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的智慧:能成事的人,都有3个特征,看似不起眼,实则了不起

阿胖教您成长 2025-04-09 17:42:44

好多人在努力奔着成功去的时候,缺乏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本事,这就让他们老是走弯路,甚至跟成功反着来。

在做成事这方面,最要不得的就是只顾埋头蛮干,如果能有厉害的人给点拨点拨,那成事就会顺利得多。

冯仑这位厉害人物的点拨,你真应该听听。

我瞧了瞧身边那些年入百万、千万的大老板,还跟他们聊了聊,再结合冯仑的智慧,发现那些能把事做成的人,多数都有 3 个特点,看着不咋起眼,实际上可厉害啦。

好多人不晓得冯仑是何方神圣,他是马云那个湖畔大学的校董,万通集团的创始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开路先锋和创新者,年轻人的“好老师”,也是大家都认可的商界思想家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特征1:成事的人,往往“不靠谱”

“啥?不靠谱的人反而能成事?你怕不是在逗我?”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冯仑在《野蛮生长》里讲过一个故事:90年代初,他和几个朋友创业,有个合伙人特别“不靠谱”,开会经常迟到,答应的事也未必按时完成。但奇怪的是,每次公司遇到大问题,反而是这个“不靠谱”的家伙能想出最野的路子,把事情搞定。

后来冯仑总结:“太靠谱的人,往往被规则束缚;而不太靠谱的人,反而敢打破常规。”

为什么“不靠谱”反而能成事?

不按套路出牌,更容易发现新机会,太靠谱的人习惯按流程办事,但现实中的机会往往藏在规则之外。

比如,当年某宝刚起步时,eB严格执行“禁止卖家留联系方式”的规则,而某宝直接允许卖家和买家私下沟通,结果迅速抢占市场。

“不靠谱”的人更擅长试错,靠谱的人总想一次做对,而不靠谱的人愿意先干再说,错了再改。

“不靠谱”的人不容易被PUA,职场里,太靠谱的人容易被老板和同事当成“老黄牛”,啥活都丢给你,而不靠谱的人会说:“这事我不擅长,你找别人吧。”——反而能把精力用在关键地方。

乔布斯是出了名的“不靠谱”——答应的事经常变卦,开会迟到是家常便饭,甚至会在产品发布前突然要求改设计,逼得工程师们通宵重做。

但正是这种“不靠谱”,让他敢于打破行业惯例,做出了iPhone、iPad这些颠覆性产品。如果乔布斯是个“靠谱”的职业经理人,苹果可能今天还在卖电脑。

给大家分享一些实操建议:努力去学会“战略性不靠谱”

对琐事:可以适当“拖延”(比如无关紧要的会议、重复性工作,别太较真)

对大事:敢于打破规则(比如谈判时突然换个策略,产品上做个反常识的设计)

注意,你不是真的不靠谱,而是“在正确的事情上不守规矩”

特征2:成事的人,往往“脸皮厚”

“脸皮厚?这不是贬义词吗?”没错,在传统教育里,我们被教导要“谦虚”“低调”“别太张扬”。但现实是:成事的人,往往都是“厚脸皮”的“机会掠夺者”!

冯仑说过一句话:“在我们这做生意,脸皮薄的人,第一个被淘汰。”

为什么说“脸皮厚”更容易成功呢?敢要资源,才能拿到资源,脸皮薄的人总怕麻烦别人,结果啥也得不到,脸皮厚的人会直接说:“王总,这个项目您得投我500万,稳赚!”——结果真有人投了。

不怕被拒绝,才能抓住机会,普通人被拒绝一次就崩溃,而脸皮厚的人会想:“还有999种方法可以试试。”比如,罗永浩当年做锤子手机,被无数人嘲笑,但他照样到处演讲、拉投资,最后真把手机做出来了。

敢吹牛,反而更容易成事,很多人不敢公开立目标,怕打脸,但脸皮厚的人会说:“明年我要赚一个亿!”——结果逼着自己拼命干,最后真做到了。

马云早期有过一段融资史。

1999年,马云创业初期,到处求人投资,被拒绝了37次,最惨的一次,他去见一个投资人,对方听完他的计划,直接说:“你这项目太扯了,根本不可能成。”

一般人可能就放弃了,但马云呢?他笑嘻嘻地说:“您说得对,但我还是想试试。”然后继续找下一个人。

如果马云脸皮薄一点,今天就没有阿里巴巴了。

怎样训练我们的“厚脸皮”肌肉呢?

被拒绝时,别急着崩溃,先问一句:“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往往能得到宝贵反馈)

遇到大佬,别怂,直接上去搭话(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被无视,但万一成了呢?)

每天做一件“不要脸”的小事(比如地铁上大声朗读一段文章,锻炼心理素质)

特征3:成事的人,往往“爱偷懒”

“偷懒还能成功?那我岂不是早该成亿万富翁了?”

别误会,这里的“偷懒”不是躺平摆烂,而是“用最少的力气,撬动最大的结果”。

冯仑有个金句:“老板的最高境界,是让别人帮你干活,你自己去喝茶。”

凭啥“偷懒”反而效率更高啊?懒人更会找捷径,勤劳的人喜欢埋头苦干,而懒人会想:“有没有更省力的办法?”比如,巴菲特从不盯盘,而是用“价值投资”策略,找到好公司后长期持有,省时又赚钱。

懒人更懂得分配精力,拼命三郎容易累垮,而懒人会把80%的精力用在20%的关键事情上,比如,扎克伯格每天穿同样的灰T恤,省下搭配衣服的时间,用来思考公司战略。

懒人更擅长让别人干活,亲力亲为的人永远忙成狗,而懒人会说:“这事你更专业,交给你了。”比如,马斯克虽然工作狂,但他把具体执行交给团队,自己只管大方向。

巴菲特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每天读500页书,然后……喝茶、打桥牌、看财报。

他不盯盘、不加班、不搞996,甚至办公室连电脑都没有。他的投资策略也很“懒”:找到好公司,买入,然后放着不动几十年。

结果呢?他懒成了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

我们该怎样聪明的偷懒呢?

80%的琐事,交给别人或工具(比如用AI写邮件、用自动化工具处理报表)

只做“杠杆率最高”的事(比如花1小时思考战略,而不是8小时埋头苦干)

每周留出半天“啥也不干”(往往最好的点子,都是在放松时冒出来的)

我是阿胖,靠读书、写作爆发式成长,一年多的时间从月薪3千到月入3万,分享我的成长思考,助你打破人生迷茫,少走10年弯路

0 阅读:27

阿胖教您成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