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年底,第二野战军带着浩浩荡荡几十万人马冲进了四川,这标志着我军解放大西南的行动正式开始了。在我军的猛烈攻势下,四川的那些军阀们吓得赶紧举手投降。像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这些老资格的军阀头目,都抢着来向我军表示忠心,这样一来,我军攻打大西南的进度就快多了。
大军阀杨森为了自个儿的脑袋和家当着想,也琢磨着要反叛。就在二野刚到四川那会儿,杨森立马给刘伯承和邓小平拍了个不加密的电报,说要投降。但刘伯承压根儿没瞅一眼。
碰到这些人,直接避开就好!你们要是干起义的事情,千万别找他们掺和!
尽管这回吃了闭门羹,杨森还是不甘心。在重庆快解放的时候,杨森手下的一些队伍被我军给围住了。所以杨森又琢磨着要“投降”,想保住自己的兵马和家当。不过刘伯承特别坚决地拒绝了杨森的提议,直接说:
全部干掉,他们手里有多少枪,咱们就收多少枪,简单说,就是让他们把枪交出来,别的都不提了。
刘伯承为人很大度,很少会说那么重的话。对于敌人想要起义的请求,刘伯承总是尽量去满足。要是说跟共产党有过节,刘文辉、邓锡侯这些人跟杨森比起来,那简直不相上下。那为啥我们能接受刘文辉、邓锡侯他们起义,就不接受杨森起义呢?要知道,杨森以前护国战争的时候,还是朱德总司令的手下呢!
【一、朱德与杨森】
杨森老家在湖南衡阳,1882年在四川广安县龙台寺的一个小官员家庭出生。等到杨森成人后,他就在清朝川军新军里当上了排长。不管啥时候部队搞训练、考试,杨森带的排总是能拿第一。
在同盟会战友的激励下,杨森偷偷加入了他们。等到辛亥革命一闹起来,杨森也跟着上了战场。转眼间几年过去,护国战争打响了。蔡锷带着滇军冲进了四川,跟北洋军在泸州这些地方打得难解难分。
打仗那会儿,杨森被护国军的头儿顾品珍给抓住了。顾品珍一开始打算直接枪毙了杨森。可就在这紧要关头,朱德站了出来。他瞧见杨森声音响亮、长得也挺威严,面对要执行枪决的队伍,一点都没怕,觉得杨森是个硬汉。朱德便特地替杨森求情,最后杨森得以保住性命。
打那以后,杨森就成了朱德的手下,加入了护国军。在牛背石这个地方,杨森指挥护国军两次把张敬尧手下的吴新田、金汉鼎等部队给打败了,这可是大功一件。袁世凯倒台之后,北洋政府就让熊克武做了四川督军。驻守在泸州的滇军赵又鑫的第八师,被改成了靖国军第二军,赵又鑫当了军长,而杨森呢,则成了参谋长。
之后,杨森心里总是惦记着朱德对他的大恩大德。他老提起:“我杨森能有今天,全靠玉阶大哥的搭救,大哥对我的恩情,简直跟爹妈一样。”
护国战争一完事儿,杨森立马就卷进了四川军阀那乱糟糟的争斗里。他本来就是四川人,所以在战场上,他干脆宣布反水,从滇军那边跳到了川军这边,当上了川军第九师的师长。打仗那会儿,杨森还亲手干掉了他的老上司赵又鑫,踩着这位前军长的尸体,给自己铺了一条升官发财的路。
到了1926年那会儿,杨森已经把手伸到了下川东的好几个县,手里握着十多个师的兵力,大概六七十个团,人和枪加起来有七万多。虽说在四川的军阀里头,他不是老大,但也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了。
没过多久,北伐的大战就打响了。为了让杨森站到咱们这边,朱德扮成国民政府的代表,悄悄从上海跑到杨森的地盘,也就是川东的万县,打算用以前的关系,把杨森争取过来。一路上,朱德还撞见了李大钊派来的陈毅,他们两个就一起负责搞定杨森的工作。
朱德他们一到万县下了船,杨森立马就摆了大酒席招待他们。吃饭那会儿,杨森特别高兴地说:“记得玉阶老兄出国那会儿,我就说过会一直给您留着位置。现在您回来了,我说话算话,肯定要给您安排个重要的差事。”
朱德对杨森许下的承诺没急着给回应,他问道:“子惠,眼下国民革命军准备北伐了,你自己是怎么盘算的?”
杨森愣了一会儿,开口说道:“我本想跟着北伐军一起打北洋军,可就是拿不定主意。”接着,朱德从兜里掏出委任状递给杨森:“子惠,这是国民革命政府专门给你准备的。”
杨森仔细一瞅,原来是国民政府任命的国民党革命军第二十军的军长,同时还兼着川鄂边的司令。这时候,朱德见缝插针地说:“子惠,咱们就不拐弯抹角了,我呢,是国民政府派到二十军的党代表,还兼着政治部主任的职位,你乐意不?”
杨森一看朱德来帮忙,立马就不犹豫了,噌地一下就站了起来,直接说:“玉阶,我这次北伐是铁了心了!”打那以后,杨森就算是正式加入了北伐军的队伍里。
1926年8月26号那天,英国军舰在万县惹出了个大乱子,就是万县惨案。他们开炮猛轰,导致万县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丢了性命。这时候,杨森在朱德、陈毅的加油打气下,决定不再忍让,他带着人反击,把英国军舰给打伤了。这事儿让咱们中国人的腰杆儿直了起来,也让那些帝国主义国家知道了咱们的厉害。
受到朱德的带动,杨森手下的20军变化挺大,从以前的军阀队伍慢慢变成了有进步思想的人民军队。但这种转变,却让杨森心里打起了鼓。
杨森虽然把朱德当做好哥们儿,但一直以来对共产主义没啥好印象。当他晓得朱德和陈毅其实是共产党人后,心里头就慌了,生怕自己的20军被“染上红色”,打那以后,他对朱德也开始留了个心眼儿。
1926年那会儿,刘伯承和杨闇公联手发动了顺庆和泸州的起义,结果四川的军阀刘湘拼了命地打压他们。起义前,杨森还信誓旦旦地说要带兵来帮忙。可等刘伯承和杨闇公的队伍跟刘湘的部队打得不可开交时,坏消息传来了:杨森的兵,居然不来了。
起义军因为人数远不及敌军,最终吃了败仗。老革命家杨闇公被抓了起来,没过多久就被处决了。刘伯承算是捡了条命,逃回了武汉。就在这时,杨森不再伪装革命,他借着组织参观团的名义,把朱德、陈毅送到了武汉,其实就是把他们赶了出去。
后来,他大胆地接了吴佩孚给的差事,当上了四川省省长,还自己给自己封了个“援鄂川军总司令”的头衔。他带着人马,一路从北伐军手里抢下了枝江、松滋、公安这些地儿,然后又往湖南那边打过去。可没想到,北伐军太厉害了,杨森那些老掉牙的军阀队伍根本挡不住,有的被打散了,有的干脆就投降了国民革命军。一看形势不妙,12月中旬,他只好带着剩下的人马,灰溜溜地跑回了万县。
杨森那家伙两面派的做法,让刘伯承记忆深刻。杨闇公是我们党在四川的创始人,也是那里的领头人物,他的两个亲弟弟杨尚昆和杨白冰,后来都成了解放军里的大官。但杨森这家伙不忠不义,最后还害得那位革命老前辈丢了命。所以,刘伯承心里一直牢牢记着,杨森欠下的这条人命债。
【二、杨森与红军】
北伐打完仗后,蒋介石忙着收拾国内那些捣乱分子,没空去收拾杨森背叛的事儿。所以他就对杨森的过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让杨森当上了第20军的军长。
1935年那会儿,中央红军开进了四川。杨森自个儿跑去找蒋介石,说愿意把地盘交出来,听蒋的命令。蒋介石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按照蒋的吩咐,杨森派了两个旅的兵力到叙永那边,想拦住中央红军。另外,他还让第二、六旅火速赶到大渡河,目的是别让红军过了河。
那时候,中央红军的人数已经降到了三万多人。杨森觉得自己守着大渡河这个天险,能轻轻松松立下大功。可没想到,红军的进攻势头异常猛烈,没过多久就大渡河给突破了。他的第二旅和第六旅,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这时候,杨森心里头又开始犯嘀咕了。虽说他已经站到了蒋介石那边,但心里头还是怕得要命,生怕自己的队伍哪天就被红军给收拾了,那以后还怎么混呢?这么一想,他又琢磨着给以前的头儿朱德写了封信,说想让两边儿都别动对方,相安无事得了。
朱德在回信中明确表示,拦着红军去北方抗日,这对民族和国家都没好处。只要蒋介石那边不拦着红军去抗日,红军也不会去招惹他。所以,杨森就让手下部队跟在红军后面,假装在追,实际上是想保存自己的力量,好向蒋介石交差。
就这样,中央红军轻轻松松地穿过了杨森的地盘,继续朝北前进。杨森让红军通过,这事儿肯定是有好处的。不过,他这么做也就是想保存自己的力量,说到底,他还是个狡猾多变、靠不住的军阀头子。
说杨森完全没点正面作用,那可真冤枉他了。至少在打日本鬼子那会儿,杨森还是挺拼的,表现挺不错的。
淞沪会战一爆发,杨森立马带着他的20军往东边去抗日,加入了保卫上海的战斗。开战前,杨森情绪激动地说:“咱们之前在四川打内战,真是苦了老百姓。现在小日本打上门来了,是时候豁出命去保卫国家了!”
20军在大场和蕴藻浜一线死守,跟日本白川大将带着的第九师团和近卫师团拼了命地打了三天三夜。敌人的军舰大炮一个劲儿地轰,川军战士们一批接一批地倒下,战壕里堆满了烈士的尸体。可就算是这样,20军还是咬牙坚持,绝不撤退。一直撑到了第四天,广西的部队才来接替20军的防守位置。
后来,在日军第三次攻打长沙的时候,杨森带着他的部队参与了这场守护城市的战斗。因为之前厉害的战士们在上海那场战斗中已经牺牲,所以20军的战斗力减弱了很多。时间到了1944年8月,杨森所在的27集团军司令部在茶陵被日军给围住了。他赶紧带着部队突围出去,然后撤退到了广西桂林。
在抗日那会儿,杨森可是真拼了命地打仗。但说到反共,他也是使足了劲儿。1939年,他带队伍到湖南平江,就照着蒋介石的悄悄话,让特务营头儿何学植去包围新四军在平江的联络点。他们不光打死了联络点的头儿涂正坤,还把副官罗梓铭等六个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四个人,都给活埋了。这事儿闹得可大了,就是有名的“平江惨案”。
【三、军阀叛女】
杨森那反动劲儿,可不止在政治上露馅,家里头也是明摆着。这家伙,明明是个大军阀,荒淫无度,贪图享乐,可一到家,就爱装模作样,扮成正人君子。吃饭那会儿,他在老婆孩子面前坐得笔直,一脸严肃,跟个木头人一样。开饭前,孩子们还得跟他一样,双手合十,跟祷告似的,搞得跟什么规矩似的。
“爸妈,给我们做点吃的吧。我们想听你们的话,学好做人,这样才能不辜负你们,好不好。”
说了“开动”后,全家才可以开始夹菜吃饭。
而且,杨森自己动手创作了一首充满封建味道、装腔作势的“家族颂歌”:
咱们杨家,那可是文化传到了关西,武力值也是数一数二。咱们这一辈,得把杨家精神继续传扬。咱们重视教育,不追求享乐,浪费的事儿咱可不干。家里规矩严,不沾烟酒,嫖赌更是想都别想。学习得专心,得深入,不光是书本知识,体育、音乐这些也得跟上。对国家得忠诚,对家里得孝顺,这样活着才算是没白活。咱们杨家儿女,那可是顶呱呱,得好好努力,给家门争光,也得好好奋斗,给国家长脸。
但说实话,杨森那荒唐的行为,已经超过了当时大家能接受的底线。他总共有12个老婆。从1913年起,杨森娶妾就像收集邮票一样,一个接一个,先后把刘谷芳、田衡秋、肖邦琼、陈顺荣、曾桂枝、汪德芳、蔡文娜、郑文如、胡洁玉、张灵凤等十位姨太太娶进门,弄了个所谓的“杨家金陵十二美女”的组合。
杨森这家伙嫉妒心重得要命,手段也相当狠毒。他曾两次因为怀疑姨太太出轨,就直接开枪把她们给杀了。后来,他跑到台湾躲了起来,都快90岁的人了,居然又娶了个17岁的小护士。说起这事儿,他还一脸不在乎,真是厚颜无耻。
我就喜欢跟年轻人待在一块儿,感觉特别有活力。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杨森那套像法西斯一样的严格家教方法,结果却养出了几个不听话的孩子。
杨森的大儿子杨汉兴,那时候在天津上学。在学校的日子里,他的想法慢慢变得开明起来。有回,为了记住五四运动,杨汉兴去发传单,结果被抓了,后来还是靠杨森把他捞了出来。出来之后,他换了身行头就溜回了四川。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杨汉兴非但没谢谢杨森,还骂他是个大坏蛋军阀,把杨森气得火冒三丈,胡子都差点竖起来了。
有了杨汉兴的事情摆在眼前,杨森对“赤化”这事真是恨得咬牙切齿,提防得要命。可就算他再怎么小心防备,最后还是没能拦住,他的亲侄女杨汉秀也走上了反叛的路。
杨汉秀是她爸杨森的亲弟弟的女儿,也是他的独苗闺女。在杨家,她是老大,打小就聪明伶俐,爸爸和伯伯杨森都特别疼她。受到堂兄杨汉兴的熏陶,杨汉秀也对革命上了心,铁了心要离开那个老旧腐朽的大家族。
地下党帮忙筹划后,杨汉秀成功离开了广安,一路上颠簸,最后抵达了山西五台山的那片革命根据地。到了那儿,杨汉秀终于见到了十四年没见的朱德。朱德瞧着老友的侄女都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心里五味杂陈:“真不错!杨家的大姑娘都跑到抗日前线来了,我这个总司令对抗战胜利更有信心了!”
在朱德的特别关心下,杨汉秀被安排去了延安,并且成功进入了“鲁艺”学美术。朱德对杨汉秀那是赞不绝口,经常夸奖他。
杨汉秀果断地跟杨森家族翻了脸,把她的年轻时光都投到了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事业里,她堪称军阀家庭中最勇敢的反叛女儿。
解放战争一开始,上头就让杨汉秀回了四川,交给她一个关键差事,那就是去争取杨森站到我们这边。
回到重庆,杨汉秀第一件事就是把本该属于自己的田地要了回来,接着她全给卖了,转身在杨森家对面置办了一栋气派的大房子。
起初,杨汉秀把精力集中在了劝说堂哥、20军的军长杨汉烈这件事情上。经过杨汉秀耐心又透彻的讲解,杨汉烈那原本死硬的反动态度开始有了松动。接着,杨汉秀抓住时机,着手去劝说杨森了。
那时候,国民党在各大战线都打得落花流水,杨森身为大军阀,可不乐意跟着那艘眼看就要沉底的大船一起倒霉。他心里头其实已经有点数,觉得侄女杨汉秀八成是共产党那边的人。所以,当侄女来家里玩的时候,杨森就试着问了问:
汉秀啊,你说共产党说话到底靠不靠谱?要是我真去了那边,他们会不会事后找我麻烦?我心里头真是七上八下的,挺担心的。
杨汉秀明白伯父这是在试探,就实实在在地说:“共产党做事向来坦坦荡荡,我觉得这事肯定不会有。别的不提,朱伯伯您还不清楚吗?他可是您的老朋友呀!”
杨森想了想,开口道:“我确实跟朱德是朋友,但这事儿吧,就怕他早把咱们的情谊给忘了。”杨汉秀听了,连忙说道:“哪能呢?朋友间嘛,有啥话不好开口的。”
当杨汉秀打算更进一步劝说杨森倒戈时,军统却察觉到了她的行动,随后她被关进了阴森可怕的渣滓洞。时间一晃到了4月底,解放军已经攻占了南京,蒋介石政府可以说是走到了尽头。看到这种局势,杨森又想办法把杨汉秀给弄了出来,想给自己未来留个转机。
当杨森在起义问题上摇摆不定时,蒋介石向他抛来了合作的信号。不光让他当上了重庆党部的头儿和卫戍司令,还放手让他拉起五支队伍,意图让他成为四川的老大。这样一来,杨森手握四川的党、政、军大权,他那反共的心思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四、可耻的杨森】
9月2号那天,杨森让手下特务在重庆到处放火,结果害得好多居民丧了命,死了一万多人。他这么做,就是想往共产党身上抹黑,好离间老百姓的心。
杨汉秀读了报道后,实在气不过,她猛地冲破了关她的屋子,手指着杨森,满脸怒火地大骂起来。这回,杨森可没法再忍这个叛逆的女儿了。他下了命令,结果杨汉秀就在巴县和重庆交界的路边碉堡里,被特务给勒死了。哎,37岁的杨汉秀,就这样在快要见到曙光的时候,丢了性命,成了红岩烈士里的一员。
杨汉秀去世后,就意味着杨森彻底堵死了自己走向正道的大门。其实啊,早在二野进军四川那会儿,大家就没指望杨森会投降。对于杨森那反复无常的性格,二野的司令刘伯承心里跟明镜似的。特别是杨汉秀同志没了消息后,刘伯承更是铁了心要消灭杨森的部队。后来,就算杨森又故技重施,玩起“起义”的把戏,刘伯承也直接放话:不答应。
缴多少枪就上交多少,就是说,只管把枪交出来,别的咱先放一边。
重庆一解放,杨森费尽心思拉扯起来的军队就全打了水漂。他那二小子杨汉烈带的兵呢,在川西金堂赵家镇那边,直接举旗投降了。杨森除了气得直跳脚,骂杨汉烈“没良心,不顾家”,可也没辙了。
杨森就这样灰头土脸地搭乘上了飞往台湾的航班。到了台湾那边,他管起了当地的体育工作,还是老样子,想着怎么捞取名声。在他86岁和90岁那两年,杨森还跟他的两个小老婆生了俩娃。1977年的时候,杨森在台北去世了,活到了96岁。另一边,说到杨汉秀烈士的尸骨,一直到1977年才被发现。朱德为了找她,真是费了好大劲,最后还是得知了她牺牲的消息。
杨森这人吧,虽说是个军阀,但也有他积极的一面。他参与过辛亥革命、护国战争,还有抗日战争,确实出过不少力。不过话说回来,他骨子里那股反动劲儿,才是真的根深蒂固。朱德以前是他的上司,也是朋友,党和人民军队看在朱德的面子上,给了他不少机会。可这家伙,反动就是反动,一条路走到黑,彻底跟人民翻了脸,连亲戚都不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