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观广西:从贵港的困境,看缺水会不会让“广西速度”放缓?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5-04-26 05:37:02

广西贵港,没想到贵港也会受干旱因素的掣肘。从去年底开始,长达半年的没有有效降雨,让广西陷入一种干旱的状态。

贵港也不例外,有网友不禁发出感叹:“为什么拥有大江的贵港,还是平原地区,为什么容易发生干旱?还需要看老天脸色,靠天吃饭?”

同时也有网友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1、都是种太多桉树,加上常年不兴修水利惹的祸。

2、主要还是因为是雨水少,水利失修!周边几个大水库都干枯见底。

3、需要采取措施,优化贵港水系布局,增强水流调节能力,减轻干旱威胁。

4、平时无忧患意识,临时抱佛脚管什么用,灌溉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大型抽水站,无排水管网。

5、风调雨顺太久了,水利维护不够,农田地头都没有深井灌溉的。

6、反噬来了,这是只注重工业发展而忽视农田水利建设的缘故!

7、小时候村里很多小溪小河的,为什么现在都没了?

8、有雨就涝,没雨就旱,灌水渠又跟不上。所以贵港想要解决易发生干旱的问题,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田地因缺水而停摆,春耕都有很多没有完成;以水运著称的贵港港,装运好货物的船只,要么停靠在港口不远,要么落桂平排队等过船闸。有的货等不了,只有跑陆运落广东以抢时间。

简单来说,贵港的缺水,影响是全方面的。

今年广西第一季度GDP数据出炉,总量超6800亿元,增量接近500亿元,名义增速为7.72%,实际增速5.8%,超过了国家线。有人也担心,从贵港的缺水困局看,这会不会影响广西今年的发展速度?

其实,贵港的缺水困局并非孤例,而是广西水资源结构性短缺的一个缩影。

放眼整个广西,持续干旱已导致多地水库蓄水量跌破警戒线,农业灌溉用水捉襟见肘。这也让广西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场水危机正在形成连锁反应和凸显一个现实,那就是西江黄金水道运力下降30%的时候,不仅推高了物流成本,更暴露出广西"靠水吃水"发展模式的脆弱性。

与此同时,在平陆运河建设工地上,挖掘机的轰鸣声与西江干涸的河床形成刺眼对比——这项耗资727亿元的世纪工程,正试图用人工水系重构珠江-西江动脉,但远水难解近渴。

梧州长洲水利枢纽的调度数据显示,4月过闸货运量同比骤降23%,像毛细血管般密布的支流航运网络正逐渐萎缩。

还有,甘蔗主产区崇左的农户开始改种耐旱作物,这种被迫的"农业供给侧改革"背后,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区年均渗漏3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

值得玩味的是,在工业用水大户聚集的北部湾经济区,海水淡化厂正以每天10万吨的产能填补缺口。这种"向大海要水"的突围路径,暴露出发展模式的深层矛盾,那就是当"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的集装箱吞吐量保持两位数增长时,内陆传统产业却因水荒陷入转型阵痛。

有研究报告指出,水资源利用效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支撑GDP增长0.3%,这或许比争论增速更有现实意义——毕竟,在广西的喀斯特地貌上书写发展故事,需要学会与缺水的石头共生。

不过,广西一季度5.8%的增速背后,数字经济、跨境贸易等"轻水资源"产业贡献率达37%。就像当年以色列在沙漠中崛起为农业强国,这些表明,广西或许正迎来发展模式的"脱水重塑"。

所以,也不必太过焦虑,当西江的货轮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共同转动,这场水危机终将成为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毕竟,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从来不是与自然争夺资源,而是学会更聪明地利用每一滴水。

对于农业来说,就是需要重新重视水利的建设和维护了!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