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起,我国国内便出现了一个反常现象:大量美国人突然扎堆涌入中国,尤其是在“甲亢哥中国行”火遍全网后,感觉随处都能看到美国人的身影。
最关键的是,这些美国游客看似打着旅游的“幌子”,实则却是在我国“疯狂扫货”。
这些美国人“代购中国货”的火爆程度,甚至令一款原本在苹果应用排名352位的中国跨境电商APP,直接一跃成为了排行榜第二名,仅次于ChatGPT。
那么,这些美国人为什么要不远万里的专门跑到中国“扫货”呢?
2025年4月,中国多个城市的街头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操着英语的游客们拖着行李箱,在商场、电子产品店和中药铺之间穿梭,购物袋里塞满了华为手机、大疆无人机和中式护肝片。
这股热潮的直接推手,是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145%额外关税,而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直接后果,便是美国本土物价的飙升。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研究显示,2025年美国整体物价水平因关税上涨2.3%,每个家庭年均损失3800美元购买力。
在纽约,一件中国制造的T恤价格从5美元涨到了12美元,而同款商品在中国义乌的工厂价仅为2美元,面对“中间商赚差价”的困境,美国消费者开始寻找替代方案。
TikTok上,“中国代购省钱攻略”视频播放量突破10亿次,网友们纷纷晒出在跨境电商平台的购物清单。
从50美元的大疆无人机配件到200美元的华为折叠屏手机,商品价格普遍比美国本土低30%-50%。
与此同时,中国政策的优化则为这股热潮提供了“基础设施”,4月8日上线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将原本需要在机场办理的退税流程前移到商场。
境外游客在指定商店购物后,只需签订协议并预授权信用卡,即可当场拿到11%的退税款。
这一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四川省税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省离境退税金额同比增长211.64%,境外游客数量增长204.78%。
成都春熙路商圈的退税商店销售额,更是仅用三个月就达到了2024年全年的41.4%。
而这股反向代购热潮也正在重塑中美经济生态,深圳机场新增的“代购快线”,3天即可将货物送达洛杉矶仓库,义乌工厂根据海外代购数据调整产品设计。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科技产品正在打破美国市场的垄断,长江存储的固态硬盘价格比三星低30%,大疆无人机占据全球80%市场份额,这些产品通过代购渠道迅速渗透美国消费市场。
对美国本土零售业而言,这股热潮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纽约街头的“反向海淘”体验店中,即便商品价格比国内贵一倍,旗袍裙、4K投影仪等仍被抢购一空。
据美国零售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美国电子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15%,而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同类商品销量增长了270%。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指出,该政策通过“买得越多、省得越多”的正向循环,预计将带动中国入境旅游消费增长2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热潮背后是中美贸易关系的深层博弈,美国对中国科技产品的围堵,反而加速了中国产业链的自主创新。
而中国通过离境退税政策吸引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服务贸易逆差,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2290亿美元,离境退税政策预计可减少逆差约10%。
其实这场由关税和政策引发的反向代购热潮,本质上是全球化浪潮中的一次“逆流”,当贸易壁垒高高筑起,市场的力量却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这场热潮中,中国正以更自信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从深圳的科技工厂到成都的退税商店,从长江存储的芯片到同仁堂的中药,中国制造正在重新定义“物美价廉”的内涵。
而美国游客们的行李箱里,不仅装满了商品,更装着对中国的新认知,这或许才是这场“反向海淘”热潮最深远的意义。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极目新闻2025年04月15日关于“‘代购中国货’火了,美国网友纷纷求购中国商品,‘离境退税’让民众开始算账”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年04月15日关于“高关税下继续购买中国产品,美国小伙吐槽美厂商像巨婴”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04月16日关于“美国人开始囤‘中国制造’了!一款APP突然爆火,排名飙升……”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海报新闻2025年04月17日关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含金量持续上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