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三年,创新药终于闻到了春天的味道

科技观察不踩雷 2025-04-17 12:57:08

过去三年,中国医药行业经历了惨痛的“戴维斯双击”,估值大幅回调,实实在在的让投资人体验了行业寒冬。创新药的漫长冬季的原因有很多,市场对于医药健康大赛道情绪普遍悲观,但悲观中蕴藏着机会,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今年以来,创新药行业好消息不断,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回应。重仓估值相对低的创新药板块,中国创新药的春天正在悄然而至。适逢其时,华夏基金的科创医药ETF基金 (认购代码:588133 )于4月7日首发,截止明天18日结束募集活动。

财经观察站 作者:白鹿

曾经的“牛夫人”和现在的“小甜甜”

创新药在2021年以前风光无限,妥妥的“牛夫人”,各种医药茅层出不穷,但2021年开始,形势急转直下,医药生物指数全年表现在申万行业中排名最后,2021到2024年行业指数表现分别为-5.73%、-20.34%、-7.05%、-14.33%。这里面原因很多,宏观上美国加息,美元基金的撤退,疫情的逐步缓解,行业层面医疗反腐、线下药店比价、医保统筹、医保基金核查、Drgs控费等因素造成行业漫长的冬季。

行业在低迷中孕育机遇,近期创新药画风突变,最近最新一轮国采落下帷幕,本次集采药品充分降价,平均降幅超70%,为历年集采降幅之最,仿制药市场已接近完全竞争状态,市场对此已有充分预期。在传统化药经多轮集采后,药品溢价已充分得到释放,未来医保局将继续把控仿制药销售情况,同时将资源重点投入到创新品种中,创新药迎来了新机遇。

同时,政策面发力,医药生物领域中的研发型企业将继续得到政策重点支持,其中,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创新药战略高度提升,成为新质生产力;在医保政策上,创新药在医保局的控费2.0政策DRGs中享受豁免权。通过政策调整使得医保资金支付与医药类企业经营取得平衡,医药创新支持政策针对性强、力度大,差异化创新、国际化创新、临床价值高的创新是政策重点鼓励方向。2月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持续支持生物医药在内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在科创板、港股市场通过IPO、定增及配售方式实现融资渠道将重新打通。

另外还有消息报道,《集采优化方案征求意见稿》出炉,提示药品定价可能会克服“唯低价”现象,商保丙类目录可能年内落地,丙类药品目录主要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较大、患者获益显著的品种”(针对创新药)。纳入丙类药品目录的药品,国家医保局或将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引导商保将丙类目录药品纳入保障范围,那么创新药的需求端有望放量。消息称,意见稿鼓励商业保险公司设立创新药产业投资基金,或明确现有投资基金对创新药产业进行重点投资,涉创新药权益类投资规模达到上季度末总资产5%的,视为创新支持型商业保险公司,可获得税收政策优惠、大病保险承办、城市定制型商业健康保险合作、探索允许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其覆盖高水平创新药的保险产品等支持政策,并在结算,数据共享等方面给与支持。

创新药企也在自我求变,应对困境,通过转让交易(license-out)方式积极出海,2024年交易数量和金额均达到新高,共完成94笔交易,总金额519亿美元(同比增速26%),2024年国内企业有14款药物在全球多地获批,其中6款为首次在中国以外地区获批(存量共18款),为历年来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年。积极扩大海外市场,从需求端支撑公司收入。近期A股多家创新药企发布了24年全年财报和业绩快报,不少公司实现2024年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部分企业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增超90%。

好消息密集,前几年的“牛夫人”,最近变成“小甜甜”,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回应,恒生医疗指数今年以来上涨超过10%,中证创新药指数近期也上涨超过5%,创新药嗅到了久违的春天味道。

新硬核龙头一键配置

市场的春天总是悄然而已,医药生物行业在经历较长的出清时间,截止2024年底,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保持在25-35倍之间,四季度随着市场整体的快速反弹,医药板块估值水平有一定小幅提升,从过去十年来看,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率处于底部区间。中国在研新药管线数量高达5380个,其中带有FIC(first in)标签的管线数量为1762个,这两项数据都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进入2025年,政策支持落地、新型支付方式突破、业绩与估值修复等有利因素有望陆续兑现。多重因素共振之下,现在也许正是布局的好时机。

如何布局创新药这一新硬核龙头,华夏基金率先给出答案,即将发行的科创医药ETF基金(588133)一键配置成分股龙头,指数前十大集中度权重为50.92%,前二十大集中度权重为70.56%,成分股龙头属性明显,囊括众多细分方向龙头:高端医疗器械方向的医学影像、电生理、X线探测设备、低温存储,创新药方向的小分子化药、靶向药、ADC、多肽,耗材方向的晶状体、主动脉、血管介入等龙头企业均有覆盖,指数聚集了国内前沿的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创新特点突出,保持了小而精的龙头属性,是布局A股前沿创新药、创新器械的优质工具。

科创医药ETF基金跟踪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截止2024Q3,科创生物指数成分股近6个季度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值为33.86%,远超同类型生物医药类指数,显示成分股指创新驱动特征显著,同时由于营业收入数值相对较小,单一领域高研发特点明显。科创生物指数成分股销售整体毛利率为68.79%,大幅领先于中证医疗、CS创新药以及300医药的48.48%、35.65%和32.21%,与科创板单一领域细分龙头特征相匹配。

科创医药ETF基金(588133)聚焦代表性创新硬资产,医疗器械板块权重占比最高达40.6%,包含18只成分股;化学制药板块权重占比34.4%,包含14只成分股;生物制品板块权重占比17%,包含11只成分股。以器械与制药为代表的创新硬资产占比达75%,前三大行业累计权重92%。

结语

进入2025年中国式创新正在开花结果,在AI领域,DeepSeek的创新触发中国资产重估。在中国创新药领域,中国人口基数带来的临床效率优势,加上政策面的鼓励,有望催生中国创新药的重估,大洋彼岸,关税大棒高举,正是看到了中国式创新已经不可抵挡,正在不断挤压他们的舒适区,短期市场波动难免,但创新药行业的长期逻辑未变,政策支持、业绩增长和国际化突破将为行业注入持续动力,此时布局正当时。

0 阅读:0

科技观察不踩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