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背叛,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背叛后一定要离婚,因为男人出轨一次就有无数次,不离婚只能延续痛苦,只有离婚才能摆脱不幸;但也有人认为,男人都是一个样,离了婚并不会让生活变好,反而是在给自己制造阻碍,所以最好不要离婚......
那么一个人在遭遇背叛之后到底该如何做抉择呢?伴侣出轨了,妻子就一定要离婚\不离婚吗?
其实,在婚姻关系里,从来没有一定如此的必选项,只有结合当下处境和需求并且可以随时改道的优选项。
面对背叛,不同的人可以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同样的,即便是截然相反的选择,也能够指引她们获得相同的幸福。
就像离婚可以让一个人摆脱充满猜忌和不信任的关系,帮助你实现独立,展开更多的人生可能性一样,不离婚也可以让你获得修复一段关系的经验和能力,可以让你延续过去的情感关系,重新认识你自己。
从这个角度上说,离婚或者不离婚并不是全然对立的道路,选择了其中一种就可以承诺幸福,而选择了另一种就必然遭遇不幸,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认知,很多人才会在原谅与否的问题上如此纠结,然而她们一直以来忽略的一点是,比起选择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你怎样做出这个选择,选择的逻辑和态度才是决定一个人被背叛后能否获得幸福的关键。
正因为如此,想要做出一个好的选择,就要摆脱限制性思维,找准自己在婚姻关系里的评判逻辑,如此才能踏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道路。
1“一定如此”的背后包含着预设性认知
和一锤定音式的狭义人生观
对于背叛,很多人会抱有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式的一刀切态度,如果一个人在被背叛后仍旧选择不离婚,那她就是恋爱脑、是自作自受,她的痛苦也好,焦虑也罢都是自找的;还有一部分则持有一种“过来人”式的劝导,她们认为婚姻本身就是残酷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日子将就能过就行,男人都那样,就算选择离婚也只会让处境更艰难,所以适时原谅才是明智之举。
这种就是基于他人经验和社会文化做出的预设性判断,当我们总是习惯于在没有真正经历过一件事情就提前给出预设时,你会发现你的选择很容易走向“一定如此”的极端,提前预设会让我们的大脑不再思考,会让我们用一个又一个的标签去简化事件和经历,比如因为做出背叛行为的人肯定是不负责任的渣男,所以一定要离婚,或者是因为婚姻都是一样的,甩开这个下个未必更好,所以一定不要离婚。
这些选择缺乏自主判断做出的结论,很容易让人觉得哪边都有道理,但似乎哪边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这也是为什么你会跑来问婚姻是不是要“一定如此”的原因,因为在你的内心里,你并不是百分百认同这些观点,但却不由自主的被这些观点牵制,既无法完全的遵照这些“前人法则”去行动,但也惧怕承受走上相反道路带来的风险和打击。
但其实一个真正好的选择并不会让你产生一种“一定如此”的感觉,因为它立足的是真实的经历而非他人灌输在你脑子里面的刻板认知和经验,它需要你去切实的感受背叛,感受你在其中的痛苦,以及觉知痛苦背后所指向的核心需求,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接收这些预设性判断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惰性,它让我们逃避了具体的人和真实的关系,而当一种选择脱离这两个载体后,幸福就变成了一个难以识别的终点了。
与预设性认知同在的通常还有狭义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会偏向于认为一个人的未来都是由当下塑造的,道路一旦确定,以后的人生就会沿着这条道路一直持续下去,而没有任何变道的可能性,所以当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难免会因为这种狭义的认知而为选择本身附着很多意义和重要性,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在绝大多数面对背叛后要不要原谅伴侣的人的心里,婚姻也是同样的事情。
当我们在谈论背叛后离婚与否的选择时,并不是只有简单的离与不离这两条路可以走,做出一种选择本身是一种尝试而不是对人生的定性,抱有狭义人生观的人很容易把人生的选择赋予重大的意义,她们期待稳定、期待确定的幸福,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非常容易被他人确凿的“经验”所误导,最终迈入了不幸的深渊。
其实发出“一定要xxx”的你自己肯定也在怀疑,为什么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大家告诉你的“正确答案”不一样?你也一定在恐惧,如果不按那些预设经验行动,你是不是就会把自己的整个人生毁了,从此踏入一条无法回头的不幸之路,失去所有的机会和希望?
但其实这些都不会发生,当你摆脱了头脑里的那些预设性认知,打开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的想象时,你会发现那个告诉你“一定如此”的声音是多么的脆弱且不堪一击。
2好的选择立足于对自我的充分尊重和相信
说完了错误的认知模式如何扭曲我们对于被背叛后选择的理解,肯定会有很多人好奇,那既然我不能带着预设性的思维和狭义的人生观去做选择,那么我到底该怎么选?怎么选才会让我最大可能避免不幸,收获幸福呢?
每当涉及到怎么选的问题,我的答案向来一以贯之:按照你的心意选。
这句话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实遭遇背叛的人大部分都处在一种混沌的状态里,十个有九个都搞不清自己的心意究竟是什么。
她们要么被不安全感击垮,盲目追随那些可以缓和自己的痛苦,但对自我成长毫无裨益的事物,比如男人的承诺和表现,比如他人的评价和意见。
背叛虽然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伤害行为,但比起伤害本身,很多人更具怕的却是伴侣爱的转移、关系的终结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所以明明应该树立底线,保护自己的时候,大部分人还在做着讨伐第三者,通过反复回想伴侣的一举一动来寻找“爱的证据”这样的事情,甚至不惜抛弃自我,只为求得对方回归家庭,当一个人被不安全感完全控制时,她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减缓痛苦而非满足成长需求。
在这样一种非理性状态下所做出的思考判断自然也是缺乏合理逻辑的,安全感会驱使你去选择那些看似稳定但需要以牺牲自我为代价的道路,为什么你会觉得一个选择是“一定”的呢?这也是因为当下的你害怕去承担另一种选择背后的可能性。
当你觉得不离婚是一定的时,你在逃避的是独自生存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你害怕情感断裂的痛苦,害怕离开伴侣自己就再也没办法拥有完整的家庭生活,未来的一切都是如此的飘忽不定,你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危机;
当你觉得离婚是一定的是,你在逃避的是修复关系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你害怕接受伴侣情感转移的事实,害怕每天面对一张冷漠的、时刻提醒着你们这段关系已经染上瑕疵的脸,你无法承受内心持续不断的怀疑,你没办法背着背叛的壳子去经营婚姻。
事实上,没有一种选择能够让你完全安稳,好的选择不是那个让你感到安稳的选择,而是你愿意为了它去承受这份不安稳,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调试这些不和谐部分的选择,它意味着你要充分觉知自己而不是他人的感受,了解并认知到自身的真实需求而不是缓解痛苦的欲望。
如果你是一个不想离开当下关系,渴望和伴侣重新建立起链接、恢复信任的人,那么你就应该明白,此刻你的“一定”不是那个要当“独立女性”,获得“大女主”好评的一定,而是对于重建信任、恢复情感链接的一定;
如果你是一个难以忍受背叛,无法重新踏入一已经破坏底线的关系的人,那么你就应该明白,此刻你的“一定”不是那个封闭自己的人生可能性,用安稳套住自身原则,把婚姻当成困难去克服的“一定”,而是放过自己,独立生活,开创新的可能性的一定。
说白了,所有的“一定”都应该是你自己经过对自我感受的觉察,对自我需求的了解之后自己给自己的,而不是追随欲望、逃避思考后的他者经验的产物,这样的“一定”,即便别人明明确确告诉你了,你也无法怀揣着百分百的相信去执行。
好的选择一定是以我为主,以我为主意味着你充分尊重了自我意愿,这样的选择并不会承诺给你确定的安稳和幸福,但却是能最大化激活你自信心和改变的勇气的选择。
人只会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付出努力,在婚姻关系里也同理,当你觉得一个事物很重要,那么这就是你当下的最佳选择,同样的,当你有一天觉得它不再重要了,或者在这段关系里已经无法实现了,那么你依旧可以带着这份对自我的尊重去改道踏上其他的道路,这就是充分的尊重带来的自我相信和自我负责。
当你真正理解“一定”的含义,就不会再把选择视为无解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