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被称为科技产业“粮食”的芯片,其地位正变得愈发重要。但是在当下众多技术得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芯片领域依然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在以往由于芯片购买不受限制,因此导致“造不如买”的观念盛行,在自主研发上的投入也存在着不足。但是随着包括华为在内的众多企业因为被列入名单而无法获取芯片之后,自研的重要性才被愈发重视起来。
但是相比在芯片设备领域的ASML、芯片制造领域的台积电以及在芯片设计方面的苹果A系列芯片、高通骁龙芯片,对于芯片架构领域的关注反而是最少的。其实对比以上芯片的各个分工领域,芯片架构的重要性同样值得重视。当下最为常用的芯片架构毫无疑问就是英特尔、AMD使用的X86架构以及苹果、高通、联发科、华为等企业所使用的ARM架构。这两种架构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X86架构在高性能方面占有优势,ARM架构则在功耗控制方向更胜一筹。
因此X86芯片在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领域占据了大多数市场份额,ARM则在手机、物联网等领域成为标准。但是无论X86还是ARM对于国产芯片厂商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那就是技术和标准都被他人所掌握,也存在着无法使用的风险。
也正是出于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标准的考虑,在X86和ARM之外,国内厂商正试图寻找第三条道路,如今RISC-V架构似乎正在成为一个可能。RISC-V的第一个优点就是开放,RISC-V的所有代码全部开源,所有企业都可以基于RISC-V设计自己的芯片;RISC-V的第二个优点是免费,不同于X86架构和ARM,RISC-V不需要授权费用,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RISC-V的第三个优点则是更为简洁高效,作为后发的技术,RISC-V实际上是站在X86、ARM甚至更早的MIPS的肩膀上进行设计的,在吸取了众多架构的优点之后的RISC-V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基础。
RISC-V的优点也受到厂商的欢迎,包括IBM、英伟达、三星和高通等全球巨头也纷纷加入RISC-V组织,但是真正推动RISC-V发展的还是国内厂商——在RISC-V的13家常务会员企业中,有11家企业是中国企业:阿里巴巴、晶芯科技、华为、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软件所、RISC-V 国际开源实验室 (RIOS实验室)、中兴、赛昉科技、希姆计算、紫光展锐,两家外国企业是RISC-V架构的发明者SiFive和西部数据。由此可以看到在RISC-V芯片领域国产企业已经取得了话语权。
基于RISC-V架构,华为海思推出了高清电视芯片Hi373V110、服务器处理芯片“黄山”,阿里推出了玄铁910之后,又更进一步地推出了RISC-V芯片设计平台“无剑600”,同时阿里还推出了第一款基于无剑600平台设计的RISC-V芯片“曳影1520”,该芯片不但全球首次兼容国产的龙蜥Linux操作系统并成功运行LibreOffice,其2.5GHZ的主频更是打破了RISC-V芯片以往的主频记录。
相对于以往众多企业推出的RISC-V芯片,阿里这次推出的芯片设计平台的野心无疑更大,任何企业都可以在无剑600平台上设计自己的RISC-V芯片,相对于从零开始研发芯片将节省大量的成本;同时无剑600平台的灵活特性也可以让不同领域的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的特性,设计出不同特性的芯片,相对于英特尔、AMD、德州仪器等厂商推出的通用芯片,这些根据业务领域特性设计的芯片无疑更具有竞争力。
如今在全球RISC-V芯片出货量已经突破100亿片,预计到2025年RISC-V芯片的出货量将超过600亿片。作为当下的第三大芯片架构,虽然RISC-V相对于X86以及ARM架构还存在着生态不完善,开发工具较少,芯片验证难度大等问题,但是其在打破技术垄断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也在当前的形势之下拥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在华为、阿里联手投入RISC-V研发之后,将来在物联网、工业3.0、智能家电等领域,RISC-V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X86和ARM之外,国产芯片领域已经成功地开辟出了“第二战场”。而这个新的战场,很可能成为后日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大家看好国产芯片在RISC-V架构上的发展吗?欢迎留言讨论。
研发没问题,但是制造这块谁来负责呢?只有图纸是不行的!
我手机就用华为,爱咋咋地
海思的hi3516 hi3559还是非常好用的。可惜现在真的难买,短期内还是会受制于美国,希望华为尽早突破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