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观宁夏:银川金凤区实施“作业熔断机制”,顶得住吗?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5-04-23 22:46:49

这两天银川的中小学家长群有些火热,谈论的是有关金凤区的“作业熔断机制”。简单一点来理解,这是在“减负”下的一个新措施,意思是晚上同学们写作业到要求的时间点,如果没写完,可以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即可申请免做。

为的是让同学们有个充足的睡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应对明天的课堂学习。

其实,金凤区实施“作业熔断机制”,这并不是什么创新举措,自“双减”开展以来,全国多地学校都尝试过实行作业熔断机制。比如说江苏的常州等地。

对于这样的措施,家长们的反应也分为两极:

支持一方认为,这样的措施,让家长和孩子都有了“减压阀”。家长不再担心发生老师在群里点名,催作业的“扫毛”(丢脸)情况,也不用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因为与此同时,学校也会利用延时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专项辅导。对于同学来说,就是不用“挑灯夜战”,和家长对抗,来个“互相伤害”。

反对一方则是认为,学校是可以随时“熔断”,但是中考可不给“熔断”的机会啊!家长们各有意见和想法:

1、这和掩耳盗铃差不多意思!因为中考十多门就摆在那儿,并且大部是死记硬背的!不多做作业多刷题,分数怎么提起来?

2、现实证明,快乐教育的结果,大概率只能永远在底层。

3、在“熔断机制”下,靠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自觉和自律?只怕只有无休止的拖延,在离截止时间到来的前5分钟才开始写作业吧?

4、作业写得慢的、学习能动性开窍比较迟的,恐怕小学就要被淘汰出局了吧?

5、作业可以“熔断”,但需要中考来承担后果!

6、智商差异,效率不同,作业难度,一刀切,扯犊子。尤其是初中,七八门课。

7、要减负不是很简单?不做作业不考试,不中考不高考,随便上大学才是真正的减负!

......

而站在学校的角度,实施“作业熔断机制”的出发点,是“让学习回归课堂主阵地,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归结来说,这个“熔断机制”并非是单纯地“放任”学生不写作业,而是试图在学业压力与身心健康之间寻找平衡。它背后的逻辑是: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让孩子在高效的学习中培养自律,而非在疲惫的消耗中陷入低效循环。

可以想一下,一个长期睡眠不足的学生,即使刷再多题,课堂上的注意力涣散也会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道理其实家长也都懂,可是,在现有中考的模式之下,银川金凤区实施的这个“作业熔断机制”,能坚持下去吗?

可以说,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下,任何试图松绑的尝试都像逆水行舟。金凤区的“作业熔断机制”看似一刀切地斩断了熬夜刷题的恶性循环,但家长们的焦虑并未因此消散,毕竟中考的录取分数线不会因作业量减少而降低。

措施开始实施的话,可以预见,学校必定会优化教学核心,比如,在课堂效率上,用分层作业和项目式学习替代题海战术;对弈一些家长则是陷入两难,既不敢违抗规定,又担心孩子成绩滑坡,最终演变成和孩子之间开始一轮的鸡娃斗争,那就是“明面迎合熔断、暗地加码卷起来”的游击战。

比如,给孩子报满各种班;比如会说“作业太少”,比如自发自发组织“地下刷题小组”......这些暗流涌动中,暴露出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当评价体系不变时,任何减负政策都可能沦为“按下葫芦浮起瓢”的表面文章。

当然了,“作业熔断机制”其实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毕竟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都不一样。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另一个发展和成长空间,这些无法量化的成长,恰恰是素质教育追求的底色。

若金凤区能顶住压力,配套推出过程性评价改革,或许能在应试铁幕上撕开一道裂缝。毕竟,教育变革从来不是温柔的改良,而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

拭目以待!

金凤区,顶住!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