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国共最后一战:周志坚指挥东山保卫战

五色有翼 2024-10-08 18:42:42

周志坚 文

开国中将周志坚

编者按:1953年7月16日、17日,解放军驻厦门三十一军在兄弟部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在东山一举歼灭前来窜犯的国民党军队3379人,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盛赞和中央军委的嘉奖。

本文作者周志坚,时任三十一军军长,受命直接指挥了东山保卫战。他1917年出生,1929年加入红军,并参加了长征。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先后任团长、师长、纵队司令员和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舟嵊要塞区司令员,沈阳、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和军区顾问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此文是周志坚将军回忆录中最后一章,由参加过东山保卫战的林拓整理。林拓长期在三十一军从事宣传和文化工作,曾任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84年离休后,参加九十一师和三十一军的军史编写工作。

一、激战前夕的敌我态势

1953年7月,经过中朝两国军民三年浴血奋战,朝鲜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即将签订《停战协定》的关键时刻,盘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唆使下,于7月16日以一个加强师的兵力,在海、空军的配合下,向我东山岛大举窜犯,妄图一举歼灭我守岛部队,控制东山岛,以实现其“揭开反攻大陆序幕”的梦想。

东山岛地处闽粤两省结合部,面积165平方公里,当时人口87000多人,是福建省的一个县。1949年10月17日我军解放厦门岛以后,部队在积极准备再战金门的过程中,为逐步解放福建沿海敌占岛屿,于1950年5月中旬,我三十一军奉命以第九十一师、军炮兵团并指挥第三十二军九十四师,对东山岛之敌实施越海登陆作战,歼灭蒋军新编第十七军,五十一师、五十八师、二六九师(残部)的大部共2000余人,解放了东山岛。

1950年6月,美国发动武装干涉朝鲜内战,派出海军舰队和空军飞机,侵入台湾和台湾海峡,远东形势突变。盘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反攻大陆的时机已到”。他们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反动气焰十分嚣张,不断向我沿海进行骚扰。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我军由准备再战金门,转变为防御美、蒋窜犯大陆,保卫国防,确保厦门。

根据闽南地区海防斗争需要,我九十一师的步兵二七二团在完成龙溪地区剿匪任务后,就部署在漳浦、旧镇一线,担负机动作战任务。

蒋军向我窜犯蓄谋已久。敌人除了在台湾、金门组织部队进行三军协同作战演习和模拟东山岛的地形进行空降着陆训练外,还采用各种手段,侦察和搜集闽南地区和东山岛的军事设防情况。

自1953年三四月份以来,敌军活动更加频繁,其舰艇经常抵近我闽南沿海,窥视、探测航线水位,进行火力侦察。5月份至战前,敌人曾在东山岛近海捕捉我渔民200余人,询查我东山岛守备兵力和古雷六鳌半岛上的炮兵防务等情况。

东山岛战斗国民党军指挥官胡链

我军设在厦门云顶岩上的观察所,从6月13日至15日,发现敌大金门岛料罗湾停泊舰艇和运输登陆船只突然增多,超过平时活动的数量。14日下午,发现敌人中型登陆舰停泊在大金门料罗湾我炮兵射程之外的海面上;15日上午,又有3只小型登陆艇在此集结。这些征候不能不引起我的警觉。我曾带领参谋人员多次上山亲自观察。15日14时至15时,大金门敌人约5000人在码头集结,黄昏时乘登陆舰,在5艘炮艇护航下,编队由金门起航向外海驶去,这更引起我严重关注。

二、上下协调 统一指挥

我当即召集姚运良副军长、傅绍甫参谋长和司令部有关同志研究,判断敌人很可能向我闽南赤湖和东山岛进犯。对此,我们及时向福建军区、十兵团作了报告。我们并指示驻漳浦的二七二团向旧镇集结,严密注视赤湖和东山岛方向;驻东山岛的公安八〇团,收缩兵力,做好阻击并打退敌人在东山岛登陆的准备。我当夜没有离开军作战值班室。

16日1时许,龙溪军分区来电话转告我们,福建军区电令:“如敌人向平潭、南日岛及大嶝岛进犯,驻岛部队应坚守待援,歼灭犯敌。如敌人进犯东山岛,则按原方案进行:即守岛部队予敌一定杀伤后,留一个精干的营机动防御,其余人员在拂晓前撤出岛外,然后组织反击。沿海各军分区、各军、守备部队立即做好战斗准备……”

我当时考虑:先撒后反,问题很大。一是至拂晓前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岛上部队、政府机关能不能撤得下来是个问题;二是待敌攻占后,我再组织越海登陆反击,要付出很大代价,况且我们完全有力量采取固守待援的战法,消灭敌人。

我要司令部把我的意见报告军区首长。正在这时,东山岛公安八〇团副团长刘绍言同志(1950年春由我军调出,加强地方团工作)来电话找我,他要求不要撤,要我们军设法支援。并说该团和东山县委领导及广大干部、战士认为,敌来我撤、敌退我返,无颜以对父老乡亲,而且已临近拂晓,运输船只有限,很难顺利撤出……

我同意他们的意见,并当即确定,该团除留少数连队在前沿节节阻击外,要把部队收拢,一定要坚守牛犊山(主峰)和公云山(东山岛西北部的核心阵地)。同时,进一步强调我很快调部队进岛增援,明确指出“如果在上午10时前丢失阵地由你负责,10时后因增援不到而丢失阵地由我负责”。接着我命令步兵第二七二团,要求其已在旧镇渡口南的三营立即向东山岛增援,团率其余的部队同时迅速增援东山。又叫参谋阙子茂传达我的指示:凡福建、广东来往旧镇的车辆一律停驶,尤其不得阻碍渡口,并命令第九十一师(当时师部驻厦门岛江头)黄冠亭代师长,立即组成一个轻便指挥所,并带一个山炮营,迅速出岛指挥二七二团作战。

二七二团三营由旧镇渡口至东山岛有70多公里,接令后迅即跑步前进。途中遇到客车、货车,就动员乘客下车运载部队。有的连队还动员一些载客的脚踏车,搭载战士和弹药赶路。

后来查明,蒋军是在金门防卫都司令胡琏直接指挥下,由第十九军军长陆静澄率第四十五师全部,第十八师的五十三团、第七五师一部、海军陆战队第一支队并水陆坦克21辆,海上突击第一、二大队、南海纵队第八中队、伞兵两个加强中队,共约13000多人,在海、空军直接配合下,向我东山岛大举窜犯。

16日4时45分,敌人先后在我东山岛东南侧亲营、湖尾山海岸实施登陆,伞兵支队(共480多人)分乘16架运输机,由台湾新竹机场起飞,于4时47分在东山岛北端后林地区开始空降。敌登陆后,遇我前沿分队节节阻击,于5时30分敌集中第一三三团、一三四团,在15辆坦克配合下,沿樟塘向牛犊山攻击,其一三五团也在坦克引导下,向西埔和东山城关攻击,海上突击两个大队在东山岛南端登陆,分别向虎山、石坛和港口北山攻击:伞兵两个中队于5时30分在后林地区空降后,向八尺门渡口攻击,企图割断东山与大陆的联系,阻我主力进岛增援,以配合其正面登陆部队,前后夹击,全歼我守岛部队。

国民党军伞兵部队在训练

16日上午8时,华东军区从南京打来电话,说北京要直接与我通话。我接电话方知是总参谋部打来的。总参作战部的同志问我:厦门前线和闽南地区发生了什么情况?我马上汇报了敌人已在东山岛登陆的情况和我的决心。上级当即批准了我的决心,要我进一步做好准备。

我守岛部队

当日12时,总参谋部和福建军区下令:中南军区的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一二一师(驻广东潮汕),福建军区的二十八军八十二师(驻晋江)以及该军的榴炮团(驻莆田)、军区高炮营(驻福州)迅速增援东山。同时指定我赴东山前线统一指挥。我随即带军司令部作战、侦、通信和炮兵等部门少数参谋人员,驱车奔赴东山前线。

三、全线反击 歼灭敌人

在这过程中,我公安八O团各分队自前沿步步阻击,予敌人以重大杀伤,然后有计划地撤到主峰和公云山转为坚守防御。自当日上午7时以后,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向我主峰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另一路则向公云山发起攻击,并从两侧包围了该阵地,连续攻击,妄图于17日拂晓前突破我主阵地。坚守公云山的公安八〇团二连,英勇抗击,以短兵火力打退敌人多次攻击,与敌人反复争夺达5个小时之久。由于敌人后续部队加入战斗,继续猛攻,我守备部队在大量杀伤敌人之后,放弃表面阵地,转入坑道继续战斗。

敌伞兵在后林以南地区集结后,即向我八尺门渡口进行攻击,企图夺占我渡口和码头。当时,我水兵一连大部水兵已登船,有的把船只驶向对岸,作接应增援部队的准备。只有连长王德才带领参谋和7名水兵,在紧急情况下,机动灵活,从仓库里搬出4挺机枪,迅速抢占码头附近的有利地形,顽强地与敌人拼搏。区委书记张迪民发现敌伞兵空降着陆,立即带领后林和附近村庄的民兵200余人,坚守村庄,配合水兵打退了敌伞兵,扼守住了八尺门渡口,为增援部队进岛参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步兵第二七二团三营于9时到达陈岱,10时许,在师炮火支援下渡海进岛。该营进岛后即对敌伞兵发起猛烈反击。九连在消灭敌伞兵警戒分队30余人后,直插建宅东南高地断敌后路。十一连猛攻公路西侧高地,歼灭敌伞兵指挥所。此时,敌伞兵动摇溃乱,向前坑洞方向逃窜。三营奋起追击,于13时30分将敌伞兵支队400余人全部歼灭。然后以十二连向公云山实施反击,将敌击退,收复了阵地,并以二排加强公安八〇团二连,稳固了公云山的防御,从而保障了我进岛增援后续部队顺利地加入战斗。

16日12时后,我第二七二团一、二营和团、师指挥所先后进岛,进一步加强了东山岛的防御力量,并开始对突入牛犊山之敌进行猛烈反击。

增援部队火速到达

我于当日下午15时到达东山岛对岸,在渡口以北的陈岱村设置了指挥所,与上级和岛内的二七二团、公安八〇团建立了联系。这时各路增援部队陆续到达。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三六五团和一二一师三六一团三营,于16日19时以车运至陈岱,20时渡海进岛,当即向西山岩南侧高地之敌实施反击,歼敌一部,并接替了公路以西主峰的阵地,打退了向我进攻之敌。第二十八军参谋长陈景三率八十二师二四四团两个营,于16日23时30分车运至陈岱,16日午夜渡海进岛,会同步兵第二七二团一部,对牛犊山和东南一线高地之敌实施反击。直到17日上午,二十八军榴炮团到达7门榴炮,在岛外礁美地区占据发射阵地。

由于增援部队已大部到达,敌可能撤逃,我决心不待增援部队全部到达,即发起全线反击,歼灭敌人。先以炮兵压制滩头,封锁敌人海上退路,再以三个团进行迂回包围,聚歼敌人于湖尾地区。由于通向岛内只有一对电话线,各部队进岛后都往这条线上搭挂单机,讲话互相影响,我与各部队联系十分困难。

17日上午10时30分,部队观察发现敌人约有一个团的兵力在滩头运动。第三六五团团长判断敌人可能撤退,主动发起攻击,很快攻下石坛,然后积极向亲营和湖尾方向反击。

第二七二团见兄弟部队开始反击,便在消灭当面之敌后,也向霞湖南山和湖尾方向反击;二四四团也分头向敌人实施反击。由于各部队都向一个方向急进,只能形成平推,未能达成合围。敌人见我增援部队一齐涌来,惧怕被歼,便仓皇登船逃窜。结果只歼敌一部,战斗至17日18时结束。

整个战役共歼来敌国民党军3379人,击落飞机2架,炸毁坦克2辆,击沉小型登陆艇3艘,缴获随伴步兵火炮及火箭筒46门(具)、轻重机枪109挺、长、短枪512支和大批弹药及军用物资。

抓获的国民党军俘虏

四、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国民党进犯东山岛,是其逃台后对大陆沿海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窜犯。为此,敌人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其参战部队使用的降落伞、武器到通信工具等,都是刚刚换上美国提供的新装备,很有点阵容。据俘虏称:“登陆部队上了船,才说明去进攻大陆沿海的一个海岛。伞兵大队在台湾的一个‘菱形岛’训练演习了3个月。”

敌溃逃时,丢在海滩上的各种弹药有150吨,铁丝网有100多吨,还有大量的准备架设电话和构筑工事的物资和器材,打算攻下东山岛以后就不走了,要把东山岛变成“第二个金门”。但是,不管其美国主子怎样策划和支持,不管怎样进行长期的充分准备,也不管怎样隐蔽企图、保守秘密………所有这一切都被我们粉碎了。

东山战斗一结束,毛泽东主席就指出:东山战斗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而且是全国的胜利。中央军委7月下旬打电话嘉奖参加东山岛战斗的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也从朝鲜发来贺电。

东山之战,检阅了我守岛部队的战斗力,检阅了增援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检阅了两大军区、军与军之间协同作战的水平,也检阅了人民战争的威力。东山和附近的诏安、云霄、漳浦4县,参战和执行战勤任务的民兵和民工达1万多人。步兵第二七二团三营,从旧镇到东山岛有75公里,中间还有两个渡口。天气炎热,吃不上饭,喝不上水,许多战士中暑倒在路上,但部队按时到达东山。地跨两省、两个大军区不同建制的部队,在统一号令下,很快形成一个整体战斗力,团结一心,奋勇杀敌。还有那些坚守坑道的战士,保住渡口的水兵,分文不要自愿用汽车、自行车载运战士、弹药的工人,以及参加护理伤员的妇女……

这就是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这就是祖国东南海疆的钢铁长城!

林拓/整理

开国中将周志坚简历

1917年1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夏店镇周家湾村。1929年参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志坚历任战士、通信员,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交通队班长、排长,红九军军部交通队副队长、政治指导员,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三营政治委员、副团长、团政治委员,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团长,红军大学高级科学员,红四军第十师师长(19岁)、第十二师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三次过草地。

抗日战争时期,周志坚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队学员兼区队长,中共河南省委徐州工委砀山干训大队教员、豫东工委军事部长兼豫东八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豫鄂挺进纵队参谋长、纵队第二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纵队平汉支队(后改为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旅长等职。先后指挥部队参加了白兆山、礼南、礼北、浠水、港十二、朱乐山、安家台子、关阳、尹家集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周志坚历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山东省胶东军区新五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军长。参加了中原突围和胶东保卫战、兖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州、厦门等重大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周志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十一军军长,舟嵊要塞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南京军区顾问等职。1950年5月和1953年7月,他先后两次在上级领导下,率领部队进行渡海登岛作战,解放并从国民党军队手中夺回福建东山岛。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2年6月离职休养。2005年6月9日22时42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著有《八易春秋》、《峥嵘岁月》等回忆录。

1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