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电影界被称之为“科幻大神”,比如《致命魔术》中的复制机和《盗梦空间》中的梦境制造机。
这些科幻元素的存在使得电影更具吸引力,也为故事情节带来了新的维度。
尽管与当时的时代氛围有些不符,但这些科幻要素被巧妙地用作影片中的叙述手段,而非刻意去探讨技术的根源,这一切全靠导演诺兰处理。
(盗梦空间)
诺兰试图展现的是将一个无法理解的新事物引入我们熟悉的旧世界,然后在这个充满新事物的旧世界中展开无限的创造。
依我之见,诺兰的科幻偏好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经典分类中的“蒸汽朋克”。
在“蒸汽朋克”中,科技超越了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的理解,科技与魔法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起来。
《敦刻尔克》
在《致命魔术》中,复制机器给人一种在现实中看到未来的感觉。
同样在《盗梦空间》中,控制梦境的工具也产生了类似效果,在我们熟悉的领域植入正常人无法理解的科幻元素。
诺兰故意简化甚至完全忽略了这些机器的工作细节,并没有尝试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这种将完全虚构的科幻元素与极度现实的时代背景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诺兰的电影中的科幻元素与其他电影不同且新鲜,同时没有过度强调设定的部分。
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科幻往往与未知息息相关,而未知又代表着不可控,这种不可控带来的不安情绪是我们往往忽视的。这两部电影中的未来科技以不同的方式带来了负面结果。
通过引入超前的科幻元素,诺兰电影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科技的思考态度。
这种态度不仅可以在电影的故事情节中看到,在电影表达的更为广泛的文化含义中也可以。
与诺兰电影相似,一些创作者在面对新兴科技的时候也会表达相似的态度。
他不使用3D技术,总是选择使用胶片而不是数字格式进行拍摄,与电影行业的发展主流背道而驰。
即使是像《奥本海默》这样的电影,诺兰依然坚持使用胶片和IMAX设备进行拍摄。
《奥本海默》
综上所述,诺兰的电影并非仅仅围绕科技展开,而是利用一些引人注目、有争议的"科学观点"作为编故事、立主题的手段,从而引发大众的热议话题。
举例来说,像《星际穿越》引发了人们对黑洞穿越和平行空间的讨论,而《盗梦空间》则引发了大众对梦境心理学的热议。
所有这些热议的电影,不论是科技还是科幻,更像是用来吸引眼球和娱乐大众的工具。
然而,在诺兰的电影中,这些科技元素实际上是为了展现家庭、人性以及和平与爱等主流价值观而存在的。
当然,虽然诺兰的电影的目的并非只是关注科技,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中科学元素对观众的启发作用。
毕竟,这类电影中涉及的科技概念都有其学术依据,而好莱坞大片也依靠专业的美工设计来支撑这些科技设定。因此,即便电影是一种"造假的艺术",但科学观念仍然渗透到观众的大脑之中。
暗黑骑士、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永远的经典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