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成功者都有自己的理念:任正非、马云、刘强东等都验证了这点

老方说老方说 2025-04-22 10:04:42

你信什么,你就是什么。

我们每天都在生产想法,脑子是不停运转的,究竟有多少念头浮现又消失,谁也说不清楚。人和人的区别就在于思想的不同,有的人是胡思乱想,有的人则是心系一处,念念不忘。

所谓理念,就是一个人对客观存在的一种认识,这是看法、思维活动和通过实践抽象后的结果。

理念深处尘念少,世情淡处道情浓。理念比经验高级,没有理念的人就容易囿于一孔之见,没有远大的前途,也就容易“闲居为不善”,随波逐流,胡作非为。

其实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想法、理念里,比如有人的相信“金钱至上”,那他一辈子就都是唯利是图。有的人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他就会小心因果。有的人“人善人欺天不欺”,那他就能随遇而安……

总而言之,理念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状态和生态,相比知识、经验和技能,理念更能代表一个人的本质。另外,理念也不能是固定的,毕竟世界永远在变化,所以理念也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刷新和进化才行。

每个成功者都有自己的理念:任正非、马云、刘强东等都验证了这点

在企业家群体中,任正非可能是唯一把自己的理念系统化的企业家。而且非常难得的是,华为在创业第一阶段就有了《华为基本法》这种集理念之大成的企业文化大纲,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任正非的思想理念:

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我们凝聚力的源泉。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精神是可以转化成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

你看这些有什么感想?好像都是正确的话,看了后回头就忘了。但如果你意识到这就是华为的底层逻辑,华为的成功是建立在这些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和理念之上的,那你就会知道它们的价值。

真正建立企业要靠企业文化,物质分配要有较好的机制。精神和物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好的公司自然就能发展好,因为它有正确的、与现实匹配且高维一些的理念,否则企业要行稳致远就不可能。

市场的好与坏,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商业的基本规律是等价交换,“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商业群体必须至少拥有两个要素才能活下去,一是客户,二是货源。因此,首先,必须坚持以客户价值观为导向,持续不断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华为的所谓“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钉子、针尖战略”、“艰苦奋斗”、“不把公司的命运系于个人身上”、“获取分享制”等,包括华为的愿景与使命“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这些都体现了任正非等华为核心团队对商业的认识,有了正确的理念后,千军万马才会有前进的方向和凝聚力。

“追求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我们的愿景是让客户相会、工作和生活在阿里巴巴。”

这是阿里巴巴的愿景。马云的梦想就是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点几十年来应该没有变过。

我曾经疑惑,马云为什么不说公司活到80岁,而是102岁?他是怎么想的?后来我明白了,这体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同,人有生就有死,企业作为人的集合体,必然也是这样。每个企业都会熵增,所谓基业长青也就是百年吧,阿里巴巴如何能够横跨3个世纪,那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然说是102年,但如果企业文化生生不息,客户群体仍然支持阿里巴巴,那这个企业也是可以刷新、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这就要谈到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了: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此时此刻,非我莫属

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一个人要有灵魂,一个企业要有起到灵魂作用的人和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之间的比拼其实就是理念、想法的比拼。当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成就后,彼此之间的现实差距就不大了,那时候就看谁的境界高,你的理念高明,你赢。

在马云看来,每个企业都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根基,不是说拿来别人的精益管理、六格西玛等东西就管用了。好的企业就是在坚持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别人的精粹,化为己用。我们学任正非、马云或稻盛和夫等,都是一样的道理。

刘强东凭什么成功?

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只是基本功,聪明和方法论也只是一方面,能够把企业做到偌大的规模,背后没有理念的牵引和支撑是不行的。

我们看他在做电商平台的时候提出“三年零毛利”的口号,这就是从全局看问题,要是只看短期的盈亏平衡,那就容易错失机遇,京东当时的竞争对手就没有看明白,或者说不如刘强东对竞争和行业的认识深刻。

还有“三毛五理论”,这本质是一种“把朋友搞得多多的”的利益分配理念,刘强东认为公司在赚取一元利润时,不要全部放到自己口袋里,而是拿出一部分给团队和合作伙伴,构建合作共赢、长期利益的共同体,这样才能让企业长久发展下去。

重要的还有“一托三”,刘强东的意思就是优秀团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然后以此来支撑好的用户体验、低成本和高效率,从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缺少一个都无法构成好的商业模式。这集中体现了刘强东对电商的洞察,他确实看得广看得深看得远。

另外还有“十节甘蔗”、“倒三角结构”等,这些都说明刘强东对企业、行业和商业有一种提纲挈领、高屋建瓴的理念高度,没有这种高度,想要把企业做大做强还是挺困难的。

最后还可以讲一讲刘强东做外卖这个事,看京东的进攻势头还是很有章法的,刘强东对此应该有全局的构想,比如他考虑到了骑手的利益和保障,以及消费者的体验和餐饮商家的利益,他非常清楚胜利的关键和基础是什么,他通过让利来团结众人,树立道义、价值观的旗帜,从而形成一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大势。可以看出,刘强东不仅是要赢一仗的问题,他是要彻底改变行业的格局。既解决存在的问题,又创造增量价值和指明方向,到了刘强东这种程度,很多事做起来都举重若轻,渐无烟火气了。

理念从哪里来?没有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就没有真知灼见。

好的理念就是有大道至简的风格,比如我们都看过一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就是非常高明的理念提炼。千言万语都不如这一句话有力量。但在提出这句话之前,多少人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奋斗都没有形成这么精炼的一句话,而从这句话说出来后,努力就有了方向。

所以说理念就是对事物客观规律的洞察和把握,然后才有真知灼见。

理念意味着你行为的底层逻辑, 是你思想、观点、信念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当我们知道了某个人或企业的理念后,也就明白了其行为的方向。

管理有理念,用人有理念,做市场有理念,没有理念就无所谓原则,还是随波逐流或自以为是,真正有理念的人是开放的,善于妥协的,有很强的灵活机动能力。在现实中,这样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还是停留在执念、偏见的层面上,或者说停留在“聪明”的层次上,还无所谓理念。

理念主导了世界的发展,比如我们说全球化自由贸易就离不开李嘉图的 “比较优势”理念。

“当这个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梁文锋关于硬核创新的理念也是一种高度,在错误的边界之外,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边界是什么?就是价值观则,大机会时代不能投机主义,这是一个大原则。没有这样的原则性,就不可能坚持走向正确的方向,也自然不能带好队伍,从胜利走向胜利。

其实乔布斯所谓的品味也是一种原则,在混沌的状态中,对方向的选择主要就是原则在起关键的作用。99.9%的人智力差距不大,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命运?核心就在于各自的想法、理念和原则导致的判断上。没有正确的判断,就没有正确的决策。

一个企业活的灵魂,就是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人何尝不是如此?

0 阅读:2

老方说老方说

简介: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分享一切有价值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