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太平洋备战,中美是斗是和?美印太司令埋伏笔,反复强调2字

希希的笔记 2025-04-21 02:06:58

美军的动作越来越频繁,就在太平洋说是演习,其实就是备战,说是防御,怎么看都像布局。

而说到这一切的总策划,还得看印太司令部的帕帕罗。

在刚刚举行的2026财年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这位印太司令口风很紧,却嘴上一直绕不开两个字“威胁”。

他一边说不想和中国打仗,一边却不断强调中国的“威胁”。

帕帕罗在国会现场承认,中国军工生产力已经甩开美国。

他没拐弯抹角,直接说中国战机生产速度是美国的1.2倍,军舰建造速度更快,甚至在AI和无人系统等前沿领域也领先。

这不是第一次说这话了,但这次说得更直接,更系统。

美国媒体随即解读,说帕帕罗这是对中国在第一岛链地区的空中优势“给予了高度评价”。

话虽如此,他回到指挥部后,却加紧部署演训,嘴上说不想冲突,手底下却忙个不停。

其实,美军最近的演习早就变了味,不再像过去那样大兵团对峙,而是专门盯着岛。

演习名字也没太多花样,统统归到“联合概念演习”名下。

听起来文绉绉,实际就是岛屿作战的新战法。

现在,美军重点演练的是怎么在小岛礁上快速搭建前线基地。

岛小没关系,只要能藏得住人、能布下火箭弹、能接收卫星指令,就够用了。

这种战术叫“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美海军陆战队用得多,一听就不是好惹的打法。

先悄悄潜入,再突然发难,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空军也不闲着,他们搞“敏捷战斗部署”,就是让战斗机能快速从一个岛飞到另一个岛,不给对手瞄准机会。

更讲究的是指挥和通讯系统,美军现在练的不是谁打得猛,而是谁反应快、信息灵、数据通。

这些演习表面上是防御,实则是封锁。

尤其是在第一岛链上,他们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封控的味道,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买账。

别看帕帕罗在国会滔滔不绝,在军中却不一定是一呼百应。

美军内部,对是否真要与中国摊牌,其实争议很大。

陆军那边心里有数,他们的主战方向一直在欧洲和中东,转头来搞太平洋,资源就得砍一刀。

空军最怕的是“前线基地不安全”,现在中国的远程打击能力越来越强,一旦战争真开打,固定机场恐怕守不住。

而国务院的人则更谨慎,他们知道中美外交关系虽紧张,但还有沟通渠道。

真要一闹翻,谈都没法谈了。

这些声音到了五角大楼,也不是没人听得见。

内部有分歧,就有迟疑,像2024年提出的“联合海上封锁链”计划,到现在也没完全落地。

不是没资源,而是没共识,你推我让,计划卡在原地。

所以,看起来统一的美军,其实并不完全合拍。

外界只看到他们舰艇云集,却看不到背后的拉扯。

帕帕罗也不容易,他嘴上喊“威胁”,是为了军费,他必须证明中国是“威胁”,这样国会才会掏钱。

尤其在特朗普政府大砍预算的背景下,不喊“威胁”,就是对职务不负责。

有人说他这是演戏,其实也不全是,他当然不希望打仗,可他知道,不喊“打仗”,就没人理他了。

所以他说,“我每天都在思考中国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不是因为他真的想知道,而是因为他不得不这样说。

至于美国到底有没有能力在太平洋跟中国硬碰硬?答案不好说。

美军还有很多优势,比如全球卫星网络,比如全球后勤系统,比如成熟的指挥结构,但这些优势正在被削弱。

在第一岛链,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已经很强,想要突破,代价极高。

美军也清楚,打进来容易,脱身难。

所以他们把赌注压在“多点散布、快速机动”上,希望用新战法拖住对手。

但这只是战术上的应变,从战略上说,美国还在观望。

毕竟这不是冷战,也不是伊拉克。

中美之间不是意识形态之争,而是全球产业链、科技和地缘利益的深度交织。

所以帕帕罗才会嘴上喊“威胁”,但心里却多半清楚这仗真要打起来,谁都讨不到好。

现在,美国表面强势,实则焦虑。

帕帕罗嘴上的“威胁”不过是预算争夺战的一部分,而太平洋那边,演习继续,岛礁布满感应器,战机低空穿梭,舆论步步升温。

但是真要开火之前,谁都还在试探。

帕帕罗说不想战争,可却指挥演习不断升级,他的话里话外,始终绕不开那两个字“威胁”。

中美是斗是和?眼下还没有答案。

真正的答案,可能要等更大的棋局落子之后,才会显现。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