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站在浴室的镜子前,突然发现右耳后长出一根白发。伸手去拨的瞬间,手指突然僵在半空——原来,鬓角早已一片斑白,只是一直刻意忽略罢了。
70后,正以这样的方式在人世间“隐形”
忽然意识到,作为70后的我们,竟老了。
上周同学聚会,小黎明说他在辅导初三女儿功课时,突然发现自己的智商余额不足了,反被女儿教育半天。大明子痛风越来越严重,却坚持说没事,还能喝两杯。
一瞬间,有种不情愿的怀疑涌上心头,70后的我们是不是真的老了!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而70后这一代人,黑夜里找的是学区房首付、孩子的补课费和父母的降压药。
上个月,同学老刘悲喜交加来谈心,说儿子与女友正谈婚论嫁。夫妻二人的心头大事即将解决,开心无比。而老刘却又瞬间晴转多云,原来,是女方提出的彩礼与新婚房令两口子亚历山大。
当第一批90后开始用保温杯泡枸杞时,70后与悄然活成了三明之人,在父母、妻儿、生活、工作之间来回奔波,犹如24小时待机的人形充电宝。亚历山大,仍咬紧牙关负重前行。

上周整理旧物,翻出当年的同学录。小林写着,要做中国的居里夫人。鹏鹏立志,要做一家开遍全国的连锁超市。
而如今,小灵在医院里做白衣天使,鹏鹏果真开设一家超市,但去年已无奈倒闭。
这天深夜,在住院部楼梯间扒拉盒饭时,忽然想起96年那个蝉鸣聒噪的下午,和几个同学一起翻墙逃课,去录像厅看《英雄本色》。那时的江湖那么近,热血那么烫!
而现在,70后的江湖,只剩奔波和忙碌。
70后的二八年华,有青春的烂漫与美好,也造就了那个时代所给予的吃苦耐劳。
变老的70后,回首青春时光,仍然可以找到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感觉。
然而,过往与当下碰撞时,心情瞬间五味杂陈。是对青春的不舍与留恋,亦或是对梦想与现实反差的无奈。

或是奔忙缺时少间,或是年老兴致所致。翻开朋友圈,70后发现,自己的圈子正逐渐缩小,新朋友未见,老朋友消失。
通讯录里三百多联系人,超过一半三年内未有一次联系,与陌生人无。删之不舍,留之不知其意何在。
盘点现存朋友圈发观,能半夜3点拨通的号码不超过5个,听到“借钱”二字而不立即挂断电话的不足3个。
忽然发现,不仅圈子越来越小,友情也逐渐蜕变,趋于淡化。
亚里士多德说:“朋友是第二个自我”。
而70后的自我早就碎成了房贷,车贷、体检报告和一部分变淡的友情。
即便如此,70后的我们仍然将通讯录里的每一位朋友视为珍宝,只因懂得友情的厚重。
茫茫人海,相识成友,何尝不是另一种天赐良缘。

70后没有了年轻的锋芒,增添了成熟的厚重。
尽管这种状态看起来像在人世间集体隐形,但实际上是悟懂了人生的真谛,懂得了沉默、低调,为人做事更加谨慎、小心、谦卑。
《百年孤独》里有这样一段台词: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
“隐形”的70后虽然正逐渐变老,但曾经的记忆仍历历在目。这代人记得5分钱一根冰棍的清脆叫卖声,记得传呼机一响四处找IC卡电话,记得第一次摸到手机的新鲜感,记得千禧年跨世纪烟花的绚烂。
集体隐形的70后身负责任、肩挑重担,但依然怀揣着一个梦想,期望父母健康,子女顺遂,爱人欢心。
尽管这些梦想小到不足以称为梦想,但他真挚、真实、真心,70后将带着这份梦想奔向美好的未来。
这代人的史诗,写在眼角皱纹里,藏在保温杯底,飘在应酬散场后的夜风里!

如果你也曾下班后在车里听完一首老歌才肯上楼,如果你也曾在体检报告出来后偷偷百度症状,如果你也保存着20年前的传呼机——不妨点个赞。敬我们逝去的青春,敬我们共同经历的黄金时代。并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让70后的月光照亮新生代的黎明。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声明:本文乃个人感受分享,图片来自于网络,如需调整,望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