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卢纶:一首思乡诗,道尽怅惘,人生里想家的酸楚有谁明白?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5-04-23 23:46:32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对于很多人来说,故乡是小时候拼命想逃离的地方,却也是长大后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然而,当真正踏上归途时,却发现记忆中的故乡早已变了模样。那条曾经泥泞不堪的乡间小路,如今铺上了平整的水泥;村口的老槐树不知何时被移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健身广场;就连小时候常去捉鱼的小河,也因修建水坝而改变了流向。

最令人怅惘的,是那些熟悉的面孔渐渐消失。熟悉的老人过世,儿时玩伴们也都各奔东西,有的在城市安了家,有的远赴他乡打工。走在村子里,迎面而来的多是陌生的年轻人,他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外乡人",颇有贺知章那首《回乡偶书》的意味。

故乡的变迁让人们明白,真正回不去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那个地方,更是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其实自己怀念的,是记忆里那个被岁月镀上金边的童年,是夏日午后知了的鸣叫,是冬日里灶台飘出的饭菜香,是母亲站在门口唤回家吃饭的声声呼唤。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我们带着故乡给予的养分走向远方,而故乡也在时光中不断蜕变。但无论它变成什么样子,那片土地永远是我们灵魂的坐标系,提醒着我们来自何方,又将去向何处。

02

唐朝诗人卢纶也在这一份怅惘中,写下了这首《晚次鄂州》。

孤舟在暮色中缓缓前行,江面泛起细碎的银光。远处汉阳城的轮廓渐渐清晰,却又被薄雾笼罩,仿佛永远隔着一天的距离。船上的商旅早已习惯了漂泊,白日里在风平浪静中小憩,夜晚却随着船夫的私语醒来,听着潮水拍打船舷的声响,计算着归期。

秋风吹过三湘大地,将旅人的双鬓染得更白。抬头望见那轮明月,心中涌起万里之外的乡愁。故园旧事已随战火消散,唯有记忆中的庭院草木还在梦中生长。

此刻江上忽然传来战鼓声,惊起一群水鸟,也惊醒了沉思中的诗人——原来烽烟未熄,这漂泊竟不知何时才是尽头。

桨声欸乃中,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笔墨,在摇晃的船舱里写下这些诗句。墨迹未干时,一滴江水溅上纸面,将"归心"二字晕染开来,像极了化不开的愁绪。

船尾的渔火明灭不定,恰似乱世中飘摇的生计。诗人忽然想起少年时读过的《楚辞》,此刻方懂得屈原行吟泽畔的孤愤。夜更深了,江雾中传来不知名的鸟鸣,一声声,都是催人老的调子。

03

卢纶,是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有才华却屡试不第。

虽然如此,却因诗名广为传扬。并且他交友的能力实在是超级强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枚“社牛”!在当时,当过宰相的元载、王缙、常衮、李勉、齐映、陆贽、贾耽、裴均、令狐楚,还有大权在握的地方要员浑瑊、马燧、韦皋等,都与他有交情,且关系都很密切。

也因为这样,前半生一直不顺的他,却因在“举荐制”的便利中,一样可以当官,只不过官职比较低。而在他在得到皇帝的赏识,又得到强势幕主浑瑊的相助,就要官运亨通显贵的时候,却生病去世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卢纶未能进士及第成为遗憾,但他的四个儿子却都进士及第,而且都在朝廷中枢机构工作,可谓一门四进士!

04

大历年虽然接续了天宝年,可是,中间却有个安史之乱。没有了盛唐的万千气象。诗人们在经历过这样的变故后,诗歌风格也顿然发生深刻变化。明朝胡应麟曾说“降而钱刘,神情未远,气骨顿衰”,说的正是这个时期的诗风与盛唐诗风相比。

这个时期的诗风,更多的是惆怅感伤,心情落寞之感。

在繁华落尽,豪情消磨,国家衰败里,个人自然也就难以雄强,生不逢时,徒留无奈与叹息。“大历十才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大历诗人们笔下的世界,褪去了盛唐的金碧辉煌,显露出战乱后的断壁残垣。他们的诗句里,长安的月光不再照耀万国衣冠,而是冷冷地铺在荒芜的宫阶上;灞桥的柳枝不再系满离人的豪情,只余下几缕瘦影在寒风中瑟缩。

卢纶《晚次鄂州》中"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的苍凉,耿湋《秋日》里"反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的孤寂,都浸透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萧索。

这种集体性的精神转向,在诗歌技法上呈现出微妙的变化。十才子们刻意避开李白式的天马行空,转而追求精微的意象经营,韦应物写"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将动荡时代里最后一方书斋净土描摹得纤毫毕现;李端《听筝》中"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的细节捕捉,透露出文人群体从庙堂转向闺阁的审美位移。

他们的诗句像被秋霜打过的枫叶,虽失了盛唐的饱满血色,却在叶脉间凝结出更为精致的纹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气骨顿衰"并非才力不逮,而是历史碾压下的精神内敛。当司空曙写下"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时,那盏昏灯照亮的不仅是个人迟暮,更是整个士族阶层在藩镇割据中的集体彷徨。

大历诗人将盛唐的外向扩张转化为内向省思,就像韩翃《寒食》里那支"日暮汉宫传蜡烛"的微光,虽不复照亮九重宫阙,却在历史的幽暗处,为后世保存了唐诗最后的优雅姿态。

05

同时,卢纶这首《晚次鄂州》思乡诗,道尽怅惘,人生里想家的酸楚有谁明白?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