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加氢一体站因为能有效缓解氢源供应问题,并降低氢气的储运成本,可有效规避高压卸气、加气、运输环节等安全隐患,整体呈快速发展的态势。
根据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中国加氢站数据库》,2024年国内新建成加氢站 60座,新建成加氢站中一体站占比进一步提升达到23.3%,在2023年这一数值还是16.3%。
今年制加氢一体站的热度进一步攀升。第一季度,《制氢加氢一体化站技术要求》正式发布;一体站落地、招标项目增多;至少两省允许在化工园区外规划建设一体站……一体站似乎已经叩响了商业化的大门!
制加氢一体站赛道“热闹”
加氢站按照氢气来源有外供氢加氢站与制加氢一体站两种。其中制加氢一体站因为能有效环节氢源供应问题并能降低氢气的储运成本,逐步进入大家视野。今年以来,一体站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标准、签约、投运、招标、政策等消息持续不断:
标准方面,由四川亚联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起草的《制氢加氢一体化站技术要求》,于2025年1月通过专家审查会,同年2月25日按照中国标准化协会的审批流程正式批准发布!(T/CAS 1026-2025)。该文件规定了制氢加氢一体化站的总体要求、站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工艺系统、自动控制、供配电设施、建筑、通风、采暖设施、消防及给排水设施、防雷和防静电、应急管理的技术要求,能够促进和加快我国一体化加氢站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
新站方面,2月18日,内蒙古蒙发国富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呼和乌素风光绿电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站首氢仪式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举行。据悉,该示范站制氢规模为200Nm³/h,每日可满足15辆氢能重卡的氢气需求。近日,我国首个商业化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站——中国石化广西石油南宁振兴站,已完成联调联试。经过第三方检测,其产品符合燃料电池车用氢标准(GB/T 37244-2018),并成功为首辆燃料电池车提供商用充氢。
订单方面, 1月23日,融通(湖北)能源、正星氢电、四川沃佑达科技及浙江蓝能在融通汽车集团武汉氢能产业园内成功签署10座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合作协议。根据规划,未来 10 座制氢加氢一体站将按照科学合理的布局,陆续在湖北及周边地区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构建完善的加氢基础设施网络,消除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户的 “加氢焦虑”,进一步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物流、乘用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项目招标方面, 1月24日,新疆华电苇湖梁新能源有限公司新疆华电乌鲁木齐点对点供电25万千瓦风电制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制储加氢一体化站EPC总承包项目公开招标,该项目拟建设一座制储加氢一体化站,年制氢规模2000吨。4月11日,粤水电巴楚县5MW分布式光伏制储加氢一体化(试验示范)项目标段四制储加氢一体化(试验示范)项目EPC招标。
另外,2月消息,大唐河南天际优氢港风光互补电解水及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在河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完成备案。该项目由大唐巩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大唐巩义风光互补制加氢一体站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项目制氢系统采用博天环境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天际氢能自主设计研发的HI-Pro制氢系统,包括200Nm³/h的PEM电解制氢系统和400Nm³/h的ALK电解制氢系统,以及配合的分离系统、电控系统和电源系统。
4月2日,国家电投吉电股份位于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可再生能源+PEM制氢+加氢”一体化创新示范项目」斩获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备案,成为国内首个“光伏+网电(绿证替代)”全流程绿色认证制氢项目。该项目是吉林省唯一的绿氢供应端“母站”,规划建设18.56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最大制氢能力每小时600标准立方米,最大加氢能力每天500公斤。海德利森承担加氢站核心设备的设计、建设与调试,保障项目高效落地。
企业中,近日,上海氢锐科技有限公司与液空厚普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制氢加氢一体化站的要求为市场提供更经济更优质的产品和方案并努力推动制氢用氢的成本下降。
制加氢一体站,市场的选择!
除了上述消息,政策也在为制加氢一体站“开绿灯”,多地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制加氢一体站。
2月18日,江苏省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发布,提出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允许在化工园区外满足安全生产条件前提下开展为其他行业配套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及核能制氢。
4月14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网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四川省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指出:在符合相关规划、标准规范和安全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在非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制氢加氢一体站制氢质量原则上不得超过 3000 kg/d,储氢容器总质量原则上不得超过3000kg。
不管是一体站相关项目增多,还是政策为一体站“站台”,这从根本上是市场选择和推动的结果。因为制氢加氢一体站模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氢气运营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可作为供氢母站拓宽氢气来源,助力区域“1+X”加氢站快速布局,推动氢能产业市场化发展。
目前国内常见的制氢加氢一体站的制氢技术主要包括:天然气重整、甲醇重整、电解水制氢和氨分解制氢。上述融通汽车集团、正星氢电等签约的10座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属于甲醇制氢;中国石化广西石油南宁振兴站,是我国首座商业化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站;粤水电新疆喀什光伏制氢项目、国家电投吉电股份位于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一体站项目属于电解水制氢项目。
这四种技术,从成本角度看,结合各站站内制氢技术的特点和运行情况,当天然气、甲醇、液氨和用电的价格分别为2.0~3.5元/立方米、2000~3000元/吨,3000~4000元/吨和0.3~0.6元/千瓦时的时候,站内制氢装置满负荷(1000公斤/日)生产条件下,采用天然气、甲醇、氨分解和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制氢加氢一体站的运营成本分别为34.3~42.7元/公斤、33.2~44.1元/公斤、46.5~52.5元/公斤和40.7~57.5元/公斤。
基于当前氢能产业的发展阶段、加氢站运营成本控制迫在眉睫看,业内认为,天然气和甲醇制氢技术的制氢加氢一体站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有一个增长高峰;不过从减碳长远目标看,随着未来绿电成本大幅下降,电解水制氢技术仍是未来制氢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这四种技术均为工业上成熟的制氢技术,不存在明显的技术难点。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满足制氢加氢一体站在矿山、港口、城镇周边,甚至城市中心布点的需求,必须对站内制氢技术在橇装化、集成化、智能化、本质安全和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二次开发,特别是天然气制氢和甲醇制氢技术,在这方面我国还处于开发、示范应用阶段。这是一体站在政策掣肘之外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制加氢一体站有机遇,也有挑战,整体看,机遇大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