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陈芸,今年五十岁,是一名普通小城市里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
我的家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小县城,生活节奏不快,街道不算宽敞,但人情味十足。
我和丈夫林建国结婚已经快三十年了,他是退休前的电力公司职工,如今也拿着稳定的退休金。
我们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早几年嫁到了外地,成家立业后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就被父母呵护着长大。
父亲是国有粮站的老职工,母亲在供销社干了一辈子,两人退休金加起来将近12000元。
年轻时,他们把所有资源都倾注在我身上,供我上学、结婚、买房。
如今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我心里一直有个想法——退休后就把他们接到我身边,好好照顾他们,也算是尽一份女儿的孝心。
林建国对我的决定没有任何异议,甚至还帮我一起收拾房间,给我爸妈腾出了主卧,说老年人睡得轻,住里边安静些。
他嘴上不说什么,但我知道,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心里装着这个家,也装着我的父母。
我的邻居甚至有些不理解,说:“你这父母一个月拿这么多退休金,咋不自己住养老院?”
我笑笑:“他们养我一辈子,我伺候几年是应该的。”可事实证明,养老这事,不是一句“应该”就能简单解决的。
爸妈来我们这边住的第一天,我特意做了一桌子菜,鸡鸭鱼肉样样齐全。爸妈坐在饭桌前,看着我忙前忙后,眼中满是欣慰。母亲夹了一口红烧肉,笑着说:“芸芸做饭比我强多了。”我听了心里暖暖的,觉得这决定太对了。
可好景不长,真正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父亲是个生活极有规律的人,早上五点起床,六点准时吃早饭,七点出去遛弯。
问题是,我们小区早上没那么热闹,他出门一圈回来就抱怨:“这地方不如我们老城区,连个下棋的都没有。”母亲性子慢,吃饭偏晚,还爱看早间新闻,一坐就是一个钟头。
两人生活节奏完全不同,经常一言不合就拌嘴。
我做女儿的,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
有一回,父亲因为母亲烧饭慢,没赶上他的“遛弯时间”,在饭桌上拍了筷子:“我在家几十年,哪顿不是六点准时开饭?你来了这边咋就变了?”母亲也不甘示弱:“我老了,手慢不行吗?再说现在不在你家了,得讲点理!”
我急忙劝和:“爸妈,咱现在是一家人,来这边是为了享福的,不是来吵架的。”可他们一个脾气犟,一个嘴巴毒,谁也不让谁。
我和林建国只能轮流哄。有时候他陪父亲去小区广场下棋,我陪母亲在厨房做饭,就为了让他们少点摩擦。可时间久了,我们也累了。
更麻烦的是吃饭问题。
父亲喜欢吃清淡,母亲偏好重口;父亲忌口鸡蛋,母亲每天一颗水煮蛋不可少。
我每天早上要做两份早饭,中午两锅饭,晚上还得变着花样来做。
林建国看我忙得团团转,说:“要不请个钟点工?”母亲一听急了:“我们来是享清福的,不是让你们花钱的。”父亲也跟着说:“别浪费钱,我们自己能干。”
他们是心疼我们,可我知道,这样下去,我迟早要崩溃。
除了生活琐事,还有医疗问题。
母亲有糖尿病,父亲高血压,每个月都要跑医院。
刚开始我一个人带着去,后来实在忙不过来,林建国也请了几次假陪着跑。
一回母亲去医院抽血,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回来后她对我说:“芸芸啊,要是你还有个弟弟就好了,你也不用这么累。”这话像一把刀,扎在我心口。
我一时说不出话来。母亲大概是无心之言,可我却听出了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她还是觉得,养老是儿子的责任,我这女儿做得再多,也只是“帮忙”。
这种观念,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有一回,母亲生病住院,我在医院陪了三天三夜,连觉都没睡。
父亲在病房外看我打瞌睡,说:“芸芸,还是你有心。”但紧接着他又叹了口气:“要是你哥在就好了,他肯定能顶得上。”我红着眼睛说:“爸,我是你女儿,不是替补。”他愣了一下,没再说话。
林建国看我心情低落,悄悄把我拉到阳台:“别放在心上,咱换个角度想,他们能活到现在,咱有机会孝顺,也是福气。”我哭了,靠在他肩头,觉得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嫁给了这个男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爸妈渐渐适应了新环境。父亲在小区找到了几个棋友,母亲也开始跟隔壁大妈们一起跳广场舞。家里气氛也慢慢缓和了许多。
某天,母亲看着我在厨房忙碌,突然说:“芸芸啊,你年轻时候不爱做饭,现在倒是越来越像过日子的人了。”我笑:“妈,我是你养大的,像你不是正常的事吗?”
她轻轻叹了口气,说:“你没有弟弟,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你要是也老了,我们咋办?”
这句话我记住了很久。是啊,我也会老,等我像他们一样行动不便、身体多病时,女儿会不会也像我这样,接我到身边,洗衣做饭、跑前跑后?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此刻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不让自己将来后悔。
03如今父母在我家已经住了一年多了,虽然依旧有摩擦、有争执,但更多的时候,是一家人围坐吃饭的温馨,是父亲棋盘上的笑声,是母亲跟我一起包饺子的身影。
我和林建国依旧拿着不高不低的退休金,却用父母的那份12000元,把这个三代之家维系得妥妥帖帖。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老得走不动了,是不是也有人,像我们这样心甘情愿地伺候?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知道, 现在的我,问心无愧。
我不是儿子,但我是女儿;我不是替补,但我尽力而为。
养老,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家庭的温度,是一份无声的传承。我们把爱传下去,终有一天,也会被这份爱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