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德国联盟党和社民党就组阁协议达成一致。由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联盟党在今年2月的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中胜出。3月13日,联盟党与社民党正式开始组阁谈判。联盟党领导人默茨此前曾表示,希望德国新政府能在四月中旬组阁成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朔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分析说,鉴于当前联盟党和社民党在德国联邦议院的席位状况,双方协议达成一致,表明德国新政府已经“基本成形”。
组阁谈判(资料图)
在这一过程中,两党需要在众多关键议题上达成共识,涵盖内政、外交、经济、社会福利等各个重要领域,难度不言而喻。不过,联盟党领导人默茨此前曾表达期望,希望新政府能在四月中旬组阁成功。事实证明,经过各方的努力与协商,谈判进程较为顺利。历经六周的艰苦协商,4月9日下午3时,两党领导人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完成组建执政联盟的谈判并达成联合执政协议。这一协议的达成,标志着德国历史上第五个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黑红联盟”即将诞生,为新政府的组建铺平了坚实道路。
这份长达143页的联合执政协议,将成为新政府未来四年施政的纲领性文件,其中诸多政策举措备受瞩目。在经济领域,新政府旨在推动经济增长、减轻企业负担。自2028年起,企业所得税将逐步降低,每年下调1个百分点;通过“工业电价”机制,能源消耗密集型企业的用电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这将极大提升这些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工业领域的持续发展。在社会与就业政策方面,为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压力,新政府实施减税政策,同时计划在2026年前将最低小时工资提高到15欧元,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移民政策上,新政府做出了重大调整,全面收紧难民政策。在过去,德国在难民问题上一直秉持相对开放的态度,特别是在2015年欧洲难民潮以及俄乌冲突期间,接收了大量来自叙利亚、阿富汗和乌克兰的难民。然而,随着德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治安问题的出现,反移民和反难民情绪逐渐上升。在此背景下,新政府推出一系列严格措施,如暂停移民家庭团聚政策2年,停止所有联邦层面的难民接收项目,未来不再设立新项目,拒绝寻求庇护者通过陆路进入德国,并尽快遣返来自叙利亚和阿富汗的难民,优先遣返有犯罪记录和被视为危险分子的难民。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对国内社会舆论的回应,也反映出德国在难民问题上的战略转变,旨在维护国家的社会稳定与安全。
组阁谈判(资料图)
在内阁职务分配上,基民盟获得总理府部长、经济部、外交部等7个重要部长职位,其中基民盟执掌外交部引发广泛关注,这是近60年来基民盟首次负责该部门,外界期待基民盟能够在外交领域展现出新的思路与作为,推动德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社民党则负责财政部、司法部、国防部等7个部委,基社盟获得内政部、科技部、农业部等3个部委。从目前透露的消息来看,基民盟主席默茨预计将担任德国总理,社民党联合主席克林贝尔有望出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现任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大概率留任,基民盟的约翰·瓦德普尔将担任外交部部长。
尽管联合执政协议已经达成,但新政府的组建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诸多挑战。该协议需要获得基民盟联邦委员会、基社盟党执行局的批准,以及社民党约30万名成员的多数支持。社民党正在进行党员选举,成员需通过邮件投票,投票时间设定为十天。基民盟和基社盟内部也需完成相应的投票程序,联盟党内部最晚4月28日可能达成一致。若一切进展顺利,默茨将于5月当选德国总理,开启新一届联邦政府的执政周期,目前讨论的就职日期为5月7日 。
默克尔(资料图)
此次德国政坛的变革,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默克尔时代是否彻底终结的问题。默克尔在德国执政长达16年,在她的领导下,德国在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政治风格与政策导向。默茨与默克尔在党内曾是对手,他对默克尔时期的“红绿灯”三党执政联盟持有不同看法,在处理移民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如今,默茨即将掌权,新政府在政策上的诸多调整,如收紧难民政策、在外交领域可能的新举措等,都与默克尔时期存在差异,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似乎正走向一个与默克尔时代不同的发展方向。
但德国的发展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新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然会考虑到德国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尽管在某些政策上有所改变,但德国的核心价值观、国家利益以及在欧洲和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延续性。因此,默克尔时代或许在政策表现形式上已经结束,但德国的发展轨迹是在过去的基础上不断演进的。
德国新政府的组建,无论是对德国自身,还是对欧洲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未来,新政府将如何引领德国应对经济复苏、能源转型、社会福利改革等诸多挑战,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值得各方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