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执意推进和美国交易,商务部不再沉默,5个字给李嘉诚定性

阅微札纪 2025-03-27 11:22:00

文 | 阅微札记

编辑 | 阅微札记

前言

商界传奇李嘉诚的最新动向再次引发轩然大波。

就在他推进与美国的一项重大交易之际,一直保持沉默的中国商务部突然发声,仅用五个字就给这一事件定下了基调。

那么这简短有力的表态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商务部又回应了什么?

李嘉诚与贝莱德的港口交易

李嘉诚这位香港首富,最近又一次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这次的原因,是他旗下的长和集团宣布,拟将全球43个港口的运营权出售给美国的贝莱德财团。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巴拿马的两座关键港口——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

与此同时这个交易涉及的金额巨大,达到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7亿元),而这些港口在全球航运和物流中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尤其是巴拿马运河,它不仅是全球航运的心脏,也是中美之间贸易流动的关键节点。

可与说在这一交易宣布后,舆论可谓是炸开了锅,瞬间吸引了各方的注意。

巴拿马港口的出售问题,一度让人们开始质疑李嘉诚的商业决策是否脱离了中国的战略利益。

尤其在当前中美博弈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港口的控制权与战略价值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话题,涉及到的层面变得愈加复杂。

而对于李嘉诚来说,这项交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巨大的利润回报,更在于他所面临的长期商业压力。

过去几年长和集团的业绩并不理想,股价下跌超过了20%。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售全球的港口资产,或许是一个快速恢复财务状况的办法。

港口业务的盈利能力相对有限,尽管它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但整体回报不如其他业务部门的增长。

因此出售这些资产,尤其是让贝莱德这样强大的财团接手,似乎是一种相对合适的决策。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李嘉诚的这一决定不仅仅是在商言商,更是在国家安全、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上产生了影响。

长和集团的这些港口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远不止于一个商业项目。

它们分布在多个关键地区,巴拿马港口更是连接东西方、承载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

尤其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一度提出要将巴拿马运河“收回”,还多次的对我国在巴拿马运河正常的商业活动进行抹黑。

可与说这个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而李嘉诚将这两座港口出售给贝莱德,显然也被外界视为对美国政府压力的响应。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屈服”,认为李嘉诚未能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做出决策,也有人认为这是李嘉诚“在商言商”的做法。

而这样的言论在网上也是多次的出现,不少人都拿着“在商言商”这样的说法给李嘉诚辩解。

因此这时候商务部的态度尤为关键,接下来我们将看到,商务部不仅打破了沉默,还通过五个字对这一交易给出了明确的定性。

商务部定性,李嘉诚的决策遭遇质疑

随着李嘉诚与贝莱德财团的港口交易逐渐浮出水面,商业界和政治圈的讨论进入了更深层次的阶段。

李嘉诚的交易决策不仅引发了香港本地的关注,更是中国大陆层面广泛的争议。

就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商务部人员终于打破了沉默,做出了明确表态。

在3月26日一篇由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发表的文章中,表明李嘉诚及长和集团的行为被定性为“在商不言商”。

与此同时白明在文章中指出,李嘉诚及其集团在出售港口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全球招标的公开透明方式,而是与贝莱德迅速达成协议,这种做法显得过于急功近利。

按照商业逻辑,港口这种大型基础设施的出售,应该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确保价格的最大化。

但李嘉诚和长和集团显然没有遵循这一传统方式,而是选择了较为直接的交易方式,这就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这种操作是否符合正常的商业原则?

从白明的的角度来看,这种迅速且单方面的交易方式,缺乏了足够的透明度和市场竞争。

在全球化和国家安全日益紧密联系的今天,港口、航运等基础设施的控制权往往不仅仅是商业资产,它们所牵涉的利益远远超过了金钱交易。

特别是在中国与美国的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港口作为战略节点,已不再只是经济性资产的象征,它们承载了巨大的政治价值与战略考量。

尽管李嘉诚坚持自己的决定,认为这是基于商业利益的必然选择,但从白明看来,这样的“短平快”交易方式,显然无法令人信服。

回到李嘉诚的这笔交易,他的选择或许反映了一种“商人即商人”的立场——以追求商业利益为核心,但这样的选择无疑把他置于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可以说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任何重大的商业决策,都不再仅仅是为了追求利润而做出的选择,它们往往牵动着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国家战略。

商务部白明发表的“在商不言商”定性,也学正是对这种商业行为的警告。

而根据彭博社最新报道,一桩引发关注的跨国港口资产交易正在稳步推进,尽管这项涉及巴拿马两座战略要地的交易引起了中方的关切。

但作为卖方的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似乎并未因此改变决策。

值得深思的是,这笔交易不仅关乎商业利益,更折射出全球港口资产控制权的战略博弈。

贝莱德作为买方的坚定态度,以及交易各方在争议中依然保持推进的决心,凸显了这项交易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金融界2025-03-26——商务部专家白明:李嘉诚在商不言商 卖港口经营权当然可以,但要符合商业逻辑

看看新闻Knews2025-03-19——李嘉诚“卖港口”引争议 企业决策需考虑国家战略

0 阅读:15

阅微札纪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