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大历史”的说法,放在王百得身上再恰当不过。
他出身农民,当过炼钢工人;但是在“文革”开始后,他突然与毛主席一样全票当选当选中共九大中央委员。历史的风云变幻,在这样一个小人物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王百得原名叫王白旦。他出生于1935年,本是太行山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1951年,王白旦告别家乡,来到山西太原投奔哥哥,后来在太原钢厂炼钢部平炉车间当了一名工人。

建国初期,太原钢铁厂的条件很差。王白旦肯吃苦,爱学习,一年后就从学徒工转成了正式工人。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苏联援建中国的唯一特殊钢厂,在齐齐哈尔市兴建。国家很重视此事,决定从全国各大钢铁企业抽调骨干,前往齐齐哈尔支援。
政治清白、业务能力过硬的王白旦,就这样作为优秀人才,调到了齐齐哈尔的北满钢厂。
1959年,王白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文革”开始时,他已经是北满钢厂的一名党员技工。当时,北钢获得了一个参加九大的名额,要求是有7年以上党龄的炼钢工人。阴差阳错之下,王白旦被选为九大代表,去了北京。

1969年4月1日,中共九大开幕。当宣布工人代表王白旦以全票当选时,会场立即响起一片议论声。等额选举往往是知名度越低得票率却越高。
王白旦毫无名气,但正因为此,谁也不会故意把他划掉,而他自己又不懂得谦虚,稀里糊涂就全票当选,成了得票唯一与毛主席“平起平坐”的人。
据他自己回忆,开幕式那天,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像做梦一样,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在九届一中全会上,王白旦和著名劳动模范王进喜坐在一排。毛主席和周总理投完票后,从他们面前经过。
周总理对主席介绍说:“这是北满钢厂的炼钢工人王白旦。”

主席笑着说:“我知道,你是工人阶级的代表。”
王白旦一时之间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会后,周总理说“王白旦”这个名字不好,陈伯达就给他改了个名字,叫“王白早”。
九大中央委员名单正式公布后,“王白早”名列其中。普通工人当上中央委员,顿时在齐齐哈尔掀起一阵风潮。王白旦的身价自然陡然高涨起来。他在省、市的革命委员会都挂上了衔,钢厂更党委副书记的头衔也落到了他头上。
九大结束后,王白旦和王进喜分别,各自回到自己的城市。
他们约定:“当上中央委员后,一定要努力工作,不忘记咱们是代表工人阶级的。”

1971年,陈伯达失势后,他改的名字就不能再用了。江青知道此事后,说:“我再给他改一个名,在原基础再加几笔,叫王百得吧”。
农民出身的王白旦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辈子能先后获得两个大人物“赐名”。他更想不到的是,“文革”结束后,他被陈伯达、江青“赐名”的历史,让他成了重点审查对象。
从1978年起,王白旦的所有电文、信函被查了个底朝天,也看不出他与陈、 江有什么“特殊关系”。万幸的是,王白旦和江青并没有交情,也没做过坏事。
审查结束后,组织上就他的问题给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属一般性问题,工作另作安排。”
当时的王白旦有两个选择,要么在本地另任新职,要么易地做官。可是厌倦了政治的王白旦表示,自己甘愿“弃官为民”,回钢厂重操旧业,当一个普普通通的锅炉工。

他的妻子王淑彦坚决反对:“老王啊,我不是舍不得你的官儿,而是担心你的身体,炼钢的活苦、脏、累全占了,你一把老骨头能顶得住?”
王白旦劝说妻子:“我本是块炼钢的材料,‘文革’荒废了我10年,如今我也没什么奢望,只想多炼几炉钢,为国家做点实事。”就这样,他又回到了锅炉前,干起了老本行。
2005年12月15日,王白旦去世。
参考资料:《“文革”中与毛泽东“平起平坐”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