来了,我也不会参与对付你贺龙。
陈渠珍靠着在湘西的地位和脑子转得快的本事,屡次帮贺龙摆脱困境。就算后来大家都知道他支持贺龙,何键特别恼火,还直接向蒋介石告了他的状。
但说到“搞定湘西,就得靠他”,这话透露出蒋介石对陈渠珍的没办法。
后来,陈渠珍在湘西地盘上混了好多年,但因为蒋介石的原因,他的势力就慢慢不行了。
1949年11月份,陈渠珍接到了贺龙的信,他仔细琢磨了信里的内容,明白了国内的形势。于是,他决定站出来,在湘西带头搞了一场起义,这对西南地区的解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50年的时候,陈渠珍接到了一个新任务,他成了湖南省委的一员。
那年六月,陈渠珍在政协的大会上头一回见到了毛主席,心里头对毛主席的说话方式和做事风格那是真佩服。开会的时候,毛主席还专门走过来跟陈渠珍聊了聊,直接就说他早就知道陈渠珍的大名了。
这事让陈渠珍心里特别暖和,让他更加下定了要好好忠于党的决心。
然而,没过多久,陈渠珍以前那个很能干的手下龙云飞,在湘西那边闹起了事,把这平静的日子给搅和了。
关于这事儿,湖南省委马上给毛主席发了电报,说陈渠珍心怀不轨,得把他给毙了。
关于这事儿,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觉得陈渠珍的手下干的坏事,不能一股脑儿算到陈渠珍头上。虽说陈渠珍以前走过弯路,犯过错,但现在他已经改过自新,站到了咱们这边,而且以前还多次伸手帮过红军,算是将功补过了。
有了毛主席的全力保护,陈渠珍安然无恙。过了没多久,龙云飞他们那些反叛的军队就被一下子全给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