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动力电池回收消息,近日,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正式发布了“江西钮立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贮能材料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一次公示。该项目标志着金溪县在新能源材料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旨在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据公示内容显示,江西钮立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新能源贮能材料项目将以各类有价金属合金、废料、废三元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石墨粉等为原料。项目采用湿法浸出、萃取、反萃、蒸发、电解等一系列高科技工艺,生产包括三元正极材料、电镍、电钴、废电池负极材料、电解铜、铜箔及贵金属在内的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电子工业等多个领域,对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钮立新材料项目是由杭州富阳泽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江西晨飞铜业有限公司及香港上吉资源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共同投资建设的。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5.98亿元人民币,专注于有色金属和新能源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该项目的落地不仅将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将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动力电池的退役处理问题日益凸显。自2016年起,我国乘用车制造商需为电池等核心部件提供长达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期。这意味着从2025年开始,每年都有大量动力电池面临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拆解再生两大路径。
梯次利用主要针对电池容量降至初始容量80%以下的退役电池,这些电池可在储能系统、电动工具等场景中实现二次利用,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而当电池容量衰减至无法满足任何需求时,则可通过拆解回收,提取其中的锂、钴、镍等高价值金属材料,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不仅有助于降低我国对关键金属材料的进口依赖,保障国家资源安全,还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预测,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预计退役量将达到82万吨,而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激增至超过400万吨,行业产值有望突破2800亿元人民币。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潜力,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梯次利用方面,尽管具有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等优势,但仍存在成本偏高、电池一致性差、技术路线不统一等问题。此外,锂盐价格的大幅波动也对回收经济性构成了严峻挑战,导致回收利润空间受限。储能市场被认为是梯次电池的最大潜在市场,但要消除消费者对梯次电池安全性的顾虑,仍需行业内外共同努力。
为应对这些挑战,头部企业正积极探索电池回收闭环管理的新模式。例如,宁德时代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已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电池回收、换电等领域的新机遇。同时,宁德时代还推出了“宁家服务”品牌,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电池维修、保养、检测、延保、回收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闭环管理模式有望解决回收行业标准化、一致性等难题,推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