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拥有14亿人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所以每年的“一号文件”都和农业农村有关。
我国三大主粮是水稻、小麦和玉米,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但是大豆的国内产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我国每年粮食进口量也很大。
2024年我国粮食进口1.57亿吨,花费4900亿人民币。其中,大豆进口1.05亿吨,占国内粮食进口总量的66%;花费3700亿元,占国内粮食进口总额的75%。

由此可见,大豆的进口量非常大,每花100块钱进口粮食,其中有70多块就花在大豆上。
当然,除了大豆,我国还进口稻米、小麦、玉米和大麦等其他粮食。比如,2024年我国玉米、小麦和大麦的进口量都超过1000万吨,大麦进口创历史新高,稻米进口162万吨。
所以,粮食进口中大豆的占比最高,2024年我国大豆产量只有2000万吨,而大豆的总需求高达1.2亿吨,大豆的自给率太低了,因此80%以上的大豆都要靠进口。
那么,问题来了:我国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大豆,主要用于哪方面?为什么国内大豆产量这么低,问题出在哪里?还有,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哪些国家?
首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我国进口这么多大豆,都用来做什么?
我国进口的大豆主要是两个用途:一方面是用于养殖业的饲料,比如养猪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肉食问题,如果只靠国内的低产量大豆,根本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回想一下,以前吃肉都是过年才有,但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随着大豆的大规模进口,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助推了养殖业的发展,现在一日三餐离不开肉蛋奶,吃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另一方面,进口的大豆还用于榨油,这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早已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米面主粮不缺,而现在追求的是吃的越来越好的问题,所以肉食规模越来越大,肉食需要养殖业的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则需要大豆和玉米的饲料消耗。
其次,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国内大豆产量这么低?
我国18亿亩耕地,要养活14亿人口就首先要保证小麦和水稻的耕种面积,主粮的产量必须稳住,所以留给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是有限的。
那么,有人问:是不是可以将一部分耕地拿出来种植更多的大豆?答案是肯定不行,因为大豆的亩产太低了,只有133公斤,而水稻和小麦的亩产都可以达到400公斤,就连玉米的亩产都达到400公斤以上。
所以,如果把更多耕地用于种植大豆,就会导致主粮的产量降低,这会严重威胁国内粮食安全。如果要完全实现大豆进口的国产替代,至少还需要增加7亿亩耕地,但目前18亿亩耕地的维持已经非常不容易。

大豆亩产较低只是一方面,还存在食用大豆过剩,而油用大豆短缺等结构性问题,国产大豆要实现产量提升,需要从产业链的各个方面来解决,不亚于一场产业革命。
最后,回答第三个问题: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哪些国家?
2024年我国大豆最大的进口国是巴西,我国从巴西进口了7400多万吨大豆,花费了近2600亿元,占比高达近70%。
美国是我国大豆的第二大进口国,去年从美国进口2200多万吨,花费了856亿元。还从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俄罗斯等一共12个国家进口。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巴西和美国,占比高达90%以上,由于美国目前肆意加关税的影响,我国对等反击,对美国农产品加关税,所以2025年一季度我国大豆进口几乎都来自巴西,美国大豆的进口量大幅降低。

另外,我国从巴西、美国、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等国进口的大豆是转基因大豆,而从俄罗斯、贝宁、乌克兰等国家进口的大豆为非转基因大豆,这意味着我国进口的大豆99%都是转基因大豆。
如何降低大豆进口对巴西美国的高度依赖?有人认为可以加大从俄罗斯进口的力度,事实上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比巴西转基因大豆更便宜,但问题是俄罗斯的大豆产量太低了,短期内根本无法取代美国和巴西。
所以,解决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的问题,还需要将目光瞄向国内,想办法提升国内产量,而大豆要想提升产量,就要推动整个产业链的重塑,以及种子产业化,这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和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