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号!资金开始往欧洲跑了

金子漂流瓶 2025-04-30 00:05:25

现在回过头看,4月2号,美丽国宣布对全球大部分国家开启“对等关税”的那一刻,就不仅仅是贸易战那么简单,未来全球的金融格局也将慢慢被重塑。

这不,前不久德意志银行内部出了一个简单的报告,说了两部分内容:

其一,自从中美互加关税之后,很多投资者开始从美国市场撤离;

其二,撤离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国债市场,而重新配置的标的则变成了欧洲国家的债券(也有少量的日本国债)和黄金。他们把这样的组合当作持有美国国债的“替代品”。

通常全球资本市场动荡,投资者都会选择美元和美国国债作为避险工具,而这次资金选择欧洲国债在近几十年的金融史上还是很少见的。

我认为这在某称程度上反应了一种趋势,那就是:随着中美两大经济体掐架,欧洲资产会不断收益,而欧元区的金融地位也将慢慢抬升。

细心的朋友可以查看一下今年4月以来的欧洲股票、债券和货币的波动情况,然后跟漂亮国的三个市场做对比,从中不难发现:

欧洲主流国家的股票已经收复了一半甚至以上的跌幅,美国则不足三成——说明欧股强;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债收益率已经下跌了10%,而美国则上涨了3.5%——说明买欧债的多(收益率与国债价格成反比);

欧元兑美元升值了7%。

可以说,自从4月美丽国开始针对我们搞贸易战,欧洲资本市场的表现几乎完虐美国市场。

妥妥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而那只黄雀就是欧洲!

难怪欧盟证监会(ESMA )的一位代表在最近的闭门研讨会上表示,“当前的动荡时期可能带来一个遏制美国金融和市场参与者主导地位的机会。”

足见欧洲试图引领全球金融的雄心壮志。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资金开始流向欧洲呢?

仅仅是因为川总过激的关税动作,第三者受益吗?

我认为不是。

川总过激的关税动作确实降低了美国的信用,动摇了美元的根基,从而让欧洲这个老牌的资本市场捡了便宜。

然而,在我看来它仅仅是成就欧洲的一个催化剂,一个助推器,问题的关键是欧洲凭什么能接住这波破天的富贵。

我认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变革是欧洲财政彻底转向!

3月18日,德国修宪并推出5000亿欧元在10年内大搞工业和基建——它相当于德国2024年GDP的12%。

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打算花费8000亿欧元加强欧洲防务工业,并提议给予成员国1500亿欧元的贷款支持和更大的财政灵活性。

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

3月初,当这项万亿刺激计划刚刚被提议还没落地的时候,欧元兑美元仅仅于3月3号一周时间就升值了4.39%。

足见资本市场对该项计划是多么的认可。

所以,在我看来,最近俩月欧债、欧元表现抢眼,川总过激的关税行动仅仅占了三成,而七成都来自于欧洲内部的财政觉醒。

自从欧债危机之后,欧盟各国的财政政策就极其谨慎,这看似让欧洲博得了“财政纪律严格”的美名,却无形之中严重束缚了欧洲的发展。

活像我们这几年遇到的情况。

笔者判断,欧洲财政转向会让欧元兑美元一步步逼近1.2,并完成突破。

那么,这对我们普通家庭的资产配置有什么启示意义呢?

我认为现在普通家庭一定要配置一部分欧元(或日元)资产,不能单一地持有太多美元资产。

现在的全球金融市场格局是:

美元资产在接受大考,虽未伤筋动骨,可却被川总的一连串意外举动所波及;

人民币资产也面临考验,整体收益率偏低,市场在时时刻刻期盼高层有更多超预期的经济刺激动作,挽狂澜于不倒;

欧元、日元等传统的避险国的资产,在默默受益。

现在甚至未来,影响目前格局的最大变量仍是贸易战。

周末,国内官媒报道,美丽国对我们的关税态度开始软化,不少朋友都觉着美丽国怂了,我们又赢了。

可是,我想说的是,贸易战没有赢家,也不可能简单地通过谈判就能解决。

自从2001年我们加入wto,中美贸易摩擦共经历了三次大考,分别是2003年、2018年和2025年,其激烈程度一浪高过一浪,为何多次不能解决?

根本原因是中美经济结构是双失衡的,我们重生产他们重消费,其结果必然会换来巨大的贸易顺差和逆差。

如今,我们还想要出口、他们想要制造业回流,都不想有逆差,我想除了彼此内部经济改革——我们多消费,他们少消费,没有其他办法。

所以,贸易冲突是必然的。

中美贸易冲突搞的越激烈,欧元等避险国的资产越受益,我们越应该长期配置一些。

0 阅读:0

金子漂流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