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官方数据显示,去年蒙古国出口煤炭8370万吨,预计跨境铁路投入运营后,该国煤炭运输能力将增加3000万吨,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6%以上。中国是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中蒙双边贸易总额达190.47亿美元,占蒙古同期外贸总额的69.5%。其中,蒙古自华进口46.41亿美元,占蒙古同期进口总额的40%;蒙古对华出口144.06亿美元,占蒙古同期出口总额的91.3%。
蒙古国铁路(资料图)
蒙古国,国土面积达 156.65 万平方公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下,有着 6000 多个矿点,矿产种类超过 80 种,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矿产宝库。就拿煤炭来说,保守储量超过 1600 亿吨,境内的塔本陶勒盖煤矿等好几个煤矿,在世界煤炭市场都占据着重要位置。铜矿也毫不逊色,已探明储量超 6600 万吨,像奥尤陶勒盖铜金矿等,都是全球瞩目的超级矿床。此外,还有储量高达 20 亿吨的铁矿、超 140 万吨的铀矿、2 亿吨磷矿、3200 吨黄金,石油和天然气也有一定储量。更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国的稀土储量高达 3100 万吨,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我国。而且,蒙古国人口稀少,全国总人口也就 350 万左右,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到 3 人。这么一平均,矿产资源人均保有量那是相当高,估算下来,矿产价值高达数万亿美元,这些资源本足以让蒙古国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除了矿产,蒙古国的动植物资源同样丰富。北部森林茂密,南部草原广袤,木材保有量高达 13 亿立方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绝佳条件。虽说深居内陆,水资源却很丰富,有超 6000 条河流和 3000 多个湖泊,人均淡水拥有量达 25 万立方米,是我国的 100 多倍。从资源条件来看,蒙古国完全具备成为富国的基础。就拿澳大利亚来说,工业规模不算大,人口也不多,768.82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生活着 2712 万人,可人家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发达的畜牧业,成为了公认的发达国家,人均 GDP 高达 6.48 万美元。
蒙古国矿产(资料图)
然而,现实却给了蒙古国沉重一击。该国经济总量仅仅两百多亿美元,人均 GDP 只有 5838 美元。和相邻的中国内蒙古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内蒙古 GDP 高达 2.63 万亿元,折合美元超 3600 亿,是蒙古国的 18 倍多。再看煤炭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人均 GDP 超过 4 万美元,蒙古国与之相比望尘莫及。不仅如此,蒙古国贫困问题突出,28% 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平均月工资约 2500 元人民币,甚至有 10 万人每天只能赚 60 块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蒙古国陷入如此困境呢?首先,产业结构太过单一。矿业在 GDP 中的占比达到 30%,外贸收入占比更是高达 86%。但蒙古国自身技术有限,境内矿产基本被外资垄断,仅有的矿权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工业基础薄弱,采矿设备都得依靠进口。而且,投资营商环境欠佳,过去对外资投资过多干涉和限制,大量外来企业纷纷撤离,这又导致非法采矿活动猖獗。由于缺乏先进设备和技术,很多人只能靠原始的人力方式采矿,工作十几个小时,收入却少得可怜。
其次,畜牧业作为蒙古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仍采用游牧半游牧方式,过度放牧使得土地荒漠化严重,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畜牧业产能随之降低,形成了越放牧越穷的恶性循环。同时,沙尘暴、空气污染等问题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蒙古国矿产(资料图)
再者,私有化加剧了资源垄断,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分布极不均衡,首都乌兰巴托聚集了全国近一半人口,区域发展失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分配矛盾。另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蒙古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中俄援助,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心理,很难自主建立起内生发展机制,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其发展。
坐拥丰富资源却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蒙古国的发展困境令人深思。未来,若想改变现状,蒙古国需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平衡区域发展等多方面发力,逐步摆脱贫困,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