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剧目简评与戏曲小语》,曾永义著,林智莉编校,商务印书馆2025年3月版。
内容简介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蓬勃发展,除舞台表演外,还可供案头阅读。该书合《明清戏曲剧目简评》与《戏曲小语》而成。《明清戏曲剧目简评》以明毛晋《六十种曲》、今人黄仕忠《明清孤本稀见戏曲汇刊》为依据,述评69种为学界长期忽略的戏曲作品,简中寓繁,论述作者生平,溯源戏曲本事,分析主题旨趣,探究曲文排场。《戏曲小语》以“小语”释“大旨”,收录92条有关戏曲研究建构的理论观点,评说戏曲史的一些重要研究,多为独家心得。
该书是曾永义先生戏曲研究的遗作。全书以浅近语言写就,真知灼见层出不穷,以“简评”和“小语”凝聚着关于戏曲研究的严谨分析、独到创见。
目 录
序 杜桂萍
序说
明清戏曲剧目简评
毛晋主编《六十种曲》所见剧目简评
引言
一、无名氏《寻亲记》
二、沈采《千金记》
三、无名氏《精忠记》
四、徐元《八义记》
五、沈龄《三元记》
六、王錂《春芜记》
七、孙柚《琴心记》
八、朱鼎《玉镜台记》
九、陆采《怀香记》
十、吾邱瑞《运甓记》
十一、叶宪祖《鸾鎞记》
十二、梅鼎祚《玉合记》
十三、陈汝元《金莲记》
十四、谢谠《四喜记》
十五、顾大典《青衫记》
十六、王玉峰《焚香记》
十七、无名氏《霞笺记》
十八、袁于令《西楼记》
十九、徐复祚《投梭记》
二十、杨柔胜《玉环记》
二十一、无心子《金雀记》
二十二、王元功《赠书记》
二十三、周履靖《锦笺记》
二十四、单本《蕉帕记》
二十五、郑若庸《玉玦记》
二十六、张凤翼《灌园记》
二十七、汪廷讷《种玉记》
二十八、张四维《双烈记》
二十九、屠隆《昙花记》
三十、杨珽《龙膏记》
三十一、张景《飞丸记》
三十二、无名氏《四贤记》
三十三、许三阶原著、许自昌改订《节侠记》
黄仕忠主编《明清孤本稀见戏曲汇刊》剧目简评
引言
一、许潮《泰和记》之《汉相如》《陶处士》《卫将军》
二、屠本畯《饮中八仙记》南曲单出短剧
三、胡汝嘉《红线金盒记》北杂剧
四、汪廷讷《天书记》传奇四十六出
五、边三岗《芙蓉屏记》传奇三十六出
六、吴奕《空门游戏》《燕市悲歌》短剧二种
七、范文若《花眉旦》传奇三十出
八、 来集之《女红纱》北曲单折短剧、《秃碧纱》四出北曲杂剧、《秋风三叠》单折短剧
九、李嵩《八仙过海》单折短剧附未成稿《四圣试禅》
十、黄周星《试官述怀》短剧南一折、《惜花报》南四折
十一、李雯《四更破梦鹃》南杂剧组剧四剧二十八出
十二、有情痴《花萼楼》传奇三十六出
十三、朱英《闹乌江》传奇四十出存上卷二十出
十四、朱佐朝《夺秋魁》传奇三十二出
十五、释灰木《节义仙记》传奇二十七出
十六、和邦额《一江风》传奇十八出
十七、和瑛《草堂寤》南杂剧四折
十八、仪亭氏《鸾铃记》二十四出
十九、顾太清南杂剧《桃园记》四折、《梅花引》六出
二十、无名氏《育婴堂新剧》
戏曲小语九十二条
编后记(林智莉)
序 说
曾永义
2021年11月我因心脏三个瓣膜大动手术,住院三个多月,至2022年元月30日始出院,在家修养。5月间又逢新冠大疫猖獗全球,足不敢出户,辟居斗室。
《酒党党魁经眼录》
而我是“闲不得的人”,乃将积年写作的文字整理为《一位阳春教授的生活:曾永义诗文日记(1992—2021)》《酒党党魁经眼录》《韵文学七讲》三书。前二书已由联经出版公司等刊行。至此又觉余暇难遣,忽然兴起突破明清传奇浩如烟海的心理藩篱之念头。
念头既起,乃思何从下手。身边恰好置有黄仕忠搜集整编之《明清孤本稀见戏曲汇刊》和黄竹三主编毛晋《六十种曲》之评注本。
《六十种曲》
前者为黄仕忠阅读海内外图书馆典藏之明清戏曲孤本或稀见本,经由他和及门弟子校点汇刊的珍本南杂剧26 种、传奇10 种,计有36 种;而《六十种曲》中,也有33 种我未尝详阅,两书合计69 种。余乃以其方便周全,逐一翻览,而顺手作以“简评”。
“简评”的内容,首在“物归原主”,使作者生平履历有简要的彰显。次在探讨其本事题材之根源,从而据以说明全剧关目之布置主从线索之技法与得失,并从剧中所述以见作者创作之旨趣,从其宫调、曲牌、套数、脚色之运用,略见其排场之建构及其与剧情是否相得益彰。
而曲文宾白则务须与脚色人物切合声口,科诨谐谑不可坠入市井淫语秽语,但求醉人耳目。乃总此以评断其剧目之文学与艺术之良窳,亦可提供学者阅读此剧目之参考。其作用有如卢前《读曲小识》一般,而涉及方面之广与论及之深入均较瞿安为多。
《读曲小识》
因此69 种剧目之简评,实包含黄仕忠所汇刊之孤本稀见本明清南杂剧26 种、传奇10 种,以及《六十种曲》中33 种明人新南戏与传奇剧目。
写完“简评”之后,又不奈浪费“余暇”,乃思及将五六十年来戏曲研究之独到心得,逐条书写用浅近语言表达,庶几可使初入戏曲研究者有易于掌握的正确观念,视之为导引的“津梁”,乃亦逐条叙写,略予诠次,积累下来也有九十一条之多(经整理,现增补为九十二条。——编者),其中还有二十数条论及“戏曲关键词及其定位”。
因此本书实合“明清戏曲剧目简评”与“戏曲小语”两部分成书。它们虽然没有学术论证之谨严,但皆为学术理念之通俗呈现,为用反而更为宽广。故本书实可视为拙著《戏曲演进史》之“附编”也。
2022 年5 月31 日16 时30 分森观寓所
《明清孤本稀见戏曲汇刊》
编后记
林智莉
曾永义老师于2022 年10 月10 日仙逝,作为及门弟子的我,除了悲伤不舍,更愧憾再也无法回报师恩之一二。
惶惶失落之余,台湾世新大学中文系丁肇琴教授转知曾师母陈媛女士打算整理出版曾师遗著,完成老师生前萦念于心的学术大愿。
《戏曲演进史》明清传奇编
除了来不及出版的《戏曲演进史》第六至八册(已于2023 年10 月由台湾三民书局出版),尚有一份《明清戏曲剧目简评与戏曲小语》誊打初稿,经台湾大学中文系李惠绵教授推荐,曾师母信任,委我代为整理编校。
我非但义不容辞,更感恩于老师辞世后,能再尽弟子绵薄之力,于其学术大愿中贡献一点个人心力。
此书合《明清戏曲剧目简评》与《戏曲小语》两书而成,其中《明清戏曲剧目简评》以黄竹三教授主编之《六十种曲评注》及黄仕忠教授搜集整编之《明清孤本稀见戏曲汇刊》选本为依据,述评69种明清戏曲作品之创作笔法与艺术成就,多种为学界长期忽略、较少论及之作。
曾师自谓写作“念头”乃因明清戏曲作品浩如烟海,虽然《戏曲演进史》已有第六、七册《明清传奇编(上)(下)》两册综述,但书中所选仍为名家大著,无法总窥明清剧目全貌,每每深感遗憾,因此仿效卢前《读曲小识》,择69种作品逐一述评,以期建树为林,成其大观。
《曾永义学术论文自选集》
《戏曲小语》收录91条曾师长年戏曲研究建构之理论观点,多数已获得学界认同与肯定,采小语形式书写,有别于一般学术论著,期以平易方式阐述深奥理论,曾师称之为学术开“新妙方”。
其后,曾师母于遗稿中又发现一则“1910 ——2000年代的戏曲汉学界”随笔,条述近百年来世界重要戏曲汉学家、学术论著及其学派,与前91条未有重复,于是增补于《戏曲小语》,成其92 条之数。
《明清戏曲剧目简评》每篇皆注明撰写日期与时间。曾师先以《明清孤本稀见戏曲汇刊》为底本,凡36种,于2021年10月至12月间陆续完成评述;后以《六十种曲评注》33种为底本,于翌年四、五月间完成。
后33种写作时间相当密集,几乎相隔一、二日便完成一篇,时隔最久一篇也仅差四日,其时曾师健康情况已大不如前,盖有感于生命忽忽不可掌握,急欲留下毕生心血,嘉惠后世学者,其对学术悬命一生,令人敬佩不已。
《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曾永义卷》
编校期间,读其文字,想见其人。曾师评骘虽立于严谨的理论基础上,豪爽笔力仍时时透见其胸襟怀抱。
我每每被吸引,仿佛见其清晨伏案振笔疾书,将古人写作感怀、气节、笔力品头论足一番,时而赞赏,时而批判,写至豪情不可自抑,常常数言连贯而下,一气呵成,读来极为尽兴。
沉浸其中,竟忘记正在进行编校工作!曾师离开后,编校此书着实陪我走了一段思念恩师的路,何其有幸!
2023 年4 月全书编校结束,交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编校过程尽量维持原稿内容,或有誊打错误,语意滞碍之处,则揣摩曾师原意略为增删修改。
另外,出版社也希望我提供插图以丰富版面,恰与曾师欲以通俗、平易内容出版的心意相符。
《北曲新谱》
此书即将付梓,见曾师生前心愿逐一完成,甚感欣慰,编校此书战战兢兢,忆起曾师曾说当年帮郑骞先生校对《北曲新谱》一字一符号无差误,我亦秉持精神,祈能不辱恩师的提携教诲!
林智莉写于台湾大学戏剧学系
2024 年1 月21 日
作者简介
曾永义先生
曾永义(1941-2022),台湾台南县人,曾任台湾大学名誉讲座教授,世新大学讲座教授,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名誉董事长,被誉为当代戏曲研究的“中流砥柱”。所获重要奖项有:中山文艺奖,“国科会”四度杰出研究奖、杰出特约研究员奖,胡适讲座教授,杰出人才基金会讲座教授,大陆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戏曲理论与创作特别贡献奖。出版学术论著《戏曲演进史》《曾永义学术论文自选集》《明杂剧概论》《俗文学概论》《戏曲源流新探》《戏曲腔调新探》等四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