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州,滨州开发区的工业体量为何“不太好看”?两大原因占主导

永卓看这个趣事 2024-11-28 05:44:02

在经济发展中,工业的的作用举足轻重,拥有庞大的工业体量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财政税收,也能拉动服务业的发展。

能宏观反映一个地区工业规模的指标有多个,例如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值、规上工业营收等等,但由于具体的工业增加值已不在各地公布的行列,所以规上工业营收、产值成了为数不多的参考数据。

在山东,滨州市的GDP虽然相对不靠前,但其工业营收,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营收并不低,以2023年的情况为例,全市9473.27亿元的营收体量可位列全省第5位,仅次于青岛、潍坊、东营、烟台。

在滨州内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体量是何水准?

提及这个问题,不少网友虽然给不出明确的答案,但通常会认为不会很差,毕竟滨州开发区位于滨州市区,更是是市级资源主导的国家级开发区。

但从实际发展的成果来看,滨州开发区现阶段的工业体量反而“并不好看”。以2024年前三季度的规上工业营收为例,开发区307.22亿元的体量仅仅高于滨州高新区,不仅远低于邹平、博兴这些工业大县不说,甚至不及成立时间更晚的北海经济开发区。

对于这个阶段性的成绩,不少本地网友肯定是疑惑的,经济开发区本就是以发展工业为主,为何滨州开发区的工业成绩却不好看?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有多种,但终究绕不开这两大客观因素:

一、因产业转型发展,滨州市的优势产业已不是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全市层面上,高端铝、新型化工、纺织、粮食加工、畜牧水产(食品生产加工方向,非养殖)是滨州五大千亿级产业,其中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当属铝产业。

不可否认的是,滨州开发区也拥有铝、纺织等产业,电解铝、铝棒等产业甚至一度占据过全区工业产值的6成。但滨州开发区位居滨州中心城区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它必然要转型新兴化、高端化发展,传统优势行业不仅不能再进一步重点发展,甚至要关停、清退。

在转型方向上,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成为滨州开发区工业领域的首位产业,传统产业中仅保留了纺织业。

相比于以往的铝产业而言,这些新布局产业的能耗更低、占地更小、附加值更高。

二、转型的产业在滨州没有深厚的基础,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庞大的规模

放眼滨州市内部而言,开发区转型布局的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滨州本就没有深厚的产业基础,相关企业的招引、行业的配套服务大都是从零搭建,难度巨大。

放眼全国范围而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样是绝大多数地区在竞争的“热门赛道”,培育龙头企业、招引链主企业、聚集配套企业等措施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这种激烈的形势下,滨州开发区加入其中参与竞争所面临的难度难以想象,要把区域内的新兴产业均做出上百亿营收或产值的体量并非三年五载就可实现的。

0 阅读:5

永卓看这个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