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各大门户网站上有一个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农村西门庆”一时成了热门词汇。这个貌不惊人的男人,并没有西门大官人的财力和容貌,如何被如此称呼?原来此人利用家乡男青年都出门打工的条件,轻松勾引了十几个留守妻子,到最后丧心病狂到想毒死人家的丈夫未遂,被乱棍打死。这么一看,从情节到结局果然是现代版的西门庆。但问题是,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潘金莲呢?
用他自己日记里的话说,“我是这个‘寡妇村’里唯一一个可以算得上男人的男人,面对这些已婚少妇享受未婚生活的待遇,我要代替她们的男人,引导她们懂得和我一块寻欢作乐……”
他的言论虽然无耻,但他的分析确实有一些道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和他走到一起的女人并非一开始就瞎了眼睛,而是或多或少的都得到过他的一些帮助。比如解决纠纷,撑腰壮胆,彰显了这个“唯一”男人的雄性特征,那些无依无靠的女人们因此一叶障目,忽视了他龌龊不堪的本质。
“男人是天,一个家里没了男人,天就塌了。”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而女人,在地位达到历史最高点的今天,也只是半边天而已。留守家庭中的妇女,在平时的生活中,大概也跟缺失了“天”差不多。这样一比,似乎家庭中男人比女人更重要,女人更离不开男人。
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女人对男人的依赖性?应该是。女人对男人的依赖,是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成熟的女性,对夫妻生活有渴望很正常,长时间的性生活缺失,会让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变得消极,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在心理方面,性欲的积累和心里的空虚往往成正比,都会让女人的性情变得暴躁或抑郁。如果文化程度较高或生活环境较好,可以用丰富的业余生活来调节,甚至还能通过自慰等方式解决,但是这些留守女性大部分生活环境不佳,每天面对的是农活、家务、公婆、孩子多重压力,很难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压力无处释放。
究其原因,生活环境差,意味着在生产中技术含量低,对劳动力的要求就高。现代社会为男女平等提供了技术基础,很多工作女人可以和男人做得一样好,或者比男人做得更好,但这是建立在现代化技术上的。比方说,如果是开一部电梯运送货物,女人不会比男人做的差,但如果没有电梯,需要人拉着绳子靠滑轮运货,女人就很难和男人抗衡。如果连滑轮都没有,只能靠背,女人就彻底没戏了。
因此可以说,越是贫穷、闭塞的环境,女人对男人的依赖度就越高,这种依赖中,生理依赖恐怕是占大头的,她们同时需要男人白天和晚上的体力。
男人看到这里不免会沾沾自喜了,其实,很不幸,男人并不像人们通常想的那么有优势,他们也同样离不开女人。
这位“农村西门庆”和“留守寡妇”的背景,是几个村的男人缺失,这些男人去哪儿了?都在城里当民工。民工们并不比留守妇女的日子好过,他们在工地上干着繁重枯燥的体力劳动,业余生活基本是睡觉。工地是最枯燥乏味的钢筋水泥,然而工地周围却是最复杂的灯红酒绿。这种双重刺激让民工们长期压抑的性更加危险。一时间,民工们被不公平地污名化了。其实仔细想想,都吃五谷杂粮,都是饮食男女,任何一个正常的成年男人,长年累月没有性生活都是难以忍受的。单身的都市男女,还能依靠其他方式调剂一下,而民工身处居所简陋的集体环境中,忍无可忍也得一忍再忍,忍不住出点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去生理依赖,男人在生活中对女人的依赖也不少。这些外出打工的男人,如果家里没有女人照看,他们敢到城市中去吗?家里有老有小,有田有屋,哪一样不需要人照料打理?外出打工不过是权宜之计,谁愿意为了挣几个钱连家都丢了?如果没人在家照料,男人辛苦一年后回家看见的是什么?卧病在床的父母?还是尘灰遍地的空屋?“寡妇村”男人出门打工之前都要先娶媳妇,原因也就在此吧。男女各司其职,生活才能正常运转,缺了任何一方都玩不转。
那么城市中的情况如何呢?普遍来讲,城市人的收入水平比农村人高,个人生存能力和生活环境也大大优于农村人口。因此他们认为自己对异性的依赖程度会降低很多。城市的离婚率大大高于农村,这作为证据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但真相未必如此。
当人的收入足以满足生存时,追求就会转向一个更高的层面――精神层面,并且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离婚率高说明对异性的要求高了,更强调心灵相通,而不是只要求生理的亲密。在城市里,人的心理压力并没有因为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减轻,相反,城市人的心理压力普遍高于农村人。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因此城市男女更需要一个情感和心理上的依赖对象。
城市男女之间的交往既频繁又浅薄。频繁是因为几乎在城市工作的每一个人都会不停地碰到新鲜面孔。相比起来,一个农村人一年碰到的陌生人恐怕没有城市人一月碰到的多。因此城市人在异性交往方面有很大的资源优势。但这种频繁的交往却又是浅薄的。因为城市中的生活环境复杂,导致人的警惕性高,自我保护意识强,在交往时往往“逢人只说三分话,从不全抛一片心”,尤其对异性,更有一种天生的戒备。所以现代都市里的青年男女,还需要找白领俱乐部、缘分八分钟之类的婚姻中介解决问题。
城市男女对异性的依赖还有另一种体现方式,就是办公室搭配。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任何一个公司,男女人数的最佳比例永远是1:1,2.5:1是一个相对极限值,否则,群体的氛围就会变得不和谐起来。而且这与爱情无关,与男女的身份是独身还是已婚也都没有关系。
人到老年的时候,互相之间的依赖性更强。人们常说的:少年夫妻老来伴,就是最好的表达。无论贫富贵贱,人都要衰老,老人需要比年轻人更多的照料。谁能对老人的性格了如指掌,对老人的需求体贴入微?只有朝夕相处的老伴。这个人选是难以替代的,不管有多少钱,能雇多少保姆,都不能从心里达到那种默契和谐。近年来老年人黄昏恋的热度持续提高,就是因为这种内需一直存在,当社会环境宽松的时候,就井喷式的表现出来了。
说到底我们发现,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无论中高收入群体还是低收入群体,也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男女之间始终都是平衡共生、难舍难离的。无所谓谁离不开谁。正如两个巴掌拍在一起,谁能说出哪个巴掌发出的声音更响呢?
臭婆娘的缠脚布。写伪又长又臭.留守妇女要你讲个屁。那个女人不想要男人。村里一个男人。就是宠物。你写写怎么勾搭女人。女人怎么勾引男人。那在是正题。乱七八糟的少写。来点实际的东西。读者在为欢迎
前几年听一个外来打工的说过这样一句话,并不是我们非要出来打工,而是现在老家有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你不到外面去打工就会被人感觉都无能似的,其实我们并不想出来,老家也不错。